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綏寧黃桑

2019-11-05     愛食人



黃桑自然保護區

黃桑自然保護區位於綏寧縣西南部,南北長25公里,東西最大寬度19.5公里,有森林面積25.5萬畝,其中原始次生林23.5萬畝,堪稱稀世之寶的名貴樹木、花草、藥材、動物、在這裡生長旺盛,一座真正的自然王國。

竹,那翠綠的顏色,體現出昂揚的微型機,那空虛的中腹,顯示了虛心的氣節,古人云:「玉可碎而不可改其白,竹可焚而不毀其節」。願生命之竹永葆碧彩。

自古以來,竹與松、梅並稱「歲塞三友」,是畫家潑墨揮毫的對象,是文人竟相吟頌的題材。

竹之莖葉,形態優美,地下竹鞭,更有情趣。它既能在肥沃的泥土中紮根,又可在瘠薄的懸崖之上、石縫之中挺立,有「咬定青山不放鬆」的毅力,任憑狂風暴雨吹打,依然傲而不屈,怪不得宋代詩人蘇東坡詠出了「寧可食無肉,不可居無竹」的佳句。

黃桑自然保護區的竹子種類很多,有高大粗壯、筍材兩用、成片長長的楠竹;有竿形四方、個體俊秀的方竹;有上下各節交互呈現斜面相連、節間挺突如佛肚的羅漢 竹;有竹竿顏色茶褐、美觀,材質優良,不受蟲蛀、經久耐用的紫竹;有狀如水竹、中心充實的實心竹;有葉片寬大可包粽粑的箬竹;有竹竿上頗多細小紫斑,類似 「斑竹一支千滴淚」的麻竹;有慈母護兒、子孝其母之譽的茲孝竹;有蓖性好、韌性強、絲路正、為紡織優良竹種的水竹,還有桂竹、剛竹、苦竹、大箭竹等。引種 的黃金間碧玉竹有兩種:一為全竿鮮黃似金;一為金黃與碧綠兩色相間,從蔸至尾縱條絞排列,十分奇物、美觀,為竹子之名貴觀賞品種。

竹子不僅美化環境,而且為人類提供竹筍和竹材。竹筍可以鮮食,也可製成干筍、玉蘭片、罐頭;當地村民常把竹筍去殼後,切成數片,用滾水燙一下,瀝干水,掛 在火爐上,燒飯作菜時煙燻火烤,外表變成黑色,經漂洗乾淨,攔肉炒食,系美味佳肴,稱為「煙筍」。竹材可做建築材料,並廣泛用做農具、家具、餐具、樂器、 工藝美術品、日常生活用品,又是造紙工業原料,經濟效益十分顯著。我縣目前竹製的產品有:竹籃、竹筐、竹椅、竹筷、竹梯、竹勺、竹斗笠、竹涼蓆、竹曬簾, 還用做帳杆、釣魚杆、竹棚架。綏寧縣竹藝廠生產的竹編層壓板、竹膠板,可代替木材和鋼材,用做汽車車箱板:在竹藝苑地上,還生產竹筆筒、竹盆、竹碟等二百 多個品種,可謂光彩奪目,妍麗多姿,為我縣出口換匯產品之一,曾獲輕工部出口竹藝品銅牌獎。廢于山野的竹籜,可用作鞋墊和編織筍殼地毯。偏遠山村,村民有 用大毛竹做竹桶、竹瓢、竹牆壁、竹瓦的;那竹柱、竹壁、竹瓦組成的竹屋,更饒有趣味,可謂建築行業的奇蹟。竹葉是家兔和牛、羊的好飼料。

竹子還可入藥,為民除病。如竹瀝,是用新采的竹竿(水竹或淡竹),以火炙之,使它像淌淚一樣瀝出許多澄清的汁液,可治痰阻竅絡、中風、癲狂、以及痰熱咳喘 等症;竹菇,是削去竹竿表皮綠色後,用利刃刮成的簿片,內含多糖、胺基酸、酚性物質、樹脂類、花青素等,可治虛煩、口渴、嘔吐等症;竹根有補心血、下乳之 功。

竹齡幾十年,有開化結果現象,狀如稻穗,名曰「竹米」,吃過竹米的人說:竹米香糯可口,別具風味。但竹子一旦開化結果,耗盡營養,生命也將到此終結。

翠竹釀綠了大地,對人類的奉獻頗多,與人們的生活息息相關,深入於衣、食、住、行之,蘇東坡對它作了恰如其分的描述:「食者竹筍,庇者竹瓦,戴者竹冠,爨者竹新,衣者竹皮,書者竹紙,履者竹鞋,載者竹筏,真可謂不可一日無此君也耶!」

這是一塊未被開墾的大自然的旅遊區。從馬頸谷進山、你將會看到植物王國里的許多世界之珍,這裡屬於國家重點保護的植物就有20多種,如香果樹、花櫚木、毛 紅椿、長苞鐵杉、馬褂木、樺榛、伯樂樹等。美麗的大森林中,山水妖嬈。如尺流直下的六鵝洞瀑布,猶如一塊從天上掛下的白簾,氣勢磅礴。座落在源頭山的鐵杉 群落,38析鐵杉,樹杆挺拔相擁、樹根相錯,枝、干、根相互成連理的景觀,世上罕見。

近年來,黃桑自然保護區馬頸谷地段的蒔竹溪里,多次發現鴛鴦,最多的一群有三十多隻。這是二十多年來第一次在這裡發現這麼多飛禽中的「絕代佳人」。

陽春三月,一個風和日麗的日子,我們來到馬頸谷一號橋下的蒔竹溪。剛轉出彎道,在這裡形成一個較平坦的淺灘,離橋身五址米處,三十多隻個體不大、羽毛絢 麗的鴛鴦浮於水面,有的舞動雨翼,拍擊水花飛濺;有的雙雙立於卵石之上,頭挨著頭,竊竊私語;較遠的河灣里,有幾隻把頭藏在背部的羽毛里,任水飄浮,是現 出一幅安閒自在的美麗畫面。此後,在一號橋至二號橋這段三華里的河道上,鑫次出現成雙成對的鴛鴦戲水。這段河道彎曲,有多處深潭,兩岸懸崖峭壁,樹叢茂 密,是鴛鴦棲息的理想場所。

鴛鴦是一種留鳥,屬國家二類保護動物,被人們視為恩愛、和睦、美麗、吉祥的象徵。但是,由於砍伐森林,修路築橋,被炮炸石的影響,這些留鳥不得不告別熟 土,遷居他鄉,使這些大自然的驕子變得越來越難見到了。1982年,省人民政府批准建立黃桑自然保護區後,綏寧縣人民政府發了布告,嚴禁捕獵珍禽異獸,當 地政府和保護區管理所,加強了對珍稀動植物的保護、管理,又重新給它們創造了一個良好的社會環境和生態環境,動物有了安全感,美麗的鴛鴦又回到了這塊繁衍 生息的樂園。

黃桑風光綺麗,樹大蔥鬱,中草藥資源豐富,鋁藥材有靈芝、天麻、黨參、岩耳等。屬於國家一二類保護動物就有十多種。有被稱為「百獸之王」的華南虎,有能產比黃金還貴重的麝香;有「鷹咀龜」,有紅腹錦雞等罕見的珍禽。

七彩錦雞在黃桑自然保護區的珍禽中,最美麗的要數紅腹錦雞,也稱金雞,亦名天雞。由於它羽毛華麗,人們讚譽它是綠色園林之「花」。

這個保護區的支植物繁殖場,曾捕獲十多隻紅腹錦雞圈養。飼養員發現,錦雞腹部的羽毛朱紅,其餘羽毛赤橙黃綠青藍紫各色俱全,七色變融一體,分外妖嬈美麗。 一隻大的體重1.75市斤,體長1.05米,其中尾長79厘米,翼長20.5厘米,跗 80毫米,咀紅,腳棕色,頭上長有金燦燦的冠毛,使體態顯得瀟洒、俊秀、美麗非凡。

在生活習性上,錦雞和鴛鴦有相同之處,許多時間成對活動,形影不離,交頭接耳,竊竊私語,親密無間。有時載歌載舞,發出「咯咯」、「咯咯咯」的歡叫聲。雄 錦雞高興或尋找情侶時,發出的叫聲清晰宏亮,如同喇叭聲,一二里路外都能聽到。一次,飼養員將一隻雄錦雞抓去配另一隻雌錦雞,留下的雌雞,為失去「丈夫」 而不安,每餐減食,不與別的雄錦雞來往。雄錦雞也堪稱「模範丈夫」,每當覓得最佳食物,就發出「咯咯」的通報聲,先讓雌錦雞品嘗。大群錦雞在一起集會時, 雄錦雞一直站崗放哨,不去覓食。一旦發現敵情,它立即發出警叫聲,先讓同伴飛去,自己最後脫離危險區。

黃桑自然保護區原始次生林旅遊區,是一方美麗的天然,一個未被人工雕琢的自然王國。黃桑風景區,可遊覽的有大門洞水庫、曲幽谷、六鵝洞瀑布、九溪沖、鴛鴦島、上堡古國、鐵杉林、牛坡頭等.

花間閒客一白鷳

在黃桑自然保護區里,有一種珍高分子叫白鷳,別名「銀雉」。由於其神貌清閒,體態美麗,早在西漢,劉向就送給了它一個「閒客」的雅號。

瞧它:赤紅的小臉,橙黃的圓眼,淺綠的尖嘴,格外俊秀、俏麗。那藍黑色的羽冠時起時伏,起時迎風飄散似巾,伏時緊巾腦後如帽;上體和兩翅上的羽毛潔白似 雪,兩翼布滿魚鱗般的「V」字形花紋,如同白色斗逢篷;下體羽毛細密伏貼,顏色藍黑而帶光輝,仿佛是緊身衣褲;中間尾羽雪白蓬鬆,好像素絹飄帶;外側羽布 以波紋,恰似秋火漣漪。它的雙腳粗壯直挺,赤紅放光,顯出一副英雄氣概。

白鷳常棲息於紅花綠葉從山中,夏天在深山避暑,冬天去避風處旅遊閒逛,白天相互嬉戲,追逐,傍晚群起尋食,夜深留宿枝頭,好不自由自在。

白鷳因為美而被人們喜愛,加上它「耿介難畜」,數量不多,更成為珍貴的觀賞鳥。我國古時候就有人將白鷳當作貴重物品。李白寫有「請以雙白避,買君雙白 鷳」,唐詩人宋之問的家裡也有別人送的白鷳,「故人贈我綠騎琴,蒹致白鷳鳥」。西漢時,白鷳還被人當作貢品獻給皇帝。《西京雜記》上說:「閩越獻高帝白 鷳、黑雕各一雙,帝大悅,厚賜之。」今天,我國視白鷳為珍禽而予保護。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DVZVOm4BMH2_cNUgKoWH.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