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學在這個世界上漸漸流行開來,儼然已經不再是「心理有病」的代名詞。越來越多的人通過各類的文章和身邊人的改變開始接觸到心理學,並且意識到它的價值。然而,我依然聽到很多關於喜歡心理學但不知道從何開始的疑問。其實這個問題的本質就是:我喜歡心理學,但沒想過要從事心理學工作或成為心理師。我有必要花時間去學心理學嗎?
有沒有必要學心理學不是我所能評判的,但我卻想說說大眾為什麼想心理學。
廣義上的心理學研究範圍之廣的確很多與大眾關聯不大。我們口中常談的心理學實際上是指應用心理學,即心理學在我們的日常工作與生活中是如何應用的。其基本作用之一就是幫助人接觸煩惱,給人力量,讓人可以實現快樂與幸福。
那麼我覺得,心理學應該成為人人必備的技能之一。
/ 01 /
微博上,曾經有一個話題:
「自從開始接觸心理學(其實是學習自我認識)以來,你們覺得帶給自己最好的變化,或者說,帶給你們最大的收益,是什麼?」
在上千個回復里,我看見了悅納自己的成長,令人驚喜的改變,也有給這個世界帶去的愛和溫暖:
看到這些留言,我不禁在想,這或許就是心理學能帶給普通人的最大價值:
心理學在溫暖和治癒他人的同時,也賦予普通人自我療愈、自我成長,治癒他人的能力。
然而,無論是療愈自我,還是治癒他人,其實,都不是件容易的事。
/ 02 /
認識自己,減少焦慮,也會使我們的內心多一份平和寧靜,在愛情中,不再糾結「已讀不回=不愛我?」這樣的問題。
戀愛中的女生,最容易患得患失了。
小穎最近和男朋友在冷戰,某天下午她約我和她一起去咖啡廳坐坐。
到了咖啡廳,小穎點了杯咖啡,就一直盯著杯子攪拌咖啡,神情落寞,我看著都心疼。
我陪她默默待了會兒,才開口問她:「怎麼回事啊?這麼不開心?」
小穎嘆了口氣,這才說出來:
你說他是不是不愛我?說他不愛我吧,平時我們呆在一起時,他各種關懷備至,紳士風範十足,很照顧我。但是你說他愛我吧,我發給他的信息,他總是不及時回復。他到底什麼意思啊?不喜歡我就直說嘛,幹嘛還要騙我說他愛我?
小穎一口氣講了大半天,看來男朋友「已讀不回」這種事,真的壓在她心裡太久了。
其實,不是她男朋友愛不愛她的問題,而是小穎不懂「嬰兒式心理」,這種心理讓她在戀愛中很沒有安全感。
所謂的「沒有安全感」,通常是指我們感受到「自我價值」被動搖或貶低了(被對方說出缺點時),我們開始感受自己不被愛、沒有價值、不自由等。
我們可能會討好對方來重獲認可,倒也不是最壞,起碼討好的時候「很溫柔」;
也可能會「超理智」地拒絕接受別人的評判,但一不小心就會推遠和對方的距離;
或者我們會直接發飆,「你去找溫柔的去啊,找我幹什麼」,也還蠻可愛的反應,至少也算是堅持了自己的本性;
再要麼就是沒底氣發飆,當下把話題岔開,而獨自一人的時候,開始覺得對方不愛自己了、是不是喜歡別人了,陷入胡思亂想。
不過,這四種反應,就心理學上完整的幸福層次來說,頂多只是得以生存而已。
可是我們都值得擁有升級版的快樂和成功,也就是更高的幸福感,不是嗎?
/ 03 /
當你為自己的性格所苦惱,
不懂心理學的人:拚命改變自己的性格,內向的人硬逼著自己外向,內向逼自己沉穩,而內心充滿矛盾
懂心理學的人:接受自己的性格,每個性格都有自己的獨特優勢,內在和諧,才能更好發揮
當你在生活中遇到挑戰,
不懂心理學的人:一旦失敗,會陷入自我攻擊,「我太失敗了」,「我不行」,進而一蹶不振,放棄努力
懂心理學的人:能清晰分析背後的原因,是能力的問題還是外部原因造成,並積極找出真正的解決方案
當我們需要向另一半提需求時,
不懂心理學的人:對需求感到羞恥,進而壓抑,直到衝突爆發,用攻擊的方式控訴對方,「你總是對我不聞不問!」
懂心理學的人:坦然面對自己的需求,能夠真誠地袒露,用溝通的方式坦然告訴對方, 「我需要你的關心」,親密關係中,對方更容易接受正面表達的訴求
當孩子情緒有問題時,
不懂心理學的人:想各種方法改變小孩,呵斥、獎懲式改造
懂心理學的人:想各種方法改變自己,不驕不躁,自在育兒,一個情緒不穩的孩子,往往有一個情緒不穩的父母
如果把心理學當成是一門專業去學習的話,學習之初需要去學習很多枯燥的理論和知識和理論,例如,我記得自己在學習《普通心理學》這門課程的時候,花了很長時間去搞明白「感情」和「情感」的區別。
迄今為止,我覺得學習心理學最有效的方式就是,帶著問題去讀相應的心理學書籍。然後,將書中所學到的知識運用到實際生活當中去。
想了解更多,微信搜索:一步教育學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