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板手機誕生後,電視,這個曾經占據客廳C位的大件兒,逐漸淡出了人們視野。
電視,怎麼就「不香」了?
其實早就有跡可循,相較於其他不斷更新升級的智能產品,家庭電視無論是在生態還是交互上,似乎一直處於「躺平」狀態。往往忽視了核心「配件」的升級,舉個例子,縱觀各大廠商的產品詳情頁,你幾乎看不見把遙控器當作升級重點的廠商。剛剛發布的華為智慧屏 V5,這個旗艦「巨幕手機」,就創造性地給電視搭載了一款「靈犀指向遙控器」,將遙控器從傳統意義上的「能用」,變成了「好用」,毫不誇張地講,這可能是我們有史以來遇著的,最好用的遙控器,交互最順暢的大屏。
想知道搭載了「靈犀指向的遙控器」的華為智慧屏解鎖了多少新鮮玩法?點擊上方視頻,一起來感受下在客廳刷「巨幕手機」是種什麼樣的體驗?
一台電視,要滿足「巨幕手機」的稱號,首先要滿足三點要求。
交互夠靈活、玩法夠豐富、生態互聯夠智能。
接下來,我們就從一家人的居家日常出發,結合視頻內容,看看華為智慧屏 V5 系列是如何滿足一家人的影音娛樂需求的。
先來看看「靈犀指向遙控器」的交互模式有多智能。從外觀上來說,遙控器並沒有太大的變化,依舊保留了標誌性外圈內圓的方向鍵和確認鍵,不過,一旦打開了「靈犀指向遙控器」的底部,全新的體驗就來了。
扣動底部按鈕,電視螢幕上迅速出現了一個像滑鼠一樣的光標,指到哪,光標就就跟到哪,完成跳選,相當的跟手。
這意味著,連Wi-Fi、選頻道再也不用一格格的挪動,真正意義上實現了一步到位。確認鍵也兼任了觸控板的職能,手指控面板上下滑動,就能在電視頁面實現上下翻頁。同時按住遙控器中心面板,手指左右移動,就能完成拖拽。按住遙控器再轉動手腕,還能完成圈選、批註的功能。「靈犀指向遙控器」的靈活性,不言而喻。
注意到沒?以上的交互邏輯,基本就跟手機一樣。
而「巨幕電視」變身「巨幕手機」的關鍵原因之一,就在這裡。
首先,如此靈活的交互方案,意味著你可以在一塊大屏上敞開刷抖音了。
上文提到,華為靈犀指向遙控實現了「滑動、點按、拖拽、圈選、跳選」等一系列豐富的交互功能。因此,藉助它們,電視上刷抖音這件看似不可能的事,變成了現實。跳選讓我們得以視頻點贊、轉發、收藏、甚至打字評論。
靈活的觸控板,不僅能讓我們絲滑地切換視頻,還能夠讓我們自如地拖拽進度條,完成快進和後退。喏,除了螢幕大了「億點點」,體感幾乎沒差。媽媽在電視上就能跟練舞蹈、做瑜伽。
而奶奶也再不用為手機螢幕太小,看不清螢幕上的內容而犯愁。不論你是躺在沙發上、忙在廚房裡,只用輕輕抬下手腕,就能隨時隨地完成「指哪打哪」的操作。
再來聊聊遊戲感受。剛拿到遙控器的時候,我們用這款遙控器類比滑鼠,但是結合實際體驗,我們發現它更像一款手柄,尤其是在體驗了一局《節奏大師》之後。遙控器的「跳選」功能,可以讓光標非常遊刃有餘地遊走在電視上的鍵盤,演奏過程中也能感到遙控器非常跟手,走位絲滑流暢,定位也相當精準,的確不負「指哪打哪」的盛名。
除了以上使用場景,你甚至可以使用遙控器,在電視上畫畫。我們讓媽媽和小朋友玩了個「你畫我猜」的小遊戲,當媽媽逐漸用遙控器勾勒出山川、河流、行船的人這些關鍵元素之後,小朋友立刻就能猜出這是李白的《早發白帝城》。作畫過程行雲流水,筆觸也並不生硬,無論是山、水還是精度要求高的行船人,都得到了相當自然的呈現。
能刷抖音、畫畫、打遊戲,集齊了諸多玩法於一身的華為智慧屏 V5 系列是怎麼讓自己成為了「巨幕手機」的呢?
我們結合刷抖音,和這款搭載了「絕對指向技術」的遙控器說起。
以往想要實現在電視上刷抖音,常見的有兩種方式。
一是通過手機投屏勉強實現在電視上「刷手機」,這需要手機和電視鎖死,突如其來的手機彈窗、微信消息、電話,都很容易打斷人的「雅興」。
這肯定不是華為想要的解決辦法,所以它放棄了「外包」,選擇自力更生。
二是通過下載電視版抖音,雖然畫質更精良,也不擔心被突然彈出的push「社死」,但根本問題沒有解決,「刷」不了,一切免談。使用傳統遙控器在電視上根本談不上「刷抖音」,充其量只是「按抖音」。
顯然,這個近乎原始的方案也不是華為要的。
華為想要的,是從交互變革入手。
既然阻礙我們暢快刷抖音的是原始的遙控器交互方式,那消滅這個痼疾,把遙控器變成一款能隔空操作的「雷射筆」不就好了嗎?!
如果你最近一直在關注這款電視,那你一定對「指哪打哪」這四個字印象深刻了,但聊聊四個字,就包含了遙控器技術的核心:要想實現指哪打哪,意味著電視要能夠實現對遙控選定的位置的絕對定位。只有能完全準確地識別出遙控停留的位置,才能類似點贊、收藏、評論等小區域的精準觸發。
為了達到高精度的定位,華為選擇了定位精度遠高於Wi-Fi、藍牙的UWB短距離通信技術。UWB可以通過計算無線信號從一點到另一點的飛行時間,從而精確測量遙控器和電視大屏之間的距離,從而讓電視知道,遙控器指在了什麼位置。為了實現更精準的定位,華為還在電視大屏上方的SmartBar中新增了「靈犀空間定位模組」,設立了多組UWB天線來接收自遙控器的UWB脈衝信號。
但光是UWB技術肯定不夠,因為傳感器在測量過程中總會出現一些合理誤差。可不要小看這些誤差,當它們累積到一起時,就會出現離譜的偏移。為了解決這個問題,華為智慧屏 V5 系列,採用了一套IMU慣性測量單元,這套單元通常包含加速度計以及陀螺儀,它們可以通過複雜的位姿、軌跡等算法,來測量設備的線性加速度和角速度,從而讓遙控器在空間位置和指向角度上實現更更更精準的定位。
UWB技術+IMU慣性測量單元,就構成了華為智慧屏 V5 系列的位姿融合技術,這兩種技術的關係,就好比你和隊友開黑吃雞,你可以把UWB理解成正在瞄準的神槍手隊友,而IMU則對應幫他「盯梢」的你,兩者組合在一起,才能成就我們所看到的「精準指向」。
除了指哪打哪的「靈犀指向遙控器」,華為智慧屏V5的「超級桌面」功能,也是讓「電視」邁向「巨幕手機」的關鍵一步。藉助鴻蒙超級終端技術,華為智慧屏與華為手機等「鴻蒙終端」之間的跨設備協同已經相當成熟。華為手機與電視能通過「超級桌面」快速互聯後,在電視上就能使用手機上有的APP。最直觀的好處,就是解決了電視端應用生態匱乏的問題,你再也不用額外下載TV端APP,而是通過電視直接調用手機端APP,讓電視應用生態規模擴大到了驚人的300萬+。
不論是硬體的好玩,還是生態上的好看,華為智慧屏 V5 系列這次對電視交互方式上的創新,確實稱得上有劃時代的創新,在常規UWB技術的基礎上,加入了機器人和自動駕駛常用的IMU慣性測量單元,兩個常見的技術碰撞在一起實現了前所未有的流暢「隔空觸控」交互,讓短距離家庭場景通信的體驗跳躍進了一個新的維度。它為久困於「卷螢幕」的電視行業,帶來了一個可觀的「增量」。這種極精準的短距通信,也為我們拉開了關於智能家居的更新的想像,有了這個小小的隨身「遙控器」,所有智能家居的「跟隨式服務」或許也將不再遙遠。可以說,它正在用一些史無前例的創新,讓我們看到智慧客廳的另一種全新打開方式。
或許,你的下一台電視,也可以是一部巨幕手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