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生活節奏加快,加班、熬夜、黑眼圈、紅血絲已經成了不少人的生活常態,而往往用眼過度造成的眼底疾病卻常常被忽略。如果你最近視力下降、眼前出現閃光、視物變形、眼前出現黑影、眼前飛蚊增多等症狀時就需要提高警惕了。
就是那麼奇怪,鼻出血不可怕、手破皮出血了不可怕,就是這個眼睛出血了很可怕,看起來太嚇人。
(就是這個嚇人的樣子)
其實這就是結膜下出血,簡單的說就是結膜下的毛細血管破裂造成出血,破裂的血液被局限在結膜與眼球之間,一般是白眼球上面會出現一片血紅色,這不是細菌感染,也不會傳染,另外,患者自身並不會感受到疼痛或視力下降。
其實結膜下出血看起來嚇人,其實沒有危險。但是如果反覆出血,最好還是到醫院查明病因。
很多人會把眼表出血與眼底出血混為一談,上述的結膜出血雖然看起來嚇人但實際沒有啥危害,但是眼底出血就不一樣了。
眼底出血指的是眼內視網膜出血或玻璃體內出血。而且這種出血只靠肉眼是看不到的,最開始可能不紅、不痛、不癢,需要通過專業的眼底檢查才能看到相比眼表出血,這種看不到的眼底出血更嚇人。
眼底出血並不是一種獨立的眼病,而是許多眼病和某些全身病所共有的病症。比如,高血壓、糖尿病、高度近視、老年黃斑變形等都是眼底出血的高危人群。
所以這幾類患者一定要特別注意,在平時出現,視力下降、眼前出現閃光、視物變形、眼前出現黑影、眼前飛蚊增多等症狀時應立刻到眼科醫院進行檢查,特別是老年人一定不要耽誤治療不以為然,發展到嚴重程度可能會造成失明。
案例:一位8個月的孕媽來到了浙江省眼科醫院杭州院區眼底病中心,因為她發現右眼的視力在持續下降,同時她也是一位雙眼1000度的高度近視患者。檢查發現孕媽的右眼視力已經下降到0.5,並伴有黃斑出血,也就是脈絡膜新生血管,因此影響了視力。
隨著近視低齡化,高度近視也越來越多。據統計高三年級學生近視度數高於600度的占比達到21.9%。高度近視眼軸較長,這樣會造成眼球壁的各層組織都會相應變薄、萎縮。尤其是視網膜變薄後容易使得視網膜周邊部發生病變、誘發新生血管等,還有可能發生視網膜脫離或者出血,最終導致視力下降甚至失明,高度近視是成年人常見的致盲原因。
眼底出血只是眼底病的一種,我們的眼底是由視網膜、眼底血管、視神經乳頭、視神經纖維、視網膜上的黃斑、以及視網膜後的脈絡膜等構成,這些部位的病變都成為眼底病。
「我視力好得很,不是近視眼、不是老花眼、怎麼可能會致盲?」
這是很多「老糖友」的心聲,但糖尿病可損害全身各地方的血管,視網膜的血管處於高糖環境中,因為缺氧,相對也變的脆弱,就像有裂縫的水管,容易發生滲漏、出血。
而在這些糖尿病患者中,患有糖尿病的併發症性——糖尿病性視網膜病變的人也不在少數。糖尿病性視網膜病變,簡稱為「糖網病」,是糖尿病患者較為常見的眼部併發症,致盲率也很高。
糖網早期往往沒有症狀,很容易被忽視,等到了晚期,視網膜新生血管會引發一系列的併發症,包括視網膜大片出血、黃斑水腫、玻璃體積血、牽拉性視網膜脫離、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等。
所以糖尿病患者不只是需要重視血糖問題,還要重視眼部問題,應該雙管齊下對症治療,配合血糖的控制和定期對眼部情況的檢查,降低發生糖網病的風險。
一、 不要疲勞用眼,保持充足的睡眠,可到戶外多散步或簡單運動,讓眼睛調節適當放鬆,儘量不要提重物。
二 、有眼底疾病的人群儘量不吸煙酗酒,出門佩戴遮陽傘、太陽鏡等,避免陽光直射對眼底的刺激;
三、全身性免疫疾病(糖尿病、高血壓等)的人群,首先要控制血糖血壓,其次要合理飲食、適度運動,定期檢查眼底;
四、眼底病患者在生活中要避免任何需要突然用力的行為,如突然從地上搬起重物、用力咳嗽、便秘等;
五、患者日常應儘量少吃高熱能食品,少吃腌制食品、少吃糖類食物、多吃新鮮的蔬菜水果。
部分眼底病可治癒,部分眼底病變不可逆轉。治療時機直接關係著視力的恢復,所以一旦眼部出現不適等症狀一定要儘快到專業的眼科醫院進行檢查治療。
註:部分圖片源於網絡,請作者聯繫我們,以奉稿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