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這一生:少年是《文城》,中年困《圍城》,老年進《邊城》
在中國現代文學史上,有三座重要的城。
一座是余華的《文城》,道盡愛而不能的挫敗;
一座是錢鍾書的《圍城》,寫滿求之不得的悲哀;
一座是沈從文的《邊城》,訴說無力挽回的彷徨。
這三座城池,寫盡了人生的三個階段。
人這一輩子,總要在不同的年齡,走入不同的城池,遇見不同的景,邂逅不同的人。
有人困在其中,鬱郁不得志;有人破城而出,追尋到了人生的自由與自在。
待到嘗盡生活悲歡,就會明白:
你走過的路,愛過的人,流過的淚里,藏著最真實的人生真相。
1
- 少年是《文城》:追不上的,心有不甘。
歷史學家許倬雲說:「每個人都有抓不到的雲,都有做不到的夢。」
對《文城》中主人公林祥福來說,小美就是生命里來去不定的雲彩,觸手不及的幻夢。
林祥福,是黃河北岸的富裕鄉紳,原本過著平靜如水的生活。
24歲那年,他遇到了來家借宿的小美和阿強。
小美和阿強本是夫婦,因貪圖林家財產,故意謊稱是一對兄妹。
他們還偷偷約定,小美裝病留在林家,阿強假意離開,待到財產得手後兩人遠走高飛。
但感情經歷一片空白的林祥福,看不出這場偶遇背後的蹊蹺,他早就被樣貌清秀的小美迷花了眼。
而後的日子裡,他把小美當做妻子對待,噓寒問暖不說,還把家中房契地契金條全部掏出來給對方看。
誰知,小美居然在生下女兒後人間蒸發,不知所蹤的,還有數塊金條。
人財兩空的林祥福痛不欲生,卻死活不肯面對現實。
他在父母墳前立下重誓,走遍天涯海角也要找到小美的家鄉「文城」,把她帶回來。
為了找到那個地方,林祥福不惜抵押祖產,賣掉毛驢,背起龐大包袱,抱著嗷嗷待哺的女兒,靠著一雙腿腳一步一步往前挪。
一路跋涉,林祥福漸漸沒了昔日的光鮮形象。
長發覆面,鬍子拉碴,嘴唇乾裂好似翻起的土豆皮,手背上布滿一條條暗紅凍痕。
但林祥福根本不在意,沒有什麼能動搖他追尋「文城」的決心。
唯有在女兒餓得嚎啕大哭時,他才會放緩腳步,挨家挨戶敲門乞求:「可憐可憐我的女兒,給她幾口奶水。」
然而,林祥福走過春秋冬夏,穿過20多個水鄉城鎮,向遇到的每一個人打聽「文城」在哪裡,所有人的臉上都是一片茫然。
有那麼一瞬間,林祥福心裡迷茫,為一個不知道是否存在的地方搭上餘生,是否值得?
但心頭翻滾的巨大不甘,又驅使著他含恨帶怨繼續往前追。
直到一天,他在一個叫溪鎮的地方暫居下來,只因為那裡居民的口音跟小美很像。
一晃13年過去了。
他尋尋覓覓在鎮上找了7個叫小美的女子,5個叫阿強的男子,卻沒有一個是他要找的人。
「既然文城是假的,小美和阿強的名字應該也是假的。」
林祥福苦笑著,終於想放下了。
命運這時卻開起了玩笑。
一個殺人如麻的土匪將商會會長綁架,有責任心的林祥福前去營救。
誰知他見到土匪,話沒說上幾句,就突然被對方一刀刺穿頭顱,客死異鄉。
林祥福的故事就這麼倉促終了。
但它帶來的震撼和烙下的感傷,正警醒著無數心有不甘的人:
「我們可以不聽從命運的擺弄,但是卻要為自己的執拗付出代價。」
年少輕狂,有太多人一腔意氣,為了生命里一閃而過的人或事,情深意重,死不回頭。
然事過境遷,才發現,哪有什麼解不開的情結,所謂的心結只是不甘心罷了。
心有不甘,所以念念不忘;本應放手,卻從未停止痴纏。
為回不去的過往悲情沉迷,為不屬自己的人事空添遺恨,只會栽進偏執的深淵,壓垮整個人生。
2
- 中年困《圍城》:得不到的,糾纏不放。
《圍城》中的方鴻漸,別看他才疏學淺,一直以知識分子自居。
他還有個指點江山,揮斥方遒的大抱負。
為了理想,他出國留學鍍金。
奈何讀書時不用功,沒有真才實學,他回國後的第一份工作,只能在岳父的銀行里掛個虛職,整日渾渾噩噩。
後來,方鴻漸有幸得到第二份工作,到三閭大學任教。
他躊躇滿志地想要為學生傳道授業,大展宏圖。
只可惜,理想撐不起才華,不學無術的他得不到學生的尊重,還受盡同僚排擠,只得灰溜溜地離開。
多虧好友的推薦,方鴻漸有了第三份報社的工作。
誰知,「英雄」無用武之地,一心想要用筆桿子拯救民眾的他,居然被安排去寫不入流的文章。
緊接著形勢突變,報社裁員,無足輕重的方鴻漸首當其衝,連工作機會都沒了。
三段不成功的工作經歷,並沒有使方鴻漸停下腳步,認真分析失敗的原因。
正相反,他一心為了實現虛無縹緲的個人抱負,再次衝進工作的圍城,哀求好友給自己介紹下一份工作。
感情上,方鴻漸也是一朝執念入骨,餘生糾纏不清。
因為對白月光唐曉芙念念不忘,他接受了看似楚楚可憐,柔弱體貼的孫柔嘉,以求填補情感空缺。
但沒多久,方鴻漸就發現,孫柔嘉滿心算計還小肚雞腸,根本就是一粒惹人厭煩的飯黏子。
方鴻漸大失所望,只想逃出感情的舊城,去尋下一方更好的圍城。
以往看到這裡,忍不住心生嘲笑,方鴻漸為追求不屬於自己的東西拚命奔跑,到頭來,仍困在原地打轉。
但行至人生半坡,看透世情百態的我卻再也笑不出來。
生活,是一座巨大的圍城,每一個有慾念的人,都被裹挾其中。
面對想得之物,想挽回之人,若是求不得就淡然放下,尚有破城而出的一天。
怕就怕,有些人明知不該,還偏偏與執念死纏,最終迷失自我,在圍城中囚困麻木一生。
羅振宇說:「尋尋覓覓,停停走走,那些我們在意的東西,常常是南柯一夢。」
一段感情糾纏久了,到後來實難分清,你到底是要愛,還是要贏。
一件事情牽連深了,往往道不明,究竟是跟事過不去,還是跟自己過不去。
人生最悲哀的,莫過堅持了不該堅持的,糾纏著不該糾纏的。
總在意自己錯過了太多,卻不曾回頭看看已經擁有的,是一種痴愚,更是對人生的辜負。
3
- 老年進《邊城》:留不住的,接納釋然。
翠翠和爺爺老船夫,生活在湘西小鎮茶峒的青山白水間。
一日,靠擺渡為生的他們得知,舵主順順家的兩個兒子都有意來結親時,平靜的生活從此掀起滔天波瀾。
老船夫惶恐難安,他想到了自己早逝的女兒。
15年前,如花似玉的女兒因自由戀愛不被世俗所容,在產下翠翠後殉情而亡。
這麼多年過去了,老船夫雖口中不怨,但心裡卻像個年輕人一樣對舊事銘記在心,唯恐翠翠重走了母親的老路。
再加上女孩子臉皮太薄,不肯透露自己中意何人,老船夫只好豁出老臉幫著翠翠挑情郎。
他提出要求,讓兄弟倆比山歌,誰的歌聲動聽誰取勝。
哪知,弟弟儺送一開嗓,哥哥天保便自知不是對手。
他沮喪地退出競爭,藉口外出跑船疏解心情,不料,竟意外落水溺亡。
大兒子的逝去,讓舵主順順心裡有了疙瘩。
他認為翠翠是間接害死大兒子的兇手,不願把她娶來做二兒子儺送的媳婦。
所以在老船夫上門探口風時,順順冷漠地將對方打發走了。
而中意翠翠的弟弟儺送,也因對哥哥懷著巨大愧疚,不肯再親近翠翠。
眼瞅著翠翠的婚事,被自己的一番糊塗操作弄得擱置不前,老船夫心焦如火,悔不當初。
在一個雷電交加的夜晚,老船夫悽然去世了。
倏忽之間,天大地大,就剩翠翠一人形單影隻。
然而,翠翠沒有因爺爺的驟然離去而鬱鬱寡歡。
她平靜接納無常世事,拿起爺爺的船槳,迎來送往,守著渡口。
翠翠也沒有因有緣無份,姻緣兩散而自怨自艾。
不管儺送是明天回來還是永不回來,她只管在邊城裡認真過好每一個平凡日子。
得償所願是童話,陰差陽錯是人生。
行至暮年,漸漸明白,人這一生無力挽回的事,如風前的殘燭,瓦上的霜雪,只會越來越多。
既然世間之事最是飄忽不定,倒不如萬事皆隨心,隨不了心便隨緣,隨不了緣便釋然。
很喜歡一句話:
「釋懷可以交給時間,也可以交給自己,每個人都有能力解放自己。」
每一個心中有結的人,都應該進「邊城」看看。
在那裡,事在人為,不怨萬般都是命;境由心造,退後一步天地寬。
人生幾多悲歡,景況難免滄桑,我們總要學會走出前塵舊事,不問歸途何往。
林徽因說:
每個人的人生都是在旅程,只是所走的路徑不同,所選擇的方向不同,所付出的情感不同,而所發生的故事亦不同。
每個人的人生都是在旅程,只是所走的路徑不同,所選擇的方向不同,所付出的情感不同,而所發生的故事亦不同。
細想人這一輩子,似乎誰也逃不過人生這座迷城。
年少悶頭入「文城」,看不開聚散,追一個不屬於自己的背影,
中年執拗困「圍城」,繞不開執念,走一段看不見盡頭的歧路;
暮年淡然守「邊城」,一朝放下萬般自在,無論遭遇過什麼,都能心懷希望,坦然走下去。
迷失是覺醒的前奏,放下是解脫的開端。
往後的日子裡,該來的不必拒絕,要走的也不強留,有緣的就珍惜,無緣的不抱憾。
只要容得下生命的不完美,經得住世相的顛簸。
縱使世事難遂所願,你也能擁有每一個當下的小圓滿,收穫心中一輪皎皎明月。
點個贊吧,與朋友們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