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家3娃,2個清華:決定孩子高度的,不是家庭條件,不是父母學歷,而是……

2022-07-03     窈窕媽媽

原標題:一家3娃,2個清華:決定孩子高度的,不是家庭條件,不是父母學歷,而是……

大家好,我是窈窕媽媽。

前天在知乎上看到一條熱搜——3個孩子,兩個考上清華,一個考上211重點高校......

我不禁疑惑,孩子們個個學霸,這得是什麼樣的家庭?

於是迫不及待地點了進去:

江蘇農村普通家庭,爸爸長期在外打工,媽媽在家務農兼帶娃,夫妻兩隻有小學文化水平,還常常兩地分居......

這究竟是怎麼做到的?

3個孩子能全部考入國內頂尖大學,想必不是偶然和巧合能解釋的。

果然,在隨後的報道中,「真相」逐漸浮出水面。

據悉,媽媽沈玉蓮28年全心全意照顧家庭,從未缺席過孩子的成長,起早貪黑的照顧他們的學習和生活。

父親劉同清難掩對妻子的感激:

「她是個偉大的母親,自己在外打拚累了也高興。感謝我的老婆,沒有她就沒有我們家的今天。」

剛被清華錄取的兒子劉振傲,在採訪時也著重肯定了母親的付出:

「從晚上11點到早上5:30,媽媽都會風雨無阻地把我接送到學校。」

但被記者問到育兒經驗時,沈玉蓮卻只是微笑著說:

「在三個孩子的教育方面,我只能教他們做人誠實守信,教育他們做人,學習方面我幫助不了,都是他們自己努力。」

在孩子需要的時候奮力托舉,當孩子功成名就時退居身後,這是一個母親的智慧。

並且從她的句句措辭中,也不難看出,沈玉蓮雖然文化程度不高,卻是個踏實、勤奮、謙遜的好母親。

不禁感慨,有個好媽媽絕對是整個家庭的幸運。

母親的思維格局,決定家庭的命運

作家萬斯曾在自傳體小說《鄉下人的悲歌》中還原了母親對自己的影響。

萬斯出生在非常底層的家庭,卻有一個「人窮志不窮」的母親。

「讀書才能改變命運」,這是媽媽常常掛在嘴邊的話。

因此,即使是在吃不起,穿不起的情況下,媽媽也要讓萬斯「讀得起」。

只要是萬斯想看的書,媽媽總會想盡辦法買下來。

萬斯在媽媽的刻意影響下,逐漸愛上了學習。並通過努力考取了常春藤名校,從此改變了一家人的命運。

「家庭背景或許會限制一個人的出身,卻無法決定一個人的未來。」

這是萬斯媽媽的眼光和格局。

民國時期大名鼎鼎的「宋氏」三姐妹,大家多少聽說過她們的事跡吧。

三姐妹各個優秀,母親倪桂珍的作用,居功至偉。

倪桂珍一共有六個孩子,三男三女。

在那個「女子無才便是德」的年代,她也同樣給了女孩受教育的機會。

她總是說:無論男女,都可以成為對國家對社會有幫助的人。

她沒有把女性價值定義為「嫁人生育」,而是讓女孩通過讀書學習實現自己。

這是怎樣的一種遠見與魄力。

宋家雖處社會頂層,可倪桂珍依然十分重視孩子的品行教育。

「不許奢靡浪費,不許養成撒謊、嗜酒和賭博的習慣。」是倪桂珍給孩子們立下的做人規矩。

除此之外,她還非常注重培養孩子的獨立性。

子女們從小就要學習做飯,料理生活,當然,對於孩子的選擇,她也從來不妄加干涉。

在她的教育下,宋家的孩子可謂是個個成名成材。

「堅持男女平等,恪守做人的本分。」

——這是倪桂珍的眼光和格局。

好的母親,既能在迷茫中堅定自己,給予家人力量;

也能在行動中身體力行,帶領家人朝正確的方向前進。

著名教育學家卡爾·威特曾說:「良好教育的開端在於擁有一個賢良淑德的妻子。」

可見,「母親」對於整個家庭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

母親的人生態度里,藏著孩子的未來

「沒有母親就沒有今天的我」。

這是作家莫言對於已逝母親的緬懷,更是對她養育教導的肯定與感恩。

在發表諾貝爾的獲獎感言時,他用了將近四分之一的篇幅感謝母親:

她原諒了那個曾經把自己打倒在地的守田人,這讓莫言懂得了什麼是寬容;

她曾把自己僅有的半碗餃子倒給了乞討的老人,這讓莫言看見了什麼是善良;

她因為莫言賣菜多收了老人一毛錢而淚流滿面,這讓莫言知道了什麼是尊嚴;

她身患肺病,卻沒有因為病痛放棄生的希望,這讓莫言體會到了什麼是堅強與不屈......

在那個饑荒的年代,這位看似平凡的農村婦女,用自己的言行詮釋了人格的偉大。

以真正其心,以善誠其意,以美修以行。

母親的樂觀與堅持,讓莫言對於「女性」的生命本體有了更高層次的看見和理解。

而這一點不恰恰是他對於「母親」的人物形象刻畫如此寫實,感情如此真摯的重要原因嗎?

《韓詩外傳》中有一句話:「賢母使子賢也」。

母親的三觀、性格會影響甚至決定孩子的世界觀。

母親是因,孩子是果。母親怎樣看待世界,孩子將來就會如何走向世界。

好媽媽,才能成為孩子的第一任好老師。

糟糕的母親,離散的家庭

母親是維繫整個家庭的情感紐帶。

有句俗話說:「爹毀毀一個,娘毀毀一窩。」

不太好聽,卻很真實。

母親對孩子的影響有多大?看看小龍女吳卓林的經歷就知道了。

吳卓林的媽媽吳綺莉,因為情傷和經濟壓力,情緒上很不穩定。

對女兒更是幾近變態的教育,動輒打罵,言語羞辱。

現如今吳卓林寧願和女友在國外漂泊流浪都不願意回家。

原本相依為命的母女兩,到頭來卻兩心相隔,各自天涯。

電視劇《都挺好》里,蘇媽不僅性格非常強勢,還重男輕女。

蘇大強在她的壓制下,變得自私逃避又懦弱;

蘇明哲在她的捧殺下,變成了喜歡打腫臉充胖子的人;

蘇明成在她的溺愛下,變成了啃老一族,還對妹妹使用暴力;

蘇明玉在她的忽略下,剛上大學就離開了家......

蘇媽可謂是一家人離心離德的根源所在,她的所作所為早已註定了蘇家崩潰的結局。

每一個糟糕的母親背後,都有一個充滿傷痛的家庭。

無論是對伴侶還是對孩子來說,這樣的傷痛甚至需要花一輩子去療愈。

好母親,惠及好幾代

奧地利關愛女孩協會有一個非常著名的提問:

「如果一個家庭有一雙兒女,但只有一筆教育經費,你投給誰?」

他們的答案是:

投給女孩。

因為教育了一個男孩,你只教育了一個個體。

教育了一個女孩,你就教育了一個家庭,教育了一個民族,教育了一個國家。

正如莎士比亞所說的:「搖動搖籃的手,是推動世界的手。」

這雙手,是女性的雙手,是母親的雙手。

6月29日,雲南華坪縣女高校長張桂梅獲得了國家頒布的七一獎章。

這麼多年來,她把所有的精力都投入到了那所女子高中里,縱使疾病纏身,也從未改變過初心。

她堅信,「一個受教育的女性,能阻斷貧困的代際傳遞,改變三代人的命運。」

因此,張桂梅一直秉持著一個信念:

勵志讓華坪縣今後的女性都沿著「高素質的女孩——高素質的母親——高素質的下一代」良性循環。

因為女孩只有受到良好的教育,才能走出大山,擁有更多人生選擇的可能。

而她們的後代才能站在母親肩膀上,看到更為廣闊的人生。

正如台灣心理學博士洪蘭女士所說:「母親是一個家庭的靈魂。」

當然,我們如此強調母親的重要性,並不是讓女性必須為家庭付出一切,喪偶式帶娃。

而是想說,母親在家庭中里的付出,是需要被看到,被肯定的。

凸顯女性價值,讓女性在家庭中獲得正能量,這百利而無一害。

「happy wife happy life」,畢竟媽媽的快樂,將會讓每個家庭成員受益。

點亮「在看」吧, 致敬所有平凡又偉大的媽媽,也希望每一位媽媽的付出,都得到肯定和尊重。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93ce430d3cd06c2cc7491c3eb9d1853d.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