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子彈和氫彈都有核當量上限,無限的核爆炸威力反而使用意義不大

2019-11-14     皇家橡樹1972

廣島原子彈模型,它是用鈾235為核爆炸材料,TNT當量為20000噸級別(一說是1.2~1.5萬噸)。

從目前的核理論和核原件製造工藝來說,製造2萬噸級別的核彈需要32㎏左右的鈾235,實際上廣島原子彈用了60㎏左右,而鈽只需要11㎏長崎原子彈用了25㎏左右,也就是說:使用鈾235製造出來的原子彈當量越大,鈾的使用量就會越多!

廣島原子彈「小男孩」的示意圖,它是採用最簡單的「槍法」製造出來,雖然簡單但是原子彈是人類研製出來的最複雜武器,內部結構非常複雜,零部件數量也多,廣島原子彈使用的是U235核裝藥,爆炸威力只有2萬噸TNT當量,它的重量超過了3噸。

廣島原子彈爆炸後形成的蘑菇狀煙雲。

即便是現在技術水平提高了,如果用鈾235製造一枚50萬噸當量的核彈,那麼最後的武器重量會在2噸以上,這樣大的重量顯然不利於火箭類載荷工具,只能由大型轟炸機去投擲!而用鈽239去製造原子彈也會出現這個問題,雖然它的用量比鈾235少了很多,但是要是製造出來更大當量也必須增加鈽239的使用量...最後的結果也是武器變得非常大失去了實戰意義!所以,原子彈並不是說在製造上有限制,而是在武器化和使用上有限制。

圖片上是著名的「大伊萬」模型,它的核當量是5000萬噸TNT,由於顧及國際影響和環保的問題,它未在最外層使用鈾238做反射層而是使用了鉛板,有意的降低了核當量,要不然它應該是一億噸TNT當量級別的。

但氫彈核當量太大也是沒有意義的!當量過大在實戰當中並沒有體現出破壞威力就會更大,10枚1000萬噸TNT當量的氫彈頭的打擊目標的範圍和能力顯然是高於1顆一億當量的氫彈頭,所以氫彈也是有上限。

從目前核武器發展趨勢來看,已經不在追求大當量的核彈頭了,而是核彈頭的小型化,目前最先進的氫彈頭為40萬噸TNT當量以下,彈頭的重量在200公斤以下,採用更先進的「三相彈頭」設計,就是以:原子彈被扳機(次級),爆炸後轟擊主體,主體爆炸後又轟爆鈾238層,形成更加強烈的核爆炸,是核裂變核聚變再次核裂變這樣的爆炸反應,這樣的設計不但可以使氫彈頭的重量更輕,並且核材料用量也會更少!

隨著彈道飛彈防禦技術的提高,洲際飛彈的突突防變得非常重要,由於洲際飛彈在載荷有限,就需要將核彈頭做的小一些,一枚洲際飛彈如果攜帶10個分彈頭那麼它的突防能力就會得到極大的提高,而且這10個彈頭當中有真有假,大大的增加了防禦方的攔截難度,相反要是彈頭重量很大洲際飛彈的載荷的數量太少,防禦方的攔截難度就會降低,飛彈被攔截了核當量再大也沒啥實際意義,所以氫彈頭也必須要做的小一點才行。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9LjUdW4BMH2_cNUgM7or.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