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油三酯/膽固醇高,要少吃脂肪,遠離雞蛋內臟?這樣降脂就錯了

2020-04-27     BTV養生堂

血脂與心血管疾病密切相關,可是血脂異常早期往往沒有任何不適的症狀。很多人通常是在體檢的時候才發現幾個血脂指標異常了。

想要降脂,首先是控制飲食。可是有一些高血脂的人群即便努力控制,也達不到好的效果。這是為什麼呢?

本期BTV養生堂頭條專欄,特邀北京安貞醫院臨床營養科主任醫師、神經內科主任醫師夏萌,與你分享高血脂症的臨床營養治療方案,幫你擺脫高血脂的困擾,吃出健康。

降脂,不能只關注膳食中的脂肪

不少人覺得甘油三酯水平超標是自己脂肪吃多了,為此採取少吃為妙,不吃更好的策略。可是等到複查的時候,發現指標並沒什麼變化,依然高出正常範圍。這是為什麼呢?

因為經口攝入的油脂,在人體內經過一些列的代謝,會與載脂蛋白結合成乳糜微粒,形成的乳糜微粒大約在血液中移動三四個小時。如果飯後不到12個小時抽血檢查,是能查到吃進去的油脂。不過如果是清晨空腹抽血檢查的話,乳糜微粒已經被細胞吸收,所以一般空腹抽血是查不到的乳糜微粒。

這就說明,正常情況下血脂化驗單上的甘油三酯是由肝臟合成的,不是前幾天吃進去的脂肪跑進血液中引起的。最容易通過肝臟轉化為甘油三酯的,是你不覺得跟血脂有太大關係的米麵等碳水類食物!不懂這點,光把眼睛盯在油、肉類食物上,是很難把血脂降下來的。

人體的肝臟在代謝過程中的作用非常大,可以把攝入的碳水化合物或者酒精,快速地轉化為脂肪,比如主食、水果、酒、甜品等吃得過多,肝臟都可以轉化為脂肪。要是肝臟儲存脂肪多了會造成脂肪肝,所以肝臟要想辦法把這些多餘的脂肪移到其它地方去,而在往外轉移的過程中,被你查到了。

因此,如果血液中的甘油三酯偏高,平時就要控制好碳水化合物的攝入量,少吃精製的米麵及其製品、少吃麵包、蛋糕等甜食,少喝或者不喝酒,並且要適當增加能量的消耗,如養成規律的運動習慣。

降脂,不能過分限制攝入含膽固醇的食物

膽固醇本身不是什麼壞東西,但由於總是把膽固醇與冠心病聯繫在一起,哪怕美國的膳食指南和我們國家的膳食指南在幾年前就已經取消了對它的限制,可人們依然對它心有餘悸。

膽固醇是人體的必需營養物質,合理攝入膽固醇不管是對成年人還是小孩都非常重要。因為人類的大腦裡面有大約30%的成分是膽固醇,如果不吃含膽固醇的食物,大腦就會萎縮,記憶力會衰退,智力也會逐漸下降。

既然膽固醇對人體是有益的,那麼又怎麼會出現高膽固醇血症呢?簡單來說,人體中的膽固醇可以是來自食物的膽固醇(外源性膽固醇),還可以由身體自己製造膽固醇(內源性膽固醇)。正常情況下,外源性膽固醇和內源性膽固醇是處於動態平衡的。

如果你吃進去的膽固醇過多,腸道會降低對它的吸收。吃得下去,說明你消化能力還不錯,也說明自己身體正需要。但如果吃進去的膽固醇不足,為了滿足人體自身的需求,比如血管內皮發生損傷,需要膽固醇等修復材料,肝臟就要超負荷工作了,不斷地把糧食、酒精或者蛋白質合成為內源性膽固醇。

而為了把肝臟合成的內源性膽固醇運送到周圍組織中去,肝臟合成的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LDL-C)就會增高(轉運內源性膽固醇)。所以,很多不敢吃雞蛋、不敢吃內臟的人,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反而很高。這也說明,合理攝入一定量的膽固醇是非常有必要的。

想要降血脂,並不是靠查查哪些食材血脂高的人不能吃,哪些食材有利於降脂這麼簡單。只有從最基礎的原理出發,弄清楚脂肪、膽固醇與血脂的關係與區別,並且運用營養學的知識解決來解決高血脂的飲食問題,才能真正、有效地調理好高血脂。

北京安貞醫院臨床營養科主任醫師夏萌的《吃的科學/解碼血脂》這門名醫指導課,已經在BTV養生堂專欄上線了一段時間,指導課專門針對高血脂、有冠心病、高血壓、糖尿病、肥胖等人群定製,感興趣的朋友可以點擊下面專欄訂閱~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IrrHunEBnkjnB-0zYkAG.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