糖友的心理特點及疏導方法

2020-01-03     糖友大講堂

糖尿病心理障礙對糖尿病治療及預後效果均會帶來不利的影響,這種影響使血糖控制不佳,進而又加重心理障礙,形成惡性循環。下面總結了糖尿病患者的心理特點及疏導方法。

糖友的心理特點及疏導方法

  1.否認和懷疑

  患病早期,患者往往不能接受這一事實,持否認或懷疑的態度,或對疾病採取滿不在乎的態度,甚至懷疑醫生診斷有誤,拒絕改變飲食習慣,不接受治療,導致病情進一步發展。

  [指導]這一階段應幫助患者建立信心和希望,耐心細緻地介紹有關糖尿病的知識和不及時治療可能發生的併發症,幫助他們認識疾病的發生髮展過程,加強他們對飲食、運動及科學用藥的重視程度,使其克服對疾病懷疑、拒絕及滿不在乎的心態。

  2.憤怒和失望

  患者一旦被確診,並且得知沒有根治的可能,常有一種憤怒的情感,加之必須終身控制飲食,更加重了憤怒的心理。感到對生活失去信心,情緒低落,整日沉浸在悲傷的情緒中,情感脆弱,對治療採取消極的態度。有些青少年還認為患病是父母遺傳的結果,將憤怒的情緒針對父母。

  [指導]對此類患者要用親切、誠懇的語言取得其信任,幫助其宣洩積聚在內心的憂傷、委屈及怒氣,轉移其矛盾心理,並且反覆講述糖尿病的治療前景,讓患者積極主動地配合治療。

  3.焦慮恐懼

  糖尿病是一種難以治癒的終身性疾病,可能出現多種併發症,加之患者對糖尿病知識知之甚少並存在許多誤解,因此產生焦慮、恐懼的心理,擔心會影響自己的將來,懼怕死亡等。或對治療過分關心,出現感覺過敏、精神高度緊張、失眠等。

  [指導]耐心傾聽患者的傾訴,進行心與心的交流,安定患者的情緒,給患者以支持、鼓勵,適時進行糖尿病知識宣教,指導如何選擇和控制食物,幫助患者制定生活作息表,積極進行體育鍛鍊,以轉移其消極心境。指導患者進行自我調節,學會做情緒的主人,使患者正視自己的病情,正確對待生活,從而緩解心理障礙。

  4.自責心理

  病人患病不能照顧家庭,長年治療又需要大量金錢而感到自責內疚,認為自己成了家庭的累贅。

  [指導]讓患者了解到糖尿病目前雖不能根治,但還是可以很好地控制病情,並能像健康人一樣工作、學習和生活。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J0xRbG8BMH2_cNUgCx4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