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自叔本華《作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第二版序
[在第一版序言里,我已聲明過我的哲學是從康德哲學出發的,從而徹底了解後者是前者的前提。在這裡我再重申一次。 ]
因為康德的哲學,只要是掌握了它,就會在每個人頭腦中產生一種根本的變化,一種如此重大的變化,真可當作一種精神的再生看待。 只有康德哲學才能夠真正排除掉頭腦中那天生的、從智力的原始規定而來的實在主義;這是貝克萊和馬勒布朗希力所不及的,因為他們太局限於一般,康德卻進入了特殊;並且康德進入特殊的方式是前無古人,後無來者的。
這個方式對於人心具有一種特別的,可說是當下直接的作用;在這一作用下,人們就經受了一種徹底的幻滅,此後得以從另一眼光來看一切事物了。只有這樣,讀者對於我要提出的一些更積極的說明才有接受的可能。與此相反,誰要是沒有掌握康德哲學,那麼,不管他在別的方面讀了些什麼,他總是好像在天真狀態中似的,即總是拘囿於那自然而然的、幼稚的實在論中。我們所有的人都出生在這種實在論中,它能教我們搞好一切可能的事情,就只不能搞好哲學。因此,這樣一個人和掌握康德哲學的人,兩者間的關係,就等於未成年人和成年人的關係一樣。
這一真理,在今天聽起來是乖僻難解的,但在《純粹理性批判》出版後的頭三十年中卻並不是這樣。
這是由於在那些年代之後,又有一個世代成長起來了,而這個世代並不理解康德;因為要理解康德,單靠一些走馬觀花式,粗心的閱讀或聽自第二手的報告是不夠的。而這又是由於這個世代缺乏良好指導的結果,他們把時間浪費在庸俗的,也就是才力不稱的人們,甚或是亂吹的詭辯家們的哲學問題上面了。這些詭辯家呢,又是別人不負責地向他們推薦的。
因此, 在這樣教養出來的世代,他們自己的哲學試作中,總是從裝模作樣和浮誇鋪張的外殼之中流露出基本概念的混亂以及難以言說的生硬和粗魯。如果有人還以為他可以從別人關於康德哲學的論述來了解康德哲學,那麼,他就陷於一種不可挽救的錯誤。不如說,對於這類論述,尤其是最近期間的,我必須嚴重的提出警告。
最近這幾年來,我在黑格爾派談康德哲學的文章中,竟遇到一些真是難於相信的神話。如何教那些從才茁芽的青年時代起就被黑格爾的胡扯扭傷了,損壞了的頭腦,還能夠追隨康德那種意味深長的探討呢? 他們早就習慣於把空洞的廢話當作哲學思想,把最可憐的詭辯當作機智,把愚昧的妄談當作辯證法;而由於吸收了這樣瘋狂的詞彙組合——要從這些詞組想出點什麼東西來,人的精神只有徒勞地折磨自己,疲睏自己——,他們頭腦的組織已經破壞了。
對於他們,理性的批判沒有用處,哲學沒有用處,倒是應該給他們一種精神藥劑,而首先作為一種清導劑,就應給以一小課健全的人類理智,然後人們可以再看,對於他們是否可以談談哲學了。
所以康德的學說,除了在他自己的著作里,到任何地方去尋找都是白費勁;而康德的著作自始至終都是有教育意義的,即令是他錯了的地方,失敗了的地方,也是如此。
凡對於真正的哲學家說來有效的,由於康德的獨創性,對於他則是充類至極的有效;就是說人們只能在他們本人的著作中,而不能從別人的報道中認識他們。
這是因為這些卓越人物的思想不能忍受庸俗頭腦又加以篩濾。這些思想出生在〔巨人〕高闊、飽滿的天庭後面,那下面放著光芒耀人的眼睛;可是一經誤移入〔庸才們〕狹窄的、壓緊了的、厚厚的腦蓋骨內的斗室之中,矮檐之下,從那兒投射出遲鈍的,意在個人目的的鼠目寸光,這些思想就喪失了一切力量和生命,和它們的本來面目也不相像了。是的,人們可以說,這種頭腦的作用和哈哈鏡的作用一樣,在那裡面一切都變了形,走了樣;一切所具有的勻稱的美都失去了,現出來的只是一副鬼臉。只有從那些哲學思想的首創人那裡,人們才能接受哲學思想。
因此, 誰要是嚮往哲學,就得親自到原著那肅穆的聖地去找永垂不朽的大師。
每一個這樣真正的哲學家,他的主要篇章對他的學說所提供的洞見常什百倍於庸俗頭腦在轉述這些學說時所作拖沓藐視的報告;何況這些庸才們多半還是深深局限於當時的時髦哲學或個人情意之中。可是使人驚異的是讀者群眾竟如此固執地寧願找那些第二手的轉述。從這方面看來,好像真有什麼選擇的親和性在起作用似的;由於這種作用,庸俗的性格便物以類聚了,從而,即令是偉大哲人所說的東西,他們也寧願從自己的同類人物那兒去聽取。這也許是和相互教學法同一原理,根據這種教學法,孩子們只有從自己的同伴那兒才學習得最好。
「西方哲學經典」
外文原版影印20種
[目前已出版18種,09和14預計2022年7月出版]
01.前蘇格拉底哲學家殘篇(古希臘文-德文)
[德]第爾斯(Hermann Diels,1848—1922)著
[德]克蘭茨(Walther Kranz,1884—1960)修訂
1903年,第爾斯出版《前蘇格拉底哲學家殘篇》,後經過修訂增補,在其生前於1906年、1912年、1922年出版第二、三、四版。其學生克蘭茨在1934年、1952年分別出版了第五版和第六版,以後各版都是對第六版的重印。本次影印的是1964年重印本。原書共三冊,第一、二冊是文本,第三冊是索引;本次隻影印第一、二冊,並將這兩冊合刊。全書共收錄了90位哲學家的古典文獻,體例分三部分:A部分是歷史上對哲學家生平和學說的言論彙編;B部分是哲學家的殘篇,該部分都翻譯成了德文;C部分是擬作或偽作。
02.前蘇格拉底哲學家殘篇(英文)
[德]第爾斯(Hermann Diels,1848—1922)著
[英]弗里曼(Kathleen Freeman,1897—1959)譯
1948年,英國學者弗里曼教授將第爾斯和克蘭茨的《前蘇格拉底哲學家殘篇》1934年第五版中的古希臘語殘篇部分全部翻譯為英文,由哈佛大學出版社出版。書名全稱為 Ancilla to Pre-SocraticPhilosophers: A Complete Translation of the Fragments in Diels, Fragmente derVorsokratiker 。本次影印即依此版本,並將書名簡稱為 The Fragments of The Pre-Socratic Philosophers 。
03.早期希臘哲學(英文)
[英]柏奈特(JohnBurnet,1863—1928)著
柏奈特的《早期希臘哲學》,不僅是英語學界該領域首部而且至今仍是最為基礎的一部文獻彙編和研究著作。此書既包括了前蘇格拉底主要哲學家著作殘篇的英譯,也對其作了簡明的系統考證、解說和研究。此書,國內已有學者在翻譯。該書1892年首版,1908年二版,1920年三版,1930年的第四版成為經典版本。本次即影印Macmillan出版公司的1930年版。
04.古希臘哲學史綱(德文)
[德]策勒(Eduard Zeller,1814—1908)著
1844—1852年間,策勒完成三大卷六大冊的《古希臘哲學史》;1883年,完成《古希臘哲學史綱》,本書後來經過作者本人和其他學者的不斷修訂。1928年,奈斯特勒(Wilhelm Nestle,1865—1959)完成修訂第十三版;美國學者帕爾默(L.R.Palmer,1906—1984)即依此1928年版,於1931年出版了英譯本。翁紹軍譯、賀麟校的漢譯本,即是依帕爾默的英譯本。本次即影印1928年版。
05.游敘弗倫 申辯 克力同 斐多(希-英對照)
[古希臘]柏拉圖(Plato,前427—前347)著
[美]福勒(Harold North Fowler,1859—1955)譯
在西方歷史上,「蘇格拉底之死」具有極為重大的思想史意義。柏拉圖早期對話錄中的《游敘弗倫申辯 克力同 斐多》這四篇就是圍繞這一事件展開的。前三種,商務「漢譯名著」版由嚴復的侄孫嚴群教授依Loeb古典叢書中的古希臘文翻譯;《斐多》,楊絳先生晚年依Loeb古典叢書中的英文翻譯。今影印Loeb古典叢書《柏拉圖集》第一卷中的這四種著作,版本為1914年版的1933年重印本。
06.理想國(希-英對照)
[古希臘]柏拉圖(Plato,前427—前347)著
[美]肖里(Paul Shorey,1857—1934)譯
柏拉圖的《理想國》有三四十種英譯本,「洛布古典叢書」希英對照本肖里的譯文,則兼顧了學術性和通俗性,該譯文曾入選英文版《柏拉圖著作全集》。商務「漢譯名著」版,郭斌和、張竹明的譯文即是依Loeb版的古希臘文翻譯。原書分為兩冊:一至五卷為上冊,1930年初版;六至十卷為下冊,1935年初版。本次影印,上冊依1963年重印本,下冊依1970年重印本,並將上下冊合刊。
07.形上學(英文)
[古希臘]亞里士多德(Aristotle,前384—前322)著
[英]羅斯(David Ross,1877—1971)譯
20世紀初,羅斯主持《亞里士多德全集》牛津版的英譯,該項目從1908年一直延續至1952年,共12卷。1908年,羅斯英譯的《形上學》作為全集的第八卷率先出版。1924年,羅斯完成其歷史性著作《亞里士多德的形上學——帶有導論和解說的校訂文本》,該書達1100多頁,對《形上學》的古希臘語文本進行了精細的校勘和注釋。1928年,羅斯依自己的校勘成果,對1908年的英譯本進行了修訂,本次即影印牛津大學出版社1928年版。
08.尼各馬可倫理學(英文)
[古希臘]亞里士多德(Aristotle,前384—前322)著
[英]羅斯(David Ross,1877—1971)譯
20世紀初,羅斯主持《亞里士多德全集》牛津版的英譯,該項目從1908年一直延續至1952年,共12卷。1925年,其翻譯的《尼各馬可倫理學》收於全集第九卷中。本次影印1925年版的1931年重印本。本書的邊碼1094a—1191b,為《亞里士多德全集》古希臘文原典的標準編碼,即貝克爾(Bekker)編碼。
09.第一哲學沉思集(法文)[待出]
[法]笛卡兒(René Descartes,1596—1650)著
[法]亞當(Charles Adam)、塔內里(PaulTannery)編
1641年,笛卡爾以拉丁文出版《第一哲學沉思集》,1647年出版法文版。20世紀初,亞當(Adam)和塔內里(Tannery)編輯了《笛卡爾全集》(被稱為AT版),其拉丁文版被編入第七卷,法文版被編入第九卷第一部分(該卷第二部分為法文版《哲學原理》)。本次即影印1904年AT版法文《第一哲學沉思集》。另,本書後收入笛卡爾《幾何》一書的英譯本,譯者為史密斯(D.E.Smith)和萊瑟姆(M.L.Latham),底本為1952年大英百科全書出版社推出的著名叢書「西方世界的偉大著作」第31卷。
10.純粹理性批判(德文邁納版)
[德]康德(ImmanuelKant,1724—1804)著
[德]施密特(Raymund Schmidt,1890—?)編
康德的《純粹理性批判》初版於1781年,二版於1787年;德國費利克斯・邁納(FelixMeiner)出版社「哲學叢書」37a卷《純粹理性批判》,由施密特編輯,是將1781年版(邊碼為A)和1787年版(邊碼為B)合刊。其1930年版成為一標準學術版本,此後幾十年邁納版《純粹理性批判》都是對1930年版的重印,直至1998年Timmermann編輯了新版本,作為「哲學叢書」505卷。本次影印據邁納出版社1930年版的1960年重印本,除目錄和索引外,正文部分共766頁。人民出版社推出的鄧曉芒、楊祖陶譯本據邁納出版社1976年重印本。
11.實踐理性批判(德文邁納版)
[德]康德(ImmanuelKant,1724—1804)著
[德]福爾倫德(KarlVorländer,1860—1928)編
康德的《實踐理性批判》初版於1788年;德國費利克斯・邁納(Felix Meiner)出版社「哲學叢書」38卷《實踐理性批判》,由新康德主義代表人物福爾倫德編輯,其1929年第9版成為一標準學術版本。本次影印據邁納出版社1929年版的1959年重印本,除目錄和索引外,正文部分共188頁。人民出版社推出的鄧曉芒、楊祖陶譯本據邁納出版社1974年重印本,其邊碼亦是到188。
12.判斷力批判(德文邁納版)
[德]康德(ImmanuelKant,1724—1804)著
[德]福爾倫德(KarlVorländer,1860—1928)編
康德的《判斷力批判》初版於1790年;德國費利克斯・邁納(Felix Meiner)出版社「哲學叢書」39a卷《判斷力批判》,由新康德主義代表人物福爾倫德編輯,其1924年第6版成為一標準學術版本。本次影印據邁納出版社1924年版的1959年重印本,除目錄和索引外,正文部分共361頁。人民出版社推出的鄧曉芒、楊祖陶譯本據邁納出版社1974年重印本,其邊碼亦是到361。
13.精神現象學(德文邁納版)
[德]黑格爾(G.W.F.Hegel,1770—1831)著
[德]霍夫邁斯特(Johannes Hoffmeister,1907—1955)編
1807年任教於耶拿大學的黑格爾出版了《精神現象學》,這是闡述其哲學觀點和方法論原則的第一部綱領性巨著,標誌著黑格爾哲學體系的創立。馬克思讚譽《精神現象學》為「黑格爾哲學的真正起源和秘密」。霍夫邁斯特在邁納(Meiner)出版社的「哲學叢書」(第114種)出版了一個「新批判版」(相對於拉松在20世紀初出版的「批判版」),1952年的第六版成為很長一段時間內黑格爾《精神現象學》的學術標準本。Miller的權威英譯本以及賀麟、王玖興合譯的商務「漢譯名著」版都是根據這個本子譯出的。今即影印1952年版。
14.哲學全書綱要(德文邁納版)[待出]
[德]黑格爾(G.W.F.Hegel,1770—1831)著
[德]拉松(Georg Lasson,1862—1932)編
《哲學全書綱要》是黑格爾系統性展現自己哲學體系的綱要性著作,包括邏輯學(小邏輯)、自然哲學、精神哲學這三部分。該書在其生前,於1817年、1827年、1830年出版三個版本。「友人版」(或稱「米希勒版」)《黑格爾全集》中的《哲學全書》將學生們的筆記作為「附釋」一起出版;1905年的拉松版全集,則不收學生的筆記,並考訂了三個版本間的差異;該版此後於1920年、1923、1930年再版,今即影印邁納(Meiner)出版社的1930年版。
15.純粹理性批判(英文)
[德]康德(Immanuel Kant,1724—1804)著
[英]斯密(Norman Kemp Smith,1872—1958)譯
在中國,康德《純粹理性批判》廣為人知的英譯本是斯密本,1957年三聯書店(後商務印書館續印)的藍公武譯本,1983年台灣學生書局的牟宗三譯本,1991年華中師範大學出版社的韋卓民譯本,都是從斯密的英譯本轉譯。斯密的英譯本於1929年由著名的麥克米倫(Macmillan)圖書公司出版,1933年稍作修訂出第二版,此後都是對第二版的重印。本次影印依Macmillan的1968年重印本。
16.算術基礎(德-英對照)
[德]弗雷格(GottlobFrege,1848—1925)著
[英]奧斯汀(JohnLangshaw Austin,1911—1960)譯
1884年,弗雷格發表了《算術基礎:對數這個概念的一種邏輯數學的研究》(德文)。英國分析哲學家奧斯汀翻譯成英文,1950年由英國Blackwell圖書公司出版德英左右頁對照本;1953年出版修訂第二版,以後的各版都是對第二版的重印。本次影印的是1959年重印本。
17.數理哲學導論(英文)
[英]羅素(BertrandRussell,1872—1970)著
1903年羅素出版《數學原則》一書,1910—1913年出版與懷特海合作花費十年完成的三大卷巨著《數學原理》。「他強烈地感到,《數學原理》儘管其重要性得到了公認,讀者卻寥寥無幾;但他深信,假如更多的哲學家理解了此書的內容,他們解決哲學問題的方式就會與過去大不相同,成果也要比過去多得多。」於是,他一直想寫一本數理哲學的普及本,此《數理哲學導論》於1918年在獄中寫成,1919年由英國George Allen & Unwin圖書公司出版。本次影印的是1919年版的1967年第12印次本。
18.邏輯哲學論(德-英對照)
[奧]維根斯坦(LudwigWittgenstein,1889—1951)著
[英]奧格登(C.K.Ogden,1889—1957)譯
1921年,維根斯坦在《自然哲學年鑑》期刊上發表《邏輯哲學論》(德文)。1922年,英國語言學家奧格登將此書翻譯成英文,並以德英左右頁對照的形式由英國Routledge圖書公司出版單行本,書前有羅素撰寫的「導言」;1933年出版修訂第二版,以後各版都是對第二版的重印。本次影印的是1960年的第8印次本。
19.純粹現象學通論(德文)
[德]胡塞爾(EdmundHusserl,1859—1938)著
《純粹現象學通論》是胡塞爾《純粹現象學和現象學哲學的觀念》三卷本中的第一卷。本書在胡塞爾生前於1913年、1922年、1928年發行過三版,其中1922年版被認為是最佳的版本。1950年,比梅爾(Walter Biemel)編輯出版第四版;1976年,舒曼(Karl Schumann)編輯出版第五版,即是依1922年版重新排印的,作為《胡塞爾全集》第三卷第一分冊,而第二分冊收錄的是1912—1929年間胡塞爾對本書的各種注釋。本次影印的是Max Niemeyer出版社的1922年版,該版書後有胡塞爾弟子瓦爾特(Gerda Walther)編寫的「主題索引」。
20.西方哲學史(英文)
[英]羅素(BertrandRussell,1872—1970)著
1938—1944年二戰期間,羅素在美國講學,《西方哲學史》即是此間的成果之一;該書美國版出版於1945年,1946年推出英國版。此書受到了廣大讀者極大的歡迎,成為了暢銷書,並且羅素主要因此書獲得1950年的「諾貝爾文學獎」。1963年商務印書館出版了何兆武先生翻譯的《西方哲學史(上卷)》,下卷後來由馬元德先生翻譯。今影印該書1945年美國版,由Simon & Schuster出版公司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