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邦殺人不眨眼,張良為何能善終?劉邦:張良的六個字幫我了大忙

2020-09-19     星稀月暗

原標題:劉邦殺人不眨眼,張良為何能善終?劉邦:張良的六個字幫我了大忙

「狡兔死,走狗烹;飛鳥盡,良弓藏」,這幾乎是古代開國功臣的結局,功臣們的功勞越大,結局越慘。漢朝的開國功臣們也是如此,但有一個例外,就是「漢初三傑」之一的張良。

劉邦坐上皇位後,曾這樣評價張良,「夫運籌帷幄之中,決勝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劉邦如此評價張良,更加凸顯了張良作為大漢開國功臣的崇高地位。無論是劉邦,還是後來的呂后,張良都深得信任。

我們知道,劉邦殺人不眨眼,張良為何能善終呢?簡單來說就是,張良的最大價值就是神話了劉邦,使劉邦起義奪取天下名正言順。歷史上的劉邦,本來就是「好酒及色」的人。

劉邦要獲得支持,意味著他需要一個光環來服眾,這一點非常重要。表面上來看,劉邦似乎很一般,但麾下人才濟濟,蕭何、陳平、韓信等都誓死追隨,尤其是張良更是見人就說,「沛公殆天授也。」

別看簡簡單單六個字,寓意深刻,用現在的話來說就說「劉邦就說上天派到人間,來解救受苦受難的老百姓們。」在秦末天下大亂群雄並起的時代,出生貧寒的劉邦要想走得更遠,確實需要神話自己。

為什麼?因為劉邦是兩千年封建帝王史上首個非貴族出身的皇帝,既沒有顯赫的家世,又沒有超人的才能,尤其是他身上還有好吃懶做、貪財好色的臭毛病。因此,劉邦起事後在最需要輿論支持時,張良立即給予了援助,直接把劉邦吹捧成上天的代言人,劉邦為此感動的一塌糊塗。

還有一點,張良功高不鎮主,懂得適時隱退自己。天下打完了,劉邦大封功臣,「張良你功勞最大,你第一個來,你隨便挑。」張良打起了馬虎眼,「皇上啊,我啥都不想要。」

劉邦不樂意了,你張良不要,其他人哪裡敢要,劉邦讓張良在齊地選擇三萬戶。張良則說,「始臣起下邳,與上會留,此天以臣授陛下。陛下用臣計,幸而時中,臣願封留足矣,不敢當三萬戶。」

關鍵時全力支持,成功後又甘願隱退,劉邦能不尊重嗎?反觀呂后,張良在關鍵時也拉了他一把,讓劉盈順利繼承皇位,這讓呂后也感動的淚流滿面。張良晚年痴迷修仙,不吃五穀,身體很差。這原本是一件小事,呂后卻非常關注,強烈要求張良飲食,「人生一世間,如白駒過隙,何至自苦如此乎!」張良聽從了。劉邦死後八年,張良去世,諡為文成侯。

參考資料:《史記·留侯世家》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DQ5kpHQBeElxlkkabbCB.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