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在江湖中,你處在何種地位?你練就怎樣的武功?江湖中是否早已有你的傳說?……
在看到賈筱珊的人物專訪「養老江湖」時,思緒先是不自覺的「飄向」武俠,然後轉回頭,細細品味她的文字,字裡行間中的真實與真誠躍然而出。
有人說,我們每個人都在江湖,你生存、你努力、你掙扎、你獲得、你失去,你與其他人的一舉一動,組成這個江湖。
而在養老這個江湖之中,沉浮、得失好似更加殘酷。但養老人往往保有一種難得的純真,他們發自內心的愛養老,發自內心的想為養老做些事。書寫他們的賈筱珊像一個冷靜的旁觀者,克制自己的喜好,忽略自己的偏愛,客觀的描寫著養老圈,記錄著那些可愛可敬的養老人,書寫他們在養老江湖中的「愛恨情仇」。
殊不知,她自己早也在江湖之中。
懵懂與好奇——初入江湖
2013年,一般被養老人成為「養老元年」。因為在這一年裡,國務院發布了35號文件——《國務院出台加快發展養老服務業意見》,使養老產業加快了發展。那時的賈筱珊對養老幾乎一無所知,她「戰鬥」的領域是在房地產行業,做營銷策劃。那時的她還不知道,自己將與「養老」結下不解之緣。
當時,河北的一家地產開發商在永清拿到一塊地,打算做養老地產的項目。養老地產算是房地產行業的一個細分領域,但當時國內成熟的養老運營商並不多,賈筱珊和同事們在這個項目上注入了巨大的精力和心血,也就是在那個時候,養老在她的心裡種下一顆種子。
從拿地道前期到籌開,賈筱珊全程參與了整個過程。她接觸了澳大利亞、日本、德國等一些國外的知名運營商,希望從國外引進品牌,為整個地產項目的養老服務增值。她也找到了國內很多知名項目的「操盤手」,對養老地產逐步有所了解。而正是有之前的學習積累與專業基礎,在2015年,她非常幸運地加入保利養老團隊,完成了從「地產」到「養老地產」、「養老」的行業轉型。
那時候的養老行業,同行的人太少,政策跟不上,社會的關注度也不高,經歷過那段時間的人都明白那時的苦。賈筱珊也算經歷過,但她卻沒有苦的感覺,因為她對養老充滿了好奇,覺得這是一個新的領域,一個新的挑戰。
雖然從事的工作和以前一樣,還是品牌、市場和營銷,但養老產業和房地產有著千差萬別。賈筱珊說,自己一開始對養老的感知並不是很明確,只是覺得養老的小區和普通的房地產小區相比,需要一些服務。但到底需要怎樣的服務,如何服務,她和她的團隊都是迷茫的。對此,她研究課題、實地考察參觀,做了很多的功課。從地產到養老,要從「賣產品」的狀態,儘快轉變為「做服務」的狀態,思維要慢下來,耐心要多起來,漸漸的她更加明白了養老,也慢慢的走進了養老這個江湖。
成長與奮鬥——身在江湖
作為保利養老團隊的品牌營銷負責人,賈筱珊先後負責保利安平•和熹會、保利和悅會的品牌營銷工作。在她看來,養老品牌與其他快消產品品牌的養成,有著很大的不同。想要讓大眾對某一養老品牌獲得足夠的認知,需要一個漫長的過程。鋪天蓋地的廣告?非常、特殊的促銷手段?這些方法對於養老很難起到作用。
賈筱珊認為,對於養老品牌而言,內容是非常重要的。首先要把自己說明白,讓大眾可以了解你具備怎樣的條件,可以提供怎樣的服務,讓這些內容很有質量的「落地」。而養老產業從2013年開始,已經走到了第二個五年,基本上在硬體及服務方面有所標準與標配,那麼在這個標準性之上,養老企業以及養老項目應該將自己的特色表達出來,將自己具有的差異性服務展現給大眾。
「養老品牌的建立和推廣是一個逆行策略!」賈筱珊強調,養老很難通過一個廣而告之的手段獲得一個業績或一個品牌的建立,它的核心邏輯在於「從最親密的人做起」——從養老團隊本身、客戶以及家屬,想周邊的人來傳播,是一圈一圈波及的過程,需要一段時間的積累。賈筱珊說,很多人會去問某一個養老項目營銷最好的渠道是什麼。大部分項目的回答都是口碑。有些人會覺得他們保守,不願意「露底」。但實際上,真的是口碑,真是有項目的口碑已經達到了70%-80%的占比。所以,做養老要把「種子客戶」的服務做好,這樣才會有第二批、第三批的客戶。
賈筱珊覺得,自媒體是養老行業的最佳宣傳手段。作為一個微利行業,如果花費過多的費用去推廣,之於養老的用途其實並不大,而且成本頗高。而自媒體生存的根本是內容,養老恰恰是具有非常多的真情實意、可以打動人的內容——這些內容能夠展示真實的服務場景、能夠讓人看到項目中的真實生活。同時,自媒體是一個新的傳播平台,反應速度非常快,今天發布的一篇文章或視頻,也許幾個小時就能看到結構,就可以判定宣傳的方向、標準、內容是不是正確,及時調整或追加。
夢想與現實——開創江湖
自媒體之於養老的宣傳非常有利,這是顯而易見的事情。但作為一名資深的品牌官,賈筱珊為何要走出「舒適圈」,開始創辦自己的養老自媒體平台呢?
「因為夢想。」賈筱珊說。
自媒體對於賈筱珊來說是一個可以實現夢想的平台。在很久以前,她就嚮往記者、主編這種創作類的職業,只是苦於沒有機會。而現如今養老產業在我國如此之火熱,相對的一些細分領域的服務也慢慢浮出水面。賈筱珊覺得,自己應該給自己一個嘗試的機會。同時,她覺得自己在養老行業還需要更多的提升,學習到更多專業的知識。所以,她選擇向前輩、專家、優秀的同行去學習。為了向更多的人分享她學到的東西,「養老江湖」人物專訪就開辦起來了。
公眾號:第六十三種顏色
賈筱珊說,自己身邊有很多朋友,大家都覺得養老行業是非常有生機的,充滿了可能。但是這個行業相比其他行業,鏈條很長、領域很寬,大家身在其中必須不斷的學習、成長。所以,她將自己求教的過程進行整理,做成公號的內容去發布。現如今,關注公號的朋友越來越多,每次發稿之後看到讀者的反饋,感覺自己的「第六十三種顏色」是為養老人提供的一片思考的空間,內心充滿了幸福。
工作變了,身份變了,賈筱珊的積極與認真沒有變。過去身為企業的品牌營銷負責人,接觸的廣告、活動,基本都是比較傳統的。現在在養老自媒體中闖蕩,她卻覺得自己越來越年輕。每當有新的傳播工具出現,她總是第一時間發現並試用,這樣的感覺很好,她覺得自己更加投入、更加開心,每天有新的東西進來,每天有新的東西學習,覺得自己更加年輕。
酸甜與苦辣——品味江湖
最近,賈筱珊出書了。她的「養老江湖」人物訪談被集結成冊,出版為《養老人說養老——養老江湖人物訪談錄》。在這本書里,她記錄了53位養老人的「養老江湖」,在學習和求教的過程里,她看到了養老人們的不易。賈筱珊說,在進入養老行業不久她就發現,這個行業很苦。因為很多人都在默默的奮鬥,用所有的精力與熱情支撐著這個行業、支撐著自己的事業。她覺得他們需要整個社會、整個行業的關注、支持和點贊。
「養老」雖苦,大家卻還是堅持,甚至從中找到了甜。這個甜或許是某位老人的感謝,或許是項目得到的認可,或許是社會的逐步關注。賈筱珊說,以前在做房地產時,大家都說房地產可以做10年、20年。而養老,值得做一輩子。
對於未來的路,賈筱珊非常堅定,專攻的方向還是會在養老市場與品牌方面。而細節,當然在公眾號「第六十三種顏色」和「養老江湖」中。「我會持續的更新,還會有更好、更新鮮、更多玩法的稿件出來,希望可以給大家帶來一些有意思的東西。」同時,賈筱珊還會針對養老品牌做出細緻的「養成計劃」,為一些養老企業、養老項目提供幫助。
回想2013養老元年,賈筱珊覺得那時的「養老江湖」帶有一點衝動,進入的企業有各種各樣的目的,有各種各樣的方式。經過這麼多年,大家變得更加理性,更加清楚自己有什麼資源、有什麼特長,應該在養老中如何做、如何走。
「我們每個人,都將在養老江湖中更加了解自己,看清自己的位置,發力、深耕,尋找到更好的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