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肝病毒主要有三種傳播途徑:母嬰傳播,血液傳播和性傳播。在這三種傳播途徑中,母嬰傳播是B型肝炎病毒(HBV)慢性感染的主要原因和途徑。
如果母親B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陽性,新生兒出生後不及時接種B肝疫苗,40%-90%的新生兒將會感染HBV。所以,新生兒接種B肝疫苗尤為重要。
(圖源:全景網)
B肝表面抗原陽性的母親,新生兒疫苗接種方式和一般人群略有不同,一般情況下新生兒出生24小時內注射第一針免疫球蛋白,但是對於B肝表面抗原陽性的母親所生嬰兒應該在12小時內,最好6小時內注射第一針免疫球蛋白。
免疫球蛋白能夠直接中和B肝病毒抗體,遇到B肝病毒直接結合形成抗原抗體,然後被吞噬,病毒就不會進入肝細胞裡面。
分娩過程中,母體的B肝病毒可能會感染孩子,此時小孩體內會存在少量的B肝病毒,出生後最短時間內注射免疫球蛋白可以直接把游離病毒中和,避免病毒進入到肝細胞裡面。
因此,對於B肝表面抗原陽性的母親所生嬰兒越早注射免疫球蛋白越好,注射時間越晚,病毒進入肝細胞中的幾率就越大。
B肝病毒一旦進入肝細胞就可以穩定存在,難以清除。所以,注射第一針B肝免疫球蛋白的時間十分關鍵。
一般新生兒出生後24小時內注射第一針免疫球蛋白,分別於第1和第6個月注射B肝疫苗。但是對於B肝表面抗原陽性的母親所生嬰兒在出生後6-12小時內注射第一針免疫球蛋白的同時,需要在另一個胳膊上注射B肝疫苗,獲得主動免疫,建立自己的免疫反應,促使抗體產生,同時對少量病毒也有一定的中和作用。
所以B肝表面抗原陽性的母親,孩子出生以後注射B肝免疫球蛋白和B肝疫苗會大大降低B肝病毒傳播給孩子的幾率,這對減少B肝病毒的傳播,降低B肝相關疾病發生的風險十分重要。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9iqbv24BMH2_cNUg8zJ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