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伊琍曾發過這樣一條微博:
她逼女兒認書上的數字,結果女兒被逼哭了,留下了陰影,從此之後看見那本書就害怕。然而意外的是,孩子不久在電梯里卻學會了認數字。
馬伊琍在微博的最後坦承道:「為自己錯誤的教育方式後悔!」
馬伊琍算是明星里很懂育兒的媽媽了,但她也難免會走一些育兒彎路,我們普通父母更是如此。
由於愛子心切,父母們總是希望孩子掌握更多本領,這樣才能在未來的殘酷世界裡遊刃有餘,所以很多父母早早地教孩子識字、寫字、數數、分辨圖形、認顏色……。
但實際上,孩子有自己的發展規律,在孩子的能力沒達到相應的水平之前,逼著他做一些他不能做到的事情,不僅達不到想要的目的,反而適得其反,讓孩子對這件事產生厭煩,甚至還可能會給孩子留下很重的心理陰影。
比如下面這5件事,就不要過早逼著孩子做
1
3歲前,別逼孩子數數、加減法
對他太難了,還容易引發孩子對數學的厭煩
為什麼這麼說?因為孩子的思維發展是從動作思維到形象思維,再到抽象思維,而3歲以前,孩子還不具備抽象思維。
他們還沒有能力把3個蘋果和「3」這個數字符號聯繫起來,也沒辦法理解數字的的順序和排列。
所以你即使教會孩子數數,他有可能也只是死記硬背,不理解其中的含義。逼著孩子數數,可能會導致孩子以後對數學的厭煩。
更好的做法是:
寶寶更喜歡「看得見」的數學,比如讓他比較兩個西瓜,哪個大哪個小,他們很容易就能做到,反而對抽象的數學概念比如1和2誰大誰小不太能理解。
這跟寶寶大腦發育的特點有關,他們的右腦更發達,給他們一些具體的形象的事物,讓他們去感知數學,他們更容易理解。
在日常生活與遊戲中,讓他們去分配、排列、觀察,他們的數學思維就會在無形中被培養起來。
2
5歲前,別逼孩子寫字
沒用,還打擊孩子的自信心
為什麼?寫字是一種極為精細的技能。它需要對文字進行有意觀察、分析,將文字分解為多種筆劃,再綜合、概括其筆順、結構,由大腦將信息和指令傳送到手,在手、腦、眼的協同作用下,將各種筆劃組合成文字。
對於6歲以下的寶寶來說,要其正確完成這一複雜的過程是非常困難的。
如果逼著孩子寫字,孩子很難做到,就容易產生挫敗感,久而久之就容易對寫字感到厭煩。如果媽媽批評寶寶做不到,寶寶就容易喪失自信。
更好的做法是:
鼓勵孩子塗鴉,但不逼孩子寫字:6歲以前,孩子還處於隨手塗鴉的階段,父母可以為寶寶提供豐富的塗鴉材料,信手塗鴉有助於鍛鍊寶寶的想像力。
3
3歲前,別逼孩子識字
容易損傷想像力
上面說了,5歲前最好不要逼孩子寫字,那麼識字呢?
識字應該可以的吧?其實識字這件事也不必操之過急,孩子4歲前主要運用右腦,還處於形象思維階段,而文字、字母、數字都是抽象符號。過早地認識這些,孩子不僅不能真正理解和吸收,還容易損傷想像力和直覺力。
日本繪本之父松居直說:
「讓孩子提早認字,或強迫他們早日養成自己看書的習慣,會破壞孩子的想像力。」
愛因斯坦說過:「想像力比知識更重要,因為知識是有限的,想像力則可以概括世界的一切。」
《中國教育部3-6歲兒童發展指南》中明確指出:反對機械、大量、提前教兒童識字識數。
父母的急功近利,提早給孩子灌輸知識,看似取得了成果,卻忽視了潛在的危害。
記得神童魏永康嗎?2歲掌握1000多個漢字,4歲學完初中課程,8歲進入重點高中,17歲考入中科院高能物理研究所,碩博連讀,當時全國無數父母膜拜,都想知道他的父母用什麼的方法教出了這麼厲害的孩子。
然而,已經讀了3年研究生的魏永康卻被學校勸退處理。
究其原因,本該在他建立自我的年齡,全部用在了「學習」書本知識上,人人以為「聰明」的魏永康卻在冬天穿著拖鞋、夏天穿著棉襖。
生活的基本常識、人際間的交往都不會的「神童」,最終的結果比「泯然眾人矣」更讓人心酸。
因此不要強迫孩子3歲前認字。
認字早不等於學習好。決定學習好壞的,是學習能力,而不是提前學習。
更好的做法是:
陪孩子一起講故事、讀繪本,豐富孩子的詞彙,或者多討論一下問題,這些會比早識字更有意義。孫瑞雪在《捕捉兒童敏感期》里指出:孩子的認字敏感期,普遍在4到5歲左右出現。
當他們發現符號原來和可觸摸的東西是可以配對的,就會感到欣喜,自然而然地想要了解更多這些符號。
此時,父母需要耐心地為孩子解惑,把認字當做生活中的尋常事,不刻意教、也不刻意迴避。
4
4歲前,別逼孩子學鋼琴
他還做不到
太小的寶寶是不宜學鋼琴的,因為要學習鋼琴需要寶寶具備一定的能力,這其中包括寶寶的認知能力發展到一定的水平:
最起碼能認識簡單的五線譜;
也包括一定的聽力分化及對音樂的感受能力,如區分音樂的高音、音色、單調等;
還包括手部精細動作的發展,一定的手眼協調能力及手指的力度和手發育的大小等。
而在4歲以前,孩子顯然是不具備相應的能力的。這時候逼孩子學琴,孩子容易挫敗,父母著急。
更好的做法是:
多帶孩子聽好的音樂,唱歌給孩子聽,給孩子彈琴,讓孩子感受到音樂的美好和彈琴的快樂,這樣激發出孩子對音樂的熱愛,是讓孩子彈好鋼琴的關鍵。
5
6歲前,別逼孩子「畫得像」
抹殺孩子的創造力
為什麼?上面說到孩子很小的時候就會隨手塗鴉,但這和成人理解的學畫畫可能會有很大不同。
小寶寶的塗鴉只是一種打發閒暇時間的遊戲,帶給孩子很多樂趣,是一件很隨意,且不需要教也不需要成人干預的事情。
如果讓孩子按照成人的意願臨摹,學習簡筆畫,甚至學習更專業的美術技法,容易讓孩子過早被規矩所禁錮,從而喪失最可貴的創造力。
更好的做法是:
尊重孩子信手塗鴉:塗鴉是人類的天性,是一種自由的表達,任何人為的干預,都會對孩子自由表達產生影響。
孩子大一點如果表現出對畫畫的興趣,可以讓寶寶尊重自己的喜好,但不建議強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