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今中國的十大謎題,你能解出幾個?

2020-01-03     東方出版社

文 | 智谷趨勢


中國太大、太複雜了。我們用四十年時間走完別人兩百年的歷史,誕生了無數的魔幻現實主義故事。


其中很多事情,乍看起來都是反常識的,顛覆了普通人的正常認知。

你有沒有想過,長沙是中國為數不多的GDP萬億俱樂部成員之一,經濟發達,但是長沙卻是永恆的省會房價窪地,現在二手房均價就1萬上下,比起存在感很弱的廊坊、漳州低得多。


明明實力這麼強悍,為什麼長沙房價一直漲不起來呢?


你有沒有想過,作為千年商都,廣州被中央定為國際商貿中心,有承辦出口博覽會(廣交會)的豐富經驗,發達的珠三角也有龐大的進口消費能力、急切的工業體系升級改造需求。


但是為什麼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舉辦地是上海而不是廣州呢?


你有沒有想過,港珠澳大橋造價1100億,一開通就面臨吃不飽的局面。出於對港澳道路承受能力的考慮,基本只有「雙牌車」才能獲准上港珠澳大橋,這樣的車子是很少的。

按照客流量估算,港珠澳大橋可能需要一百年收回成本。為什麼明知大機率要虧損,還是要砸入重金造這座大橋?


這樣反常識的謎題太多太多了,普通人很難以想得通。這本《中國城市大洗牌》就是為了解答這些謎題而生的。


01

為什麼連最富裕的溫州人也生不動了?


長期以來,溫州一直是浙江省的超生重災區,號稱中華人民共和國計生幹部仕途的「終結地」。


數據來源:各地統計局


據統計,從2007年至2017年,溫州的平均出生率高達13.05%,冠絕全省十一個城市。溫州總人口只占浙江省大概1/6,但違法生育人數卻能占到全省1/2(08年),天皇老子也攔不住溫州人的「洪荒之力」。


為了管住溫州人的生育衝動,溫州市的罰款特別狠。


有人統計,在2012年之前,溫州人因為超生被罰款「100萬元」以上的案例超過10例。


溫州人這麼喜歡生小孩,不是無緣無故的。

第一溫州人有錢,老早就發展民營經濟,積累了第一桶金。十幾二十萬的超生罰款算得了什麼。


第二,溫州的宗族文化保留得很好。家族財富必須「生子承業」,不能辛苦了大半輩子,把錢交給「外人」管理。


第三,溫州人的商業版圖遍布海內外,要在一個完全陌生的地方發展壯大,需要血緣關係的紐帶,所以續香火的傳統觀念格外突出。

在普通一二線城市,房價是最好的避孕藥。很多人會因為生育成本高昂不敢多生。溫州人反而是發揮「一不怕苦、二不怕累」的浙商精神鼓足幹勁地生,成為浙江省最敢生、最能生的城市。


但是到了今年的1月14日,溫州公布出生人口數據:2018年該市總出生人口96903人,同比減少了15.7%,十年來首次低於10萬人。


為什麼一夜之間,連這個東方猶太人群體也開始生不動了,生育率斷崖式下挫?為什麼連溫州這個中國最富裕的城市也不生小孩了,沒道理啊。


答案,就在新書《中國城市大洗牌》里。


02

為什麼貴陽拚命蓋房子,卻沒有淪為鬼城?


過去十年,房地產行業狂飆突進,政府、開發商、炒房客聯袂出演了一場轟轟烈烈的造城運動的大戲。貴陽也不例外。


這座城市的發展,極為依賴房地產經濟。


據統計,2008年至2017年,貴陽「房地產投資額/GDP」的平均值高達33.68%,在全國35個重點城市當中排名第一。


數據來源:國家統計局


這裡蓋起房子來簡直就跟搭積木一樣,快准狠!經常是一個轉身,回過頭一座「超級大樓盤」就撲面而來。


中天·未來方舟,貴陽東郊一個可容納17萬人的巨型樓盤,它在四個山頭圈下了12800畝土地,人口相當於好幾個鎮。


宏立城·花果園,建築面積達到驚人的1830萬平方米,規劃居住人口35萬。裡頭單學校就有10多所,主題公園就有6個,購物中心就25萬平方米。


跟這些「巨無霸」相比,自稱「亞洲最大小區」的北京天通苑也會自慚形愧。每一個初到貴陽的外來客,都會被這裡密密麻麻、高聳入雲的住宅區給震住雙腳。


貴陽很窮。這個城市不沿海、不沿江、不靠邊,地處貧困人口最多、貧困程度最深、貧困面積最大的省份當中,過去可以說是一片蠻荒之地,各項經濟指標墊底。



通常而言,落後地區拚命跑馬圈地,盲目擴大樓盤面積,很容易會供過於求,淪為空蕩蕩的「鬼城」。


當年人均GDP數一數二的鄂爾多斯就是這樣,房屋供應急速膨脹,但因為無法吸引人口高速流入,反而引發了危機。


詭異的是,貴陽蓋了那麼多的房子卻一直有接盤俠,成功避開了鬼城陷阱。而且經濟平穩高速發展,實際GDP增速經常兩位數,在全國省會城市中雄踞第一。


貴陽憑什麼這麼骨骼清奇?這麼幸運?這麼不合常理?難道這些天量的房產供應,都是白送人的麼?


03

為什麼汕頭盛產首富,卻淪為最失落特區?

位於東南沿海的汕頭,1980年被批准建立經濟特區,率先起跑。


這個城市最厲害的地方在於,背後有一個強大的族群做靠山——幾千萬東方猶太人。


在國內,潮商與浙商平分秋色,誕生一個又一個的中國首富。超人李嘉誠、騰訊馬化騰、國美黃光裕……


這個群體極具海洋文明的冒險精神,擅長於開疆拓土。



在海外,他們掌握了龐大的商業帝國。據統計,潮汕人在海外有1000多萬華僑,數量全國居首。這個族群不止人數龐大,經商能力也一向出眾。多年來在全球商業版圖上攪動風雲。


在泰國,曾經有3個潮汕人接連登上首富寶座,富豪榜前十名也一度有8位潮汕人;在歐洲、加拿大的華人首富中,也出現過潮汕人的身影……2017年胡潤全球十億美金富豪榜上,海內外潮商上榜62人,財富總額達到15873億元。


有彪悍、聰明的族群為後盾,汕頭吸引外來投資的起點比別人高出一大截。這可是舉國罕見的巨大資源啊。


「潮汕幫」叱吒風雲,富可敵國,這些都是當地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潛在資源。


只要當地多請大佬們回鄉視察,還是有很多「共謀大事」的投資機會嘛。人嘛,普遍都有衣錦還鄉的情節,誰不是飛黃騰達之後都開始念叨起家鄉父老?


但很奇怪的一點是,歷經幾十年的埋頭苦幹,這個總想睥睨天下的粵東重鎮,還是把自己建成一個GDP連江蘇最窮的宿遷市都比不上的地方。


2018年,汕頭的GDP是2512.05億,僅為深圳的10.4%,廈門的52.4%,珠海的86.2%,毫不費力地成為中國最失落特區。


同時期,諸多沿海城市踩中了全球化的歷史進程,珠江邊上的小漁村深圳變成一線城市,山區里的義烏靠小商品貿易聞名天下。



蘇州和東莞都成功依靠港台日等外資,推動了經濟高速發展,一個成為中國第一地級市,一個成為世界工廠。


汕頭依靠親緣關係,一開始不就是近水樓台先得月?為什麼還是發展不起來?


為什麼連在商界令人聞風喪膽的潮汕幫,都扶不起一個汕頭?個中意味耐人尋味。


04

為什麼海南貿易額這麼弱,還能被選作自貿港?


海南是一個小地方。GDP4832億元,不到寧波的一半。放在國內的城市陣營中,海南整個省的體量也就相當於一個三四線城市的水平。


2018年10月16日,國務院正式批覆設立中國(海南)自由貿易試驗區,海南得到中央史無前例的厚愛——


全島3.54萬平方公里升為自貿區,並同步探索建設自貿港,成為中國第一個獲批的自貿港。站在國運的十字路口上,海南突然迎來了歷史重任。


其實縱觀全球,那些成功的自貿港,無疑都有著深厚的航運基礎。比如說香港,它緊挨內地,市場腹地縱橫千里,充當了內地與世界之間的「超級聯繫人」,香港每年的貨櫃吞吐量,可以超過2000萬標箱。


新加坡也是背靠馬六甲海峽,成為全球貿易網絡中最繁忙的十字路口,發展起了轉口貿易、加工製造、航運維修等產業。


而海南根本就算不上中國海上絲綢之路上的重要節點——2018年,海南進出口總額為849億元,僅占全國30.51萬億元進出口總額的0.28%,體量非常小。


自貿港是一個遠比自貿區還要複雜的實驗,為什麼中央不選上海或者廣東,而是捨近求遠,選擇一個人才、法制、效率、經濟各方面基礎都很薄弱的海南呢?


要知道,海南歷史上曾經一昧地走捷徑、抄快路,正如海南省委書記劉賜貴所說,海南曾犯過三次錯誤:走私汽車,房地產泡沫崩盤,以及國際旅遊島建設時淪為房地產加工廠。


在幾次為國試驗中,海南似乎沒有太多可圈可點之處。為什麼中央還要對海南高看兩眼,把這場歷史性試驗交給海南?


05
歷史總是充滿了戲劇性


十年前,沒有人能預料到雄安會橫空出世,五年前,沒有會相信房地產會告別黃金時代。一年前,沒有人會猜到粵港澳大灣區會深度摺疊。


中國的現代進程,隱藏著許多不為人知的一面。


為什麼北京遲遲不併入廊坊北三縣?


為什麼雄安一張白紙還能叫做千年大計?


為什麼G20要選中在1.5線城市杭州召開?


為什麼江蘇三十年來總是當不了第一?


為什麼鄭州撼動不了武漢中部龍頭的地位?


為什麼說珠三角超越長三角已無懸念?


想知道這些問題的答案嗎?那就來看書吧!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8fr5pW8BUQOea5OwFTDA.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