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希特勒電鋸,到德國版Minimi,德軍機槍都經歷了些啥?

2021-03-17   不正經的軍棍

原標題:從希特勒電鋸,到德國版Minimi,德軍機槍都經歷了些啥?

二戰德軍的MG34和MG42一直是軍迷們非常熱衷的話題,MG42的超級射速,以及德軍以機槍為核心的步兵班,一直都被人奉為經典。但是很奇怪的一點是,在很多人的認知里,德國好像就三挺機槍,一個MG34,一個MG42,還有個改版MG42的MG3,問題來了,這些年德軍都用啥機槍呢?

最早的聯邦國防軍用的是MG1機槍,其實就是7.62*51mmNATO版本的MG42,除了彈種不同之外,和原版的MG42相比,沒什麼改進,最早的MG1就叫MG42/58。而德國人花了十年左右的時間,MG1的最終改進型MG3閃亮登場,額,其實就是MG42的改進版。MG3和原版的MG42相比,換了口徑,這其實不用說。在MG1A3的時候,槍管助退器就發生了變化,槍機也有所改變,主要是為了降速,等到MG3的時候,也就是改了改進彈機構,其他變化不大了,也就高射瞄具、兩腳架什麼的不太一樣了,原理上還是管退式+滾柱閉鎖。

這MG3,其實就是MG42的改進款,但是始終擺脫不掉的就是它原本還是二戰老槍。當年德國裝備MG3,主要還是湊數用的,他們一直致力於新的步槍,比如G11這類步子邁大的步槍,等到機槍的時候就是湊合用吧。

現代步兵要的輕量化的武器,在聯邦國防軍身上沒體現出來,這挺11.5公斤的機槍,也讓聯邦國防軍叫苦不迭。這種長度不短,重量偏高的機槍,在現代步兵班裡已經不適用了。這點美軍表現的最為明顯,M249 SAW的重量也才7.5公斤,但是實戰得出的結論,這貨過重,班組作戰拖後腿。現在美國陸軍一直在招標新機槍,馬潤那邊也換了M27 IAR。

在車內MG3也不方便

那回頭看一看漢斯,端著一挺MG3是不是有點落後了?而且,MG42的1200發每分鐘的射速本身其實是個缺點,消耗過快、槍管發熱過快、彈鏈拖沓等一堆問題。射速過高,並不是好事,尤其是現在,機槍不是用來無腦潑水的了。

到了MG3那會兒,射速降低到了每分鐘1000發了。即便如此,劣勢還是多,而且,子彈不通用,MG3下步兵班,別人端著5.56*45mmNATO的G36,機槍漢斯端著7.62*51mmNATO的MG3,完全不符合德意志的需求。後坐力大、結構老、重量大,那麼,漢斯也要考慮一下新的機槍了。

等到2000年,H&K家給聯邦國防軍送來了一挺MG43,後來裝備德軍之後,命名為了MG4。但是這槍,你別看叫MG4,可他卻和隔壁比利時的Minimi異曲同工,都是長行程活塞+槍機旋轉式閉鎖,而且,外形也都挺像,其實就是德國版本的Minimi。只不過,MG4的拋殼口在下方,而Minimi下方是可以裝彈匣的,MG3也換上了摺疊槍托。

MG3用的7.62*51mmNATO,和吃瓜步兵的槍彈不統一,到了MG4這裡就乖乖的換成了5.56*45mmNATO。但是,MG3準備淘汰,德國人又覺得,自己是不是還需要一挺新的通用機槍呢?答案是肯定的。那麼這個新槍從哪來?這主意還是從MG4身上來。2015年的時候,肥宅漢斯開始購買新的MG5機槍,而這個MG5,其實就是放大口徑的MG4機槍,只不過,由於尺寸問題,能夠通用的零件比較少。而且,這個MG5在H&K家裡的代號是HK121,這挺機槍是在MG4研發不久之後就開始著手研製的,提前給肥宅漢斯做了提前量。

相比較於MG3的上千發每分鐘的射速,MG4和MG5的射速都降低到了每分鐘800發左右。這也是現代機槍的一個非常普遍的射速,也就意味著,當年那1200發射速的機槍,並不是個什麼優點,至少不適用於今日。MG42給後世的提示,也是通用機槍那個概念,而射速上,屬於劍走偏鋒。

除了這些機槍之外,聯邦國防軍還少量裝備過H&K21機槍,其實就是G3步槍Plus版本,改進了機匣,改成了可彈鏈供彈的通用機槍。這挺機槍德軍用的並不多,主要是出售之用,三角洲和海豹都曾經使用過。除了這個,在G36誕生的時候,還順帶出品了一個MG36,只不過,直接被聯邦漢斯給PASS了。

葡萄牙裝備的HK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