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不上抖音梗,做不了「普通人」

2023-12-28   娛樂硬糖

原標題:跟不上抖音梗,做不了「普通人」

作者|謝明宏

編輯|李春暉

不玩抖音的人和抖音深度用戶,對世界的感知是截然不同的。

標準的抖人,早上先瞧一眼娟子喝水,看法師又在研究什麼新的化學方程式。中午可以到聞神那裡,跳點科目三活動下筋骨。晚餐圍觀黑馬情侶直播,看看人類為了多吃一口究竟能使多少心眼兒。而此時,聞神已經切換他的EMO帳號聞會軍,用懟臉街拍訴說辛酸往事。

再過一會兒,模仿站街女洗腳妹的張北海、香辣小姨媽、零心如就要開始新一天的工作了。被客人傷了心的他們,和你一同進入完顏慧德老師的直播間,探討Lonely(倫理)問題。當然,從聞神發金句開始,這些下半場內容就不太適合我們家子涵圍觀了。

面對野蠻生長又快速凋零的抖音梗,非短視頻用戶總是來不及學習舊梗,就已經在納悶新梗。沒有信息焦慮的還好,如果每逢新梗都想強制上車,真會累覺不愛。

一會兒跟隨於文亮做自信「普通人」,一會兒調侃「世界就是一個巨大的娟子」,一會兒滿朋友圈都是EMO的聞會軍。好像沒有這些網紅,我們既搞不清楚自己在想什麼,也說不明白自己要什麼

為了滿足「強說愁」的需求,短視頻不斷推出各種模板讓大家「賦新詞」,也讓每個人相信自己也有機會成為「幸運兒」。前有娟子喝水喝出大奔馳,後有聞會軍傷感傷出6000個嘉年華。在流量密碼與財富傳奇中,被製造的「普通人網紅」,鋪就了一條充滿溫情撫慰的、鼓勵人不斷向下的滑梯。

只火了三天的聞會軍

聞會軍的火,絕對是今年短視頻的怪現象。12月17-18日的那個周末,他突然占領了朋友圈、小紅書,這也讓硬糖君迅速打點起精神準備展開研究。結果又過兩天,聞神就離奇地涼掉了。涼這麼快,是一點學習的機會都不給我們留。

其興也勃焉,其亡也忽焉。聞會軍就像橫空出世的醬香拿鐵,當你還在好奇味道以及喝了算不算酒駕的時候,它就售罄了。等到再悄摸上架,你已經失去了嘗新的念頭。

有人總結聞會軍的火,源於矩陣化運營。三個帳號分別做完全不一樣的內容,相當於投注了三個賽道。他的本職工作是駕考教練,「利安聞會軍駕駛員服務部」這個帳號主要更新他的工作日常。

老聞厲害的地方,在於把嚴肅的駕考變成自己的《曲苑雜壇》。考生壓線怎麼辦,聞會軍直接把車給抬起來,笑稱「沒有考不過的學員,只有抬不動的教練」。考生通過率很高,老聞也高興不起來。因為9個學員過了8個,沒過那個是他兒子。

第二個「聞神」帳號則是中年人放飛自我的港灣。老聞雖沒有秀才的容貌與嬌羞,也不具靳東的逼格和哀愁,卻有樂天的態度與瀟洒的舞姿。科目三、擦玻璃、清空,什麼火就跳什麼。不至於跳得多好,但那份自信和從容極具感染力。

真正的大殺招是第三個帳號「聞會軍」。在那裡,他沒了白天訓斥逆子的激情,疲憊的身軀也難以起舞,唯有發出一張飽經世事的自拍。偶爾這麼搞,你會被人說無病呻吟。但如果天天發,大家就會相信你是個有故事的人。

BGM是一個有質感的女聲。「花開花落花無悔,緣來緣去緣如水」。聞會軍配的文案是「訪客里出現久違的名字,不知道是心痛還是欣喜。」這個發布於12月24日的視頻,瞬間讓硬糖君get到了聞神的破碎感,比仙俠劇嘴角掛血的男主還強烈。

網友還發現,聞會軍照片的背景相對固定,從建築物能明顯看出總是一條街。善於共情的人給了這麼一個開頭。「一個地方拍這麼多集,這個地方也有叔遺憾的事吧。」有人破梗道:「公園陳姨那年秋天以後就沒再出現過唄。」古早網絡歌《秋天不回來》,太適合聞叔了。

聞會軍剛火的時候,有一段話被高頻粘貼。「網友看到他發的作品,感覺有點像00後老了之後的樣子,所以都把他的照片拿來發朋友圈。」這也太不靠譜了!總不能每火一個網紅,我就說「這是00後XX後的樣子」吧。

不過他涼掉的原因倒很好找,就是缺乏延展性。當聞神出現在大眾面前時,就已經是「梗」的狀態,無法再進行二次加工了。

不造梗,只造原材料

短視頻能夠長火的素人視頻有兩種。一種是讓人瘋狂想吐槽你,把你的嬉笑怒罵都進行二次創作;另一種是讓人瘋狂想模仿你,並且能夠在模仿中找到歸屬感和滿足感。

前一種的代表如娟子、完顏慧德、黑馬情侶。一天不看渾身不舒服,總是期待他們能出新物料;後一種的代表,是普通人於文亮,是站街女零心如,是人人可跳的科目三,是誰家都有的子涵。

娟子是江蘇鹽城的女網紅,和聞神一樣運營多帳號。名為「是娟子呀」的號是喝水號,主要模仿劉大喵。名為「娟子愛吃」的號是乾飯號,基本抄襲大夢麗。像這種完全借鑑其他博主、沒有一絲一毫原創的內容都能火,確實說明「世界是一個巨大的娟子。」精緻的永遠只是少數人,更多的人就是在對前者進行模仿,但是低配版、湊合版、簡陋版。

她每天的任務,早起喝點黑咖啡然後睡回籠覺,醒來要說自己睡得不好。繼續搗鼓小藥水,下樓去逛惠民超市,回家偷學大夢麗一手發條作品,半夜吃個麻辣燙。在和大夢麗的對比中,娟子的視頻展現了「普通人模仿精緻人」的捉襟見肘:

大夢麗光膀子,是因為家裡有地暖。娟子也學,在鹽城冷得直哆嗦還不穿外套;大夢麗把麵包拿去復烤,因為麵包是自己做的。娟子有樣學樣,復烤惠民超市三塊五的速食麵包;大夢麗站著吃飯,面對家裡的島台。娟子依樣畫葫蘆,卻被網友吐槽「你家是灶台」。

每次無情嘲笑水神波塞娟,硬糖君都深感自己是不是太小布爾喬亞了?娟子認真生活,即便喝豆漿磕到門牙,把土豆粉當烏冬面,喝藥水喝出水光肌,那也是普通人的倔強,也是「苔花如米小,也學牡丹開」。看官皆笑娟子,自己也是娟子,世界就是一場拙劣的模仿秀。從寓言角度看,娟子的原創性那真是太強了。

黑馬情侶則是另一種意義上的娟子,他們完全按照網際網路戀愛守則的反面進行創作。黑馬摳摳搜搜,櫻子不離不棄,並且有一種「你吃吧,媽不饞」的感覺。櫻子一口吃完蛋糕,急的黑馬要扒開對方的嘴把東西摳出來;兩人互相喂食,黑馬總是用手指卡住麵包,為的就是讓櫻子只能吃一小口;倆人公交地鐵跑幾十公里去迪士尼小鎮,結果在門口晃悠了一天,這就是《三過迪士尼而不入》嗎?

網友普遍覺得女方吃苦遭罪,但從某次沒關直播,櫻子大聲訓斥黑馬來看,這對摳搜情侶就是一種表演。當然圍觀群眾也不虧,大家提升了美食幸福感、獲得了道德優越感,真可謂各得其所。

系統化模仿,梗假情真

《自私的基因》里提出過「模因」,理察·道金斯指出其是文化發展過程中具有複製能力的複製因子。去年的「羊胎素」,今年的「於文亮」,都是一種強大的網際網路「模因」。

在於文亮身上,用戶代入的是普通人的表達賦權。即便不修邊幅,也可以擁有耀眼的青春和紀錄的勇氣。可惜他前期人設立得過於完美,簡介里說不接廣,後來直播PK聽到對面說「就是來圈錢的」,居然表示「你說了我的心裡話」。一場直播打賞幾萬塊,卻也迎來了掉粉百萬的涼涼。

而那些模仿「街道工作者」的,仍然是現實太匱乏不夠有存在感的證明。唯有在虛構的故事裡,人們才能盡情釋放現實里努力掩蓋的委屈。張北海拍了《小小足浴妹》,塑造的角色陳娜努力生活受盡人情冷暖;而在《午夜女騎士》里,她又是冒著寒風的摩的師傅。「那些客人從背後抱著我,便不再覺得自己那麼冰涼了。」

曾小宇穿著籃球服白襪高跟鞋,配上《依蘭愛情故事》竟有一種穿越感。有網友寫小作文:「後來,北平解放了。身邊的人漸漸地另謀生路,隔壁李嬸兒也給我介紹了一份活計,每天坐店就行。那天店裡來了我的舊主顧,臨走他把目光釘我身上,我趕忙把頭埋著。看著他走遠的背影,突然很難過,果然我永遠沒辦法像她們說的那樣迎著日頭向前走。」

博主「香辣小姨媽」拍的《幻》,用紀錄片的形式展現了主角被男人騙再也不信愛的故事。網友自己都覺得觀感奇特:「我到底在共情什麼,你們又在共情什麼?」作為性少數群體,通訊錄博主大概是更能共情底層人和邊緣人所遭遇的有色眼鏡和排擠。所以,他們演出來的故事雖然不是多數人的現實,卻可以讓人產生情緒共鳴。

看不懂是段子,看懂了是生活。紀錄片《生活閃亮時2023:完顏慧德很煩惱》呈現了網紅與熱梗的鮮明割裂。聞會軍的兒子子涵(真叫這個)告訴他爸網際網路怎麼掙錢,完顏慧德卻在笨拙地做自己擅長的事,生怕被時代拋棄。

她對網友說媽媽結婚不帶你,因為你是拖油瓶,被人笑得前仰後合。然而完顏慧德代入的是自己的故事,在父親離世後,她說「媽媽也有自己的生活」;至於直播帶貨的雞爪,是童年父親每天回來給她帶的食物;而最出圈的「閨蜜敵蜜」,是她出車禍後打電話給最好的朋友,卻沒得到任何回應。

所謂的「笑梗不笑人」,終究只是自我寬慰。記者問她:「你不覺得(玩梗)是因為喜歡你嗎?」完顏慧德說:「這份喜歡五六月份的時候我承受不起,但現在試著去理解年輕人的這份喜歡。」回答之前她停頓許久,那一瞬間沉默震耳欲聾。她的眼神從震驚、思考到釋懷,就是幾秒鐘的事。她真的想被愛,但童年的經歷讓她不敢相信,這可能是愛。

從於文亮到聞會軍,從娟子到完顏慧德,2023年你方唱罷我登場的「普通人網紅」帶來了太多啟示。拋開平台傾斜、公司運營、傳播鏈條等等在商言商,最重要的一條或許是:在成為天選幸運兒之前,他們都在笨拙地活著。而改變他們的力量,是由其他普通人貢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