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魏妮卡
編輯|李春暉
2023年的綜藝市場仿佛進入了一個「冷靜期」。市場頻頻釋放信號:高舉高打的時代已經過去,全民爆款可遇不可求。而眼前的分眾時代,已準備好對細分領域的創新綜藝給予充分獎賞。
由此縱觀近五年綜藝黑馬,「腦綜」無疑是眾多細分領域中最具粉絲黏性的一類。從《最強大腦》開啟「腦綜」時代,此後衍生出各種亞類型。「明星+推理」綜藝井噴,其中成功者如《名偵探學院》,更是跑通了圈內津津樂道的「自給自足」商業模式。
但硬糖君卻一直領略不到「腦綜」的魅力。想不通為什麼要去一個綜藝里感受被學霸支配的恐懼,看明星、素人的演繹推理類綜藝又覺得劇本痕跡過重,「演」的成分太多。直到去年末,《超機智青年大會》的出現,徹底改變了硬糖君對「腦綜」的認知。
《超機智青年大會》打破了傳統「腦綜」的形式邏輯,不再像「金字塔」一樣篩選單向度強者。而是將所有人放置在一個《魷魚遊戲》般的生存遊戲里,考驗的不僅是選手的數理運算能力,還有個人的感知、博弈、謀劃、協作等全方面能力。
即使玩遊戲跟不上學霸的節奏,依然不妨礙看得津津有味,因為節目提供了足夠多的面向給觀眾思考和觀察。秦昊看出了「現實主義題材劇」的感覺;豆瓣網友看到了波譎雲詭的武俠江湖;小紅書網友看出了戀愛、職場綜藝甚至爽劇的滋味;硬糖君則看到了一檔社會學觀察實驗。
命運般的「腦綜」
之所以看《超機智青年大會》沒有被學霸支配的恐懼,是因為它的最大看點不是「誰的大腦最強」,而是「命運的齒輪會怎麼轉動」。如果說以前的「腦綜」像是讓觀眾跪著看完的,那麼《超機智青年大會》就是讓觀眾代入上帝視角,審視每個學霸充滿變數的命運走向。
在「命運的齒輪」的大主題下,影響選手比賽進程的因素是多方面的,有自己親手種下的因,也有外部環境變化的因。每一個人物的走向,更似真實人生充滿不確定性,並非個人的智能、算計能完全左右。
而要貫徹「命運」主題,桑潔團隊在做《超機智青年大會》時,首先是敢於打破傳統「腦綜」邏輯,採用了非形式邏輯。
以前的「腦綜」都是在一個明確的形式邏輯下運作,最終會推導出一個確定的答案。這樣的遊戲規則篩選出最快推出答案的人。因此,像石明鑫這樣的選手,在這類綜藝里,是可以掌握自己的命運。
但到了《超機智青年大會》,石明鑫卻沒能成為全局操控者。因為節目在非形式邏輯下運作,大多數是不完全、不對等信息的博弈,沒有唯一的路徑和答案,留下了足夠多的空間供選手自主探索與發揮。
就像第二期里,石明鑫以為自己能靠「聯盟」穩進,卻意外被「聯盟」踢出了局,因為他忽略了人性還有利己的一面。到第五期里,玩「人生大富翁」遊戲時,孫勇隊以為給石明鑫隊做了死局,只等石明鑫隊掉入陷阱,但誰知,石明鑫與曾華銘想出17步貫穿式走法,打破了常規走棋思路,實現了逆襲。而第八期卻由於不能完全左右所有人的決定,不能安排所有人的目標,而失控。
其次,節目設置了很多隱藏buff,玩家隨時可能觸發潛在規則,這不僅增加了節目的不確定性與懸念感,更將「命運」主題詮釋得淋漓盡致。
傳統的「腦綜」里,最底層的弱者是沒什麼話語權的,強者也總是落後於真正的王者,王者則穩坐金字塔頂端。但在《超機智青年大會》里,細心的弱者亦能找到破局之法,強者則能通過規則隨機應變,不斷抗擊想成為操控者的王者。
前期淘汰的選手,就像我們人生進入逆境一樣,進入了一個逆戰區蟄伏。他們一邊摸索著逆戰區的生存規則,一邊關注著主戰區的賽制進程。在看不見的暗處,逆戰區也影響著主戰區的比賽結果。比如第四期里,以為被騙的「高氏姐妹」高天雲、高文君,卻意外獲得了逆戰區的暗中相助並實現逆襲。最終她們還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成功「復仇」了「行騙者」。
可以說,《超機智青年大會》創造了這樣一種生存境遇,既是極限刺激的,又是高度擬真的。強者有強者的脆弱,弱者有弱者的武器,而天地不仁,有其不可揣測而整體公平的運行法則。
正如「超機智守護者」甦醒發出的感慨:「每一天的遊戲都很像是人生的縮影,每一次都會有一些新的感悟,像極了人生的某個階段,或是某一個場景,或是某一種性格因素,而導致的某種結果。」
人類觀察的多面綜藝
鮮少參加綜藝的秦昊,這次作為節目的「超機智守護者」,相當於是一個觀察者的身份。節目播到中段,他就由衷感慨:「這節目越琢磨越有意思,越有味道,反映出了社會上每一個隱秘的角落。」喜歡接現實題材劇的秦昊,認為《超機智青年大會》是少見的現實主義題材綜藝。
就像是一檔社會觀察,《超機智青年大會》能衍生出太多可供觀眾玩味、討論的面向。
有觀眾看出了「慢綜」味道,因為選手進入逆戰區的生活很像是《超機智青年大會之田園番》。他們需要自己勞作換來「機智幣」,才能換取三餐食物。最早被淘汰的三人刁赫南、石明鑫、丁若虛組成了「甘露寺」cp,每天不是在努力幹活,就是在感悟人生。節目外,石明鑫是擔任公司CEO的「霸總」,到了節目逆戰區卻像是一個「被生活磨平稜角」的掃地僧。
還有觀眾看出職場綜藝的味道。在第三期的「滿分算式」遊戲里,紀向寧隊因為隊長本人不擅長運算,導致隊伍沒有主心骨,所有人都在支招,場面卻越來越混亂,真成了著名的「獅羊效應」。
事後選手在直播里復盤,其實隊里擅長算數的李晉曄和高文君都有一個完美解法,可以幫助隊伍在最短時間內獲得高分,但缺乏團隊配合反而人多力量小。默默觀察著一切的「超機智守護者」蒲熠星一針見血地指出:「有的團隊適合扁平化,有的團隊適合有主心骨。」很顯然,紀向寧隊缺的就是主心骨,而李晉曄、高文君由於個性柔軟,也沒有魄力去當機立斷拿下話語權。
當然,在這個嗑糖時代,還有不少觀眾把《超機智青年大會》也當「戀綜」看了。前期運籌帷幄統領全局的「紂王」石明鑫,與詭計多端的「妲己」丁若虛達成了無人能敵的聯盟,被稱為「明不虛傳」cp。後期兩人又因團隊理念不和而「反目」,相愛相殺使這對cp充滿話題與看點。而擅於縱橫捭闔的丁若虛,也在後期合縱連橫其他強者,分別與孫勇、曾華銘組成了「大勇若怯」、「曾的很虛」cp。
如果說以前的「腦綜」是精準吸引慕強粉,《超機智青年大會》則極大拓展了「腦綜」的輻射面,將生活、戀愛與職場綜藝受眾都囊括其中,向不同人提供了不同的內容與情緒價值,拉近了與觀眾的距離。即使輕裝上陣的「樂子人」也會樂在其中,因為節目每天都在上演精彩的反轉、復仇與爽劇戲碼。
江湖人物各領風騷
除了改變「腦綜」玩法、結合社會實驗與觀察,《超機智青年大會》最令硬糖君感到驚喜的,是終於又在綜藝里看到了「真實的人」。
網友「蒔不醒」將《超機智青年大會》形容為一個四方豪傑聚集的江湖大會:有威風凜凜的將軍、八面玲瓏的謀士、難見蹤影的神偷、妙手仁心的郎中、才高八斗的書生、年少成名的俠客、秀外慧中的戲子、笑裡藏刀的美人……
節目中,每一個人物都是立體、多面的。在其他節目裡被奉為「六邊形戰士」的石明鑫,在《超機智青年大會》里暴露出強者的短板:比如他險些在方塊算式中被淘汰,而且他並不擅長博弈心理,常常在拍賣環節落入陷阱,陷入被動局面。最受爭議的一點是,他與別人建立合作關係,需要的是對方的絕對服從式。
能力與其旗鼓相當的孫勇則選擇另外一種結盟方式,在互相利己的情況下,大家平等地共謀。孫勇在每一次遊戲中,都充分尊重、肯定隊友的謀略與才華。他想要在別的節目中強調的價值觀,完美地在《超機智青年大會》里實踐了。他曾說,天賦與智商不應該成為很多人刻意去追逐的東西。他一直都認為自己是努力的小鎮青年代表,扎紮實實走一條路就是王者,沒有誰天生是最強大腦。
鋒芒畢露、利己至上的紀向寧、王一凡備受爭議,但不可否認,講究兵不厭詐,也是很強的遊戲策略。前期靠「表演藝術家」一面獲得關注的滕光正,其實能想出比石明鑫更優的對角線擺法。早早被淘汰的李晉曄、贊多,雖然輸掉了比賽,卻讓人看到了人性的光輝。他們給節目帶來了溫情的一面,也贏得了人心。
內娛真人秀難造「活人」,主要是容易陷入兩種困局。一是,明星類綜藝很難說服明星不拿劇本,去呈現真實的自我。二是,素人類綜藝倒是真實,但很多人本身又缺乏故事和亮點。
《超機智青年大會》則在選角階段就完美避開了困局。首先,節目組選擇的是各行各業的佼佼者,每個人都有強烈的個性,他們本身就比一般的素人更有想法和故事。
其次,以生存遊戲替代「劇本」,用遊戲不斷推動他們做出選擇、應對壓力、呈現自我,最終每個人都走出了自己的故事線。「引導選手更加真誠地袒露自己,不想讓他們去塑造角色。」桑潔導演告訴硬糖君,這是他們在節目裡做得最多的事。每一期節目播完,他們都儘量避免節目外的壓力傳給選手,不要讓選手變成一個「變色龍」。
從《超機智青年大會》的直播里,觀眾也能明顯感知到選手當時所處的真實狀況。他們在節目中亦正亦邪、難以理解的玩法行為,都有一個高壓下的心路歷程。觀眾能通過節目和直播認識更加完整的選手,所以每一次直播和番外都值得玩味,被很多節目粉拿來抽絲剝繭「破案」,把節目、直播和場外玩成了一個大型的劇本殺。
桑潔導演曾說「千萬不能做雙腳不接地氣的小資節目」,《超機智青年大會》則紮實讓硬糖君看到了「腦綜」接地氣的可能。觀眾看到的「超機智」比賽,是一群青春的人、做厲害的事、受命運的擺布卻也時而能報以漂亮的回擊,而非學霸對我的智商碾壓。沒想到在競爭激烈的「腦綜」領域,優酷平台開闢出一個新類型,讓樂子人和學霸共濟一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