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了這部劇,我媽決定對我好點

2024-01-14   娛樂硬糖

原標題:看了這部劇,我媽決定對我好點

作者|謝明宏

編輯|李春暉

「苦難既然把我推到了懸崖的邊緣,那麼就讓我在這懸崖的邊緣坐下來,順便看看懸崖下的流嵐霧靄,唱支歌給你聽。」

史鐵生再次去地壇時,發現自己車轍走過的每個地方,都有母親的腳印。再讀《我與地壇》,才發現痛苦不過是比較級。四肢健全時,常抱怨周圍環境糟糕。癱瘓後,又懷念當初可以奔跑行走的日子。

沒有痛苦和磨難,就不能強烈地感受到幸福。於是不斷地抱怨當下,不斷地懷念以前。誰都想過「爽文」人生,然而現實總是充滿了考驗和搓磨。當命運和我們開了一個大玩笑,我們是在低谷里裹足不前,還是掙脫泥濘站起來重新面對生活?

當《如果奔跑是我的人生》將這個命題拋到觀眾面前,硬糖君終於共情了史鐵生的感受,教材里的知識在多年後完成了閉環。所謂低谷,可能是人生至低之地,但也完全可以是新征程的始發之處。所謂原生家庭問題,可能困擾一些人一生,但也可能從中萌發重生之力。

《如果奔跑是我的人生》是由沈嚴擔任總導演,李江明執導,鍾楚曦、楊超越、許娣、陳小藝、侯雯元領銜主演,宋洋特別主演,王宥鈞、李添諾、榮飛主演的劇集(1月11日起央八黃金強檔劇場首播、愛奇藝同步播出)。該劇改編自紀靜蓉小說《如果奔跑是我的宿命》,講述了一場車禍過後兩個家庭中四位女性重啟人生的旅程。

明明一上來就拋出了影視世界少見的極限處境,令人意外的是,《如果奔跑是我的人生》卻並未滿溢沉重與焦慮,而是用現實主義伴隨樂天的筆觸引發共鳴。它既是觀眾的解憂雜貨鋪,也是一部母女關係啟示錄。

我和我媽吵架,果然耐看

「你都保證了800回了,有一回成功了嗎?」看到《如果奔跑是我的人生》里安心懟老媽秀芳,讓人立刻產生沉浸式體驗:原來我和我媽吵架拍出來這麼精彩!

《如果奔跑是我的人生》用極具典型的人物設定,描摹了現代人的親情矛盾和生活之殤。秀芳秀麗兩姐妹從計劃經濟時代走來,都經歷了喪夫之痛,但也都不服輸把子女養育成才。不過,養兒一百歲常憂九十九,面對下一代成年後的境遇,兩姐妹也面臨著新的煩惱與挑戰。

秀芳為了鼓勵在車禍中失去雙腿的女兒安心重新鼓起生活勇氣,用盡各種方式減肥,意外不斷令人啼笑皆非。先是自己節食然後在公園跑步,累得昏倒後狂炫薩其馬和巧克力,清醒後又後悔不迭。後尋求科學減肥,又和教練林天宇簽訂了「五個月爆減百斤」合同。看許娣老師呼哧帶喘信心滿滿,不就是我家那位整天嚷嚷著減肥的母上大人嘛!

安心問秀芳請減肥教練花了多少錢,秀芳支支吾吾說幾千的樣子(實際三萬),活像現實生活中買了天價保健品卻告訴子女「很便宜」的父母。子女怕老人上當,老人怕子女責怪他們亂花錢。一方理直氣壯,一方唯唯諾諾,真實感拍案叫絕。

妹妹秀麗則在車禍喪子後將全身心都投注到女兒若華身上。媽媽的「愛」可以有多沉重,此前難免為母親重男輕女吃味的若華這次算深刻體會了。

秀麗對若華總是過度關注且患得患失。一方面對若華的人際關係指指點點,打著我為你好的旗號大行干預;另一方面又擔心女兒會拋下自己,甚至敏感到和若華的室友們對線,說她們未來計劃里沒有父母是自私的。

而若華的懂事和包容,更讓秀麗模糊了母女相處的邊界感。在若華還比較懵懂的時候,秀麗就指出學生會的周凱澤對她有意思。雖然明眼人都能瞧出來,但老媽你這麼八卦真會讓人感覺被私生飯(其實應該算親生飯?)給跟蹤了。

如果說母親們更多是心靈危機,兩個女兒的困境則更為現實。跳舞的安心在車禍中失去雙腿,面對母親和丈夫的關心極度抗拒,看她一邊發火一邊又為自己的失控感到抱歉,硬糖君狠狠共情了她絕望的掙扎;若華正處在畢業季,找工作和照顧母親的難題也讓她喘不過氣。查寢被校領導質問的時候,真的會為這個窘迫的小姑娘心疼。

劇集的人物刻畫真實有毛邊。秀芳嘴饞且愛貪小便宜,秀麗有著過度的掌控欲,安心要強且口是心非,若華容易瞻前顧後猶豫不決。這些都是她們個性的缺陷和不完美,然而正是如此才讓劇集有了現實的顆粒度。

《如果奔跑是我的人生》用生活化的敘事展現了親情、愛情的微妙平衡——過度緊繃身心俱疲,張弛有度方可皆大歡喜。秀芳和安心雖然言辭犀利,但心裡卻總在為對方考慮。秀麗過去對若華關心不夠,全身心的投入與控制又讓對方壓力倍增。秦峰越是對安心呵護備至,越讓對方缺乏安全感。

奔跑是人生的常態

一場車禍,徹底改變了兩個家庭的軌跡。車禍前,安心是炙手可熱的舞蹈名師,有著極高的社會聲譽。若軒則是成績優異的少年,是典型的「別人家的孩子」。

車禍後,若軒還未來得及書寫的人生戛然而止,安心失去了跳舞的雙腿。《如果奔跑是我的人生》一開篇就拋出的問題是:當人生被攪得一團糟,甚至變成一副「爛牌」,我們如何重振旗鼓繼續前行?

面對失去雙腿的絕境,安心曾經歇斯底里喪失信心。她把自己困在病房裡,連外界的陽光都覺得不屬於自己。然而母親秀芳的減肥計劃,讓她重拾勇氣。正如秀芳所說:「你是我閨女,我能行你就行,我不行也得行。」她拼了命的減肥,就是要向女兒證明,人生無論何時都可以重啟。

人生像長跑,你就一直往前跑。跑到你喜歡的賽道上,那人生就是幸運。這是劇中最讓人觸動的一句話,不是空喊口號的雞湯,而是實實在在的經驗之談。喪夫是一次打擊,秀芳站起來了。安心車禍又是一次打擊,秀芳依然屹立。

秀芳帶安心逛公園的情節,讓人不禁想起史鐵生和他的母親。「那時她的兒子還太年輕,還來不及為母親想。他被命運擊昏了頭,一心以為自己是世界上最不幸的一個,卻不知道兒子的不幸在母親那兒總是要加倍的。」

林天宇的一番批評,給了安心當頭一棒的提醒。「你把所有的力氣都花在可憐你自己身上了,我覺得跟你媽比起來,你才是混吃等死的那個吧。」哥你話說得是真難聽,不過道理確實是這麼個道理。與其自怨自艾,不如睜眼看看身邊人。

面對弟弟的離去,若華療愈母親的心傷同時也要摸索新的母女相處模式。對於秀麗來說,她幾乎需要「重新認識」那個被自己忽略的女兒。雨中母女擁抱的場景讓人印象深刻,若華哭著提醒母親:「我還要吃飯,我還活著,我需要你。媽,您什麼時候可以看看我抱抱我?」

尤其當死去的若軒成為她心中近乎完美的存在,若華稍有瑕疵就會讓她失落。「如果若軒還在,今天就不會讓我受這個窩囊氣。」弟弟雖然在這個家庭中缺位了,但多子女的困局依然存在。相信那些被父母有意無意拿兄弟姐妹比較過的觀眾,看這一段時都會心有戚戚。無論我做得再完美都不夠讓父母滿意,這似乎是東亞社會無解的經典題目了。

對若華來說,原生家庭變成了一種無形的枷鎖,時刻左右著若華的人生。「帶著媽媽上大學」只是一種表層困境,真正的困難是如何尋求母女相處之道。一個把全身心投注在子女身上的母親,本質上也是一種「寄生」關係,那份愛也沉重得令人難以承受。

現實主義題材也能輕鬆上陣

現實題材劇經常因為沉重的觀感「勸退」觀眾。窒息感不是來源於真實,而是刻意製造矛盾,讓角色在捉襟見肘中崩潰。

問題在於,這並不是真實世界的情緒表達。我們在生活中遇到困難時,往往會產生猶豫、抗拒、焦慮、發狂、振作等複雜的情緒鏈條。比如秀芳在安心車禍後,第一反應不是成為新的高山,而是去搓一頓炸雞,用食物掩蓋悲傷。可當若華找到她時,她發現再也不能逃避了,就哇地一聲哭了出來。《如果奔跑是我的人生》正是以一種戲謔的方式,展現了困境的不同打開方式。

秀芳不輸出金句,只輸出樸實的生活經驗,這就擺脫了說教感,讓人覺得是家裡長輩溫暖的勸慰。當若軒擔心考試成績不好自己會「完蛋」時,秀芳卻說「人這一輩子是多大一個蛋呢?」林天宇被觀眾調侃為「林大明白」,因為他對安心採用了以毒攻毒的療法。力所能及的事讓安心自己做,要別人幫忙的事要說謝謝。看到這些情節,觀眾難免會心一笑,這正是舉重若輕之處。

劇中飾演兩位媽媽的演員許娣和陳小藝,貢獻了不少演技名場面。許娣老師的秀芳經常看得讓人笑中帶淚,讓人印象深刻的是她在跑步機上邁著沉重的步伐,每一步都踩在了硬糖君的淚點上;陳小藝老師對秀麗的拿捏也讓人過目不忘,若華在客廳學習時,她在床上豎起耳朵偷聽微信聲音的樣子簡直有中式恐怖片內味兒!

幸福是一種相對的體驗,關鍵在於我們選擇什麼樣的視角。正如心理學家榮格的研究,心理治療的主要目的並不是使病人進入一種不可能的幸福狀態,而是幫助他們樹立一種面對苦難時哲學式的耐心和堅定。

有別於喜歡長線作戰的都市生活劇,《如果奔跑是我的人生》主打快准狠,短短28集凝聚了兩對母女、多組感情的大起大落。其信息量豐富能夠始終吸引觀眾順著懸念追劇:第一集就把人物基本關係交代清楚,第二集車禍急轉直下展現了角色的差異化反應。後續劇情則是雙線並行,讓觀眾在兩組母女里切換觀察,減輕了單線敘事的審美疲勞。

這種對照組式的敘事結構,產生了類紀錄片的觀感。讓觀眾既能沉浸在劇情之中,也能跳脫出來產生自己的思考。一邊看安心被林天宇整治不亦樂乎,一邊看秀麗管女兒火冒三丈,心裡活動就像調解節目裡的嘉賓。

可以說,《如果奔跑是我的人生》呈現的話題,都是現實生活里我們能找到的。安心和秦峰房事不協,主要是因為丈夫不再把妻子當作普通人,因而產生芥蒂和顧慮,而這進一步讓安心感到委屈。秀麗昨晚跟蹤女兒做筆記更是讓觀眾上頭,你乾脆在若華身上裝個攝像頭算了!硬糖君不敢想這要是在豆瓣、小紅書發成帖子得多火。

《如果奔跑是我的人生》的熱播說明了現實主義題材也能輕鬆上陣。今天的觀眾需要的不是「教育」而是「療愈」。在面對現實困境時,很多時候我們只是需要一點向上的能量。而《如果奔跑是我的人生》,恰恰就是這股能量的提供者。

覺醒的關鍵在內心,絕處逢生經由「他渡」,更需「自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