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窈窕媽媽。
這兩天,第75屆坎城電影節發布片單,湯唯主演的電影《分手的決心》(韓國電影)入圍主競賽單元,她獲得競逐坎城影后的機會。
沉寂許久的湯唯,出現,就是王炸。
早在2014年,她與韓國籍丈夫金泰勇結婚後便隱匿於美麗的小鄉村,生活只剩下帶娃、養花,瑜伽……偶爾露面,也會迅速消失在公眾視野。
上次聽說她的消息,還是她被傳出婚變。
今年2月,多家港媒爆料湯唯和丈夫疑似離婚。得出這個結論的理由是:
去年湯唯曾公開表態說「要踏踏實實在中國安一個舒服的家」,夫妻倆已分居超過半年,而且,兩人在社交平台上互動也不多。
坦白說,因為分居被造謠離婚,實在難以讓人信服。
而湯唯本人也在2月14日情人節當天,曬出了一家三口照片,謠言不攻自破。
經紀人表示:分居這麼久,除了疫情之外,湯唯帶女兒回國上學是主要原因。
看到這裡我竟然有一絲欣慰,原來有些時候,明星跟普通人也沒什麼兩樣:
必要時,會選擇犧牲一部分家庭幸福,來為孩子讓路。
正如湯唯他們一樣,分居對很多家庭來說,是綜合考量利弊之後的一種妥協。
那些分居的普通人
不知道你有沒有發現,最近幾年,身邊分居的朋友多了起來,有疫情的原因,也有生活所迫。
中國青年報社社會調查中心通過問卷網,對2006人進行的一項調查顯示:已婚家庭中,約有18.5%的家庭出於異地婚姻狀態。
按照第七次人口普查數據來計算,分居家庭多達9000多萬。
閨蜜鶯鶯和老公就是其中之一。
他們倆目前在不同的城市工作,往往幾個月才見上一面。
他老公承擔家庭大部分的開銷和房貸,雖然離家遠,卻不敢貿然辭職。
鶯鶯在事業單位上班,白天工作、晚上帶娃,很少有屬於自己的時間。
甚至孩子半夜生病,去醫院、挂號、就診,都靠她一個人忙前忙後。
以前她最怕孩子問「爸爸什麼時候回來?」,因為她也說不上來。
因為分居,大部分時候她要獨自承擔照顧家庭和孩子的重擔,難免陷入焦慮。
「再過幾個月孩子就要上小學了,到時候還要輔導孩子寫作業,壓力只會更大」。
老公不在身邊,這些壓力自然而然就落在她身上。
「他在外面賺錢也挺辛苦的,我不怪他,我也在努力尋找是否有更好的方式,讓我們學會在分居的情況下共同負擔家庭責任。」
好在她老公也有意回歸,這幾年在外打拚,積攢的資歷基本足以讓他在家這邊找個差不多的工作,和妻子一起承擔起家庭責任。
夫妻倆目前最大的願望是疫情過去,老公回來找工作的機會多一些,安頓下來後,孩子就再也不用跟爸爸分開。
前幾天收到網友@天天的求助。
她說為了孩子能接受更優質的教育,已經和老公分居七年。
考慮到老家師資力量一般,怕耽誤孩子升學,夫妻倆咬咬牙貸款在縣城買了一套學區房。
為了方便照顧孩子,她在學校周圍的工廠找了份工作。
老公留在老家搞養殖,順便照顧行動不便的父母,就這樣夫妻二人開始了分居生活。
七年間,她邊工作邊照顧孩子,精力有些吃不消。
雖然孩子學習成績很好,讓她看到了生活的希望,覺得這些年的辛苦都是值得的。
但她也有隱隱的擔憂——
長期分居,夫妻感情越來越淡「除了聊孩子,已無話可談」。
更糟糕的是,孩子從小缺少父親的陪伴,性格越來越孤僻內向。
「再這樣下去,會不利於孩子的健康成長,我該怎麼辦啊?」
我從她的詢問里,看到了一個媽媽對孩子的深切關愛。
但另一方面,我們也能從她的故事得到經驗:
家人長期分居,如果不注意維護,不僅影響夫妻感情,還會影響孩子心理健康,造成無法挽回的傷害。
分居該如何維繫感情?
如果分居不可避免,如何做才能儘量減少對夫妻感情和親子關係的傷害?
同樣正在經歷分居的虎媽一家,分享了他們的做法。
因為疫情影響,家有兩娃的虎媽和老公分居兩地兩年多,老公在深圳工作,她獨自帶著兩個孩子在香港生活。
這700多天裡,一家人聚少離多。
意外的是,這期間,孩子跟爸爸的感情絲毫沒受影響,功課一直不錯,還獲得了很多大獎,而虎媽和丈夫的感情也越來越好。
這家人是如何做到的?
其實剛分居那段時間,虎媽也一度陷入迷茫。工作和帶娃的雙重壓力,讓她的情緒越來越差。
「我太累了,就容易發怒」。反思之後,她決定給自己減負。
她教會大兒子做飯、照顧弟弟,幫自己做家務;
通過制定計劃和設置獎勵機制,幫助孩子成功克服了拖延症。
如此一來,帶娃上輕鬆不少,教育孩子也能事半功倍。
讓她欣慰的是,這期間,老公也給了她不小的支持。
他並沒有因為距離遠就做起了甩手掌柜,而是竭盡所能參與家庭生活,履行爸爸和丈夫的責任:
周六和家人「雲觀看」同一部電影,培養共同話題。
每隔半個月,定期郵寄書籍以及妻子愛吃的零食。
此外,他還遠程輔導功課,指導孩子參加編程比賽。
……
正因如此,雖分居兩地,一家人卻感情漸濃。
所以說,分居並不是藉口,只要有心,不在一起也能感受到彼此的愛。
一位媽媽告訴我,她老公在外打工只有春節回家,她獨自帶兩個兒子。
起初,比起分居,她更害怕因為聚少離多帶來的孤獨感。
好在,她擔心的事情沒有發生。
「他只要有時間就會給家裡打視頻電話,關心我和孩子,訴說一天中遇到的趣事;
孩子在學校遇到什麼困難,他也會第一時間開導……
孩子們雖然不經常和爸爸在一起,卻知道爸爸的愛一直在。」
或許在很多人看來,這些小事不值一提。
但對她來說,正是這些體貼入微的細節給了她堅持下去的動力。
一家人用愛陪伴,做彼此後盾。現在,她和老公都在努力生活,並期待著下一次的團聚。
表妹是一名護士,老公是一名醫生。最近兩年疫情頻發,夫妻倆達成一致後,老公經常主動請纓上一線。
每次出發前,他叮囑妻子「你安心工作,好好照顧自己和孩子,不用擔心我」。
每當女兒問起爸爸,她會告訴孩子:你爸爸是個英雄,他正在保護很多人。
除了下班之後打打電話,表妹很少主動聯繫他「把小家打理好,不能讓他分心,我相信會很快見面」。
分居,更多的是不得已,但每一對正在經歷分居的夫妻都明白:
分開,是為了更好相聚。
分開是為了更好地相聚
最近疫情肆虐,打亂了很多人的生活節奏。
太多異地夫妻,見面計劃一再擱置。
很多大學生,也半年沒見到父母了。
不少漂泊異鄉的遊子,一兩年都沒能回家看看。
……
還有無數「逆行者」告別家庭,奔赴抗疫前線。
她們能心無旁騖奮鬥在一線,少不了家人的默默支持。
梁杏梅是一名醫生,哪裡疫情嚴重她就支援哪裡。
從一個封控區到另一個封控區,即使回家,也只是匆匆呆一會就走。
每次離開,女兒都要抱著她哭很久。
說不牽掛是假的,但丈夫的支持,讓她安心不少,「你放心去戰鬥,注意安全,家庭和孩子交給我」。
他們都相信,暫時分離是為了將來更好地生活。
前幾天,京東採用「自殺式物流」支援上海,被媒體曝光後感動了不少人。
數千名快遞小哥從全國各地來到上海運送物資,他們是丈夫、爸爸,也是女兒、媽媽。
像他們一樣,因為疫情和家人暫時分開的人還有很多。我們獲得便利的同時,別忘記,他們也有心心念念的家人。
疫情給我們的生活設置了很多障礙,但也讓我們看得更清什麼才是最想做的事,誰才是最想見的人。
「爸爸,你什麼時候回來陪我?」
「寶貝,爸爸過幾天就能回去陪你了。」
如果不是因為生活,誰願意和家人分開呢?
希望每個人都能早日見到心心念念的人。
願疫情早日結束,所有分開的人早日團聚,山河無恙,人間皆安。
最後,感謝奮鬥在抗疫前線的每一位工作人員。
天氣越來越熱,大家保重身體!
參考資料:@童書媽媽三川玲《疫情獨自帶倆娃700天,經歷十級孤獨:帶娃情緒失控的時刻,我慶幸這樣度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