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曦:想做一個「頭腦簡單,四肢發達」的人

2023-06-24     普象工業設計小站

原標題:林曦:想做一個「頭腦簡單,四肢發達」的人

本文轉載自公眾號:此念(ID:cinian16)

學藝術,為了什麼?

藝術帶來的好處在於欣賞和學習中,

尤其是學習實際的操作中,

那種心、眼、手合一的把控和確定性,

是令人神往的時刻。

水墨畫家林曦:

為什麼藝術創作能帶來內心的安定?

如何可以不焦慮?

林曦

水墨畫家

畢業於中央美術學院

創辦書畫美學教育的「暄桐教室」

主理獨立設計品牌「山林曦照」

開設美育和文化工作室「林曦的小世界」

著有《花與童》《書法課》《只生歡喜不生愁》

《與書法相伴的生活》、《元氣滿滿的生活》

01

創作帶來了

內心的安定

林曦:我們現在處在一個信息爆炸的時代,充滿了焦慮的情緒,但是焦慮的前提是先獲得信息,然後在信息下一比較,大家的情況很不一樣,自然就開始焦慮。

對峙焦慮最好的辦法肯定就是回到當下,就像雖然我們當下在說焦慮,但此刻我們還是非常踏實、開心地在這裡聊天,所以起碼這一刻我們都是不焦慮的。

因為焦慮一定是來自於過去和未來,對過去的後悔,以及對未來的不確定性。

焦慮的本質還是對不確定、不可控,負面的東西誇大心理上的傾向。大多數人談到藝術會覺得是用一些美的東西,開心的東西來轉移注意力。

但是仔細想想,當你真正焦慮的時候,是不是飯都吃不好?

圖片來源:林曦水墨

主持人:沒有心情。

林曦:所以藝術帶來的好處是在欣賞和學習中,尤其是學習實際的操作中,那種心、眼、手的把控性和確定性。

在生活中,你總是需要找到一些可控的、遊刃有餘的東西,這其實就帶來更多的安定。

02

實踐是理性與

現實間的橋樑

林曦:當焦慮產生的時候,鋪開一張紙,認認真真地臨個帖或者畫兩筆畫的時候,心就自然而然地安寧了。

這就是所謂的扯脫,長在自己手上的確定性帶來的安慰,以及它帶來心流的狀態。

心流狀態就是完完全全地沉浸在當下,不存在生存乃至於安全,甚至是各種生活品質下降的危機。

圖片來源:林曦水墨

主持人:其實不是我焦慮了再開始,我們平時就需要經常做一些練習。

林曦:其實人對心智,感受的把控,真的不是想不想的問題,而是能不能的問題。

人在焦慮的時候,就好像是在過山車上,是沒有焦點、沒有中心,一片混亂的。

就是覺得要抓到什麼出點氣或者表達一下,給情緒一個出口,其實大多數情況不就是這樣嗎?

我的體會是,如果我有一次能夠讓這樣慌亂的狀態在短時間內回到平靜,我下一次就會更有信心。

還有就是嘗試不帶情緒地溝通,有時候我們的情緒只是一個需求,把情緒先放下,然後比較理性地、溫柔地、溫和地去溝通,就會發現只要成功了一次,下一次做到的可能性就挺大的。

教育孩子也是這樣,就是讓他在任何事情上成功一次,他嘗到就是自己的主動性得以實現的喜悅,他第二次實現起來就一定會容易一些。

所以我總說我們要把自己當個寶寶,就是要給自己一次一次挫敗、嘗試、反覆的機會,任何東西從種子到發芽到長出果實,是需要一個過程的。

圖片來源:林曦水墨

主持人:現代人太忙,大部分都在頭腦層面思考,可能很少有機會安定下來,就需要有一個抓手。

林曦:我們反覆談到抓手這個詞,其實就是需要一個落實處。

我總是說自己是一個手藝人,主要因為手藝人這件事情聽上去和天分無關,就和動不動手有關,這是我自己的一個信念。

因為人能成名成家,有天時地利人和很多別的因素,但是你能不能沉浸在自己的手藝上,能不能完全地享受這件事情,不斷地精進它、打磨它、優化它,這完全是自己的事情。

我的人生理想也是常常被笑,我說我想當一個「頭腦簡單,四肢發達」的人,這個聽上去好像有點奇怪,但事實上我們現代人的煩惱,真的九成九都來自於頭腦太發達,四肢太簡單。

我們所有的焦慮和苦惱,其實都是在大腦的內心戲裡完成的,但凡一件事情你動手做,它就會帶來一種非常如實的態度。

我有一次看一個朋友做飯,我說你這樣不行,因為我天天做飯。他說你放心我都讀了好幾本菜譜了。

這件事給了我一個很大的啟示,為什麼讀一個菜譜,他覺得這事就可以了。這就是現代人覺得大腦知道了,手應該是無縫連結地跟上的,事實上當天他就把廚房給燒了。

他就很沮喪地問我,為什麼菜譜我都讀了,菜做不出來,我說從讀菜譜到能比較穩定地把菜做出來,中間得做十到二十遍左右,才能夠了熟於心。

林曦老師做的飯

我們需要在實踐中不斷地總結失敗的經驗,很多失敗不一定能夠累積出成功,但是成功之前一定有挺多失敗的經驗。

所以我們往往是通過一次次地失敗與優化,最後達到我們期望的那個東西,所以理想和現實之間就變成了一道鴻溝,其實焦慮和苦惱就是從這裡來的,所以人一旦真正地投入實踐,就平靜了。

03

生活中求精進

細品人生至味

林曦:由於我自己從事的所有事情,都帶有這種純手藝的性質,所以隨著年紀的增長,人是越來越踏實平靜的。

因為在反覆地實踐中,自己大概是什麼水平,有多少斤兩,需要多長時間才能掌握一件事情,其實心裡是有數的。

所以人生歷練帶來的比較從容自在的狀態,是在大量實踐中出來的。

林曦老師在畫畫

主持人:在生活中,不論做飯、畫畫、寫字,找一個熱愛的事,只要開始做就可以了?

林曦:第一是要開始做,第二是一定要有難度的追求。

比如和父母就學過三道菜,番茄炒雞蛋,有可能很多人就止於這輩子就做這三道菜吃,但是另外一些對自己的手藝有要求的人,他就會不滿足於這三道菜,他就會去探索。

有好奇心,再跟上實踐,它會由一個比較實際的需求變成一個愛好,更往上就可以成為一門藝術。

我覺得藝術更多是一個標準,做每件事情,哪怕擦地板,也可以上升到藝術的層面。

當你心手相應,把一片地板擦得像鏡面一樣光亮,這是有方法的,干毛巾,濕毛巾要搭配進行,還要選擇毛巾的質地,比如用一塊不帶毛絮的絲質毛巾。

你會發現任何一件小事,只要深入其中,都有提升的可能,都有上升到藝術層面的可能,進一步還有上升到「道」的層面的可能,這會讓你明白人生的一些非常基本的、通達的道理。

所以藝術不是一個固化的東西,一個藝術氣質,有藝術修養的人,他不是沒事拿著一本藝術書看,那個太表面了。

就像蠶吃了桑葉吐出來的不是桑葉,我們都需要一個消化的過程,你所有藝術學習的長進,都是在生活的細節中能看到的。

圖片來源:林曦水墨

04

過好今天才會

比較容易過好明天

林曦:我覺得生死是藝術的前提,因為如果生命是一段無限的時間,那其實藝術缺少了最本質的主題。

因為我們的生命就像一朵花,會開會謝,如果它一直只開不謝,它就是一朵塑料花,短暫的時間,是美感張力比較本質的來源。

就像孩子怎麼看待生死,是對生命非常基本的關照,也往往來自於父母的生命觀。

從我的角度,如果不談論生死,不談論人生就是這麼一段時間,那價值觀無從談起。

圖片來源:林曦水墨

因為價值是一個比較體系,當我們太看重身外之物的時候,可能忽略了這些東西都是要拿時間去交換的,而時間是不可再生的資源。

所以在我兒子大概九到十歲的時候,我就開始定期給他畫一個進度條,給他看看現在已經過了第一個十年了,他會很吃驚。

我還會假設像科幻小說里一樣,地球會毀滅或者不知道明天會怎樣,我問他,你後不後悔你是如何度過今天的?

如果人每天都能想清楚,沒有明天我今天是不是無憾的、值得的、全然投入的,那人生大多數問題就都解決了。

我們太多的煩惱,太多對未來的焦慮,都是因為未來太長了,以至於我要做很多的打算。

以現在為代價,為未來做額外地犧牲和付出,這是不太容易成立的。

當然我不認為延遲滿足是犧牲此刻的,而是為了一個更長久的目標,很好地管理自己的預期,這個感受是不太一樣的。

05

懂得珍惜才會

賦予平常生活美感

林曦:本質上我們所有的東西都是租來的,租用的是這段時間的使用權,這樣想你就不會把身外之物看得那麼實在,會更多地回到自己的內心,去評估此刻當下真實的感受。

我們在此刻還能夠討論生死,討論如何教育孩子,其實還是因為我們幸運,我們是有未來的,很多人可能沒有這樣的機會,突然有一天生命就停止了。

每每想到這樣的時候,我都會很觸動,就像你買了一張去遊樂場的票,它是有出來的時間。

主持人:不能賴在裡面不走。

林曦:對,你不是可以一直玩下去的,再長的生命都是有限的。所以以前有人問我,每年都開花,為什麼每年你都要出去看花,你不累呀?

我說,你仔細想想,一個人一生能看的花,就是兩位數的事兒。

圖片來源:林曦水墨

看花真的是看一次少一次,包括吃飯也是,每天做飯花那麼多心思,因為這可是我人生中的一頓飯,其實知道結束才懂得珍惜,懂得珍惜才會真的去賦予這些平常的生活以美感。

06

關於生命的話題

真誠平等地溝通

林曦:所有的親人之間,其實都需要談一談生死,遺憾是人為造成的。

出「遊樂場」的時間,我們是不知道的,如果是知道的,我覺得你會做很多準備。

去看看那些曾經重病的人,他們一生大概都有那麼幾件後悔的事情,不是因為各種原因,自我懷疑也好,或者別人說自己不行也好,總之自己沒有站在自己這邊,沒有好好實現自己的人生理想,最後沒有勇氣成為自己。

還有就是,曾經有一份愛擺在我的面前,有一份非常值得珍惜的情感,我沒有勇敢地去追求過,我覺得也就差不多就是這些事。

剩下的可能在我們生活中覺得很重要的一些事情,在生死這個大主題面前,其實突然就變得不那麼重要了。

所以為什麼我們不從孩子小的時候就告訴他,生命的實情就是這樣,未見得死是一件壞的事情。

《阿凡達》的電影我和我兒子一起看過,我和他說,人眼睛一閉,有可能是一個新世界的開始,所以悲觀其實是一個情緒化的悲觀,一個旅程結束,有可能我們會開始另外一個旅程,但是對於還在這個旅程的人來說,他是一個分別,就是這樣。

圖片來源:林曦水墨

而且從另一個角度,有親人的陪伴,包括有媽媽的存在,有好吃的好玩的,凡事都有人管你,那這個時候你應該想到要自強,要自立,因為這個依靠可能是不穩當的。

所以真的要敢直面這個話題,還是要像兩個朋友一樣,平等的、有智性的去進行生命之間的溝通對話。

07

美不是追求的原因

而是結果

林曦:當我們假設生命一定要開心,一定要順利的時候,這一定會帶來很多挫敗和壓力,因為生命不長這樣。

而且假設我們來到這個世界上的藍圖是自己挑選的,勇敢的人才敢於挑戰更坎坷,更有成長空間。

所以人生為什麼一定要開心?

你會發現越追求開心,比如有些特別的節日,你特別安排,會發現特別失落,這就是道家講的「反者道之動」,就是你越想要開心的時候,其實越開心不了,因為你所有的焦點都聚焦在開心上。

當你忘記開心這件事情,全然投入一件事情,這樣產生的心流狀態,自然就是開心的。

所以人生如果不強調開心,不強調一定要快樂,反而比較容易快樂。

圖片來源:林曦水墨

主持人:就是不要給自己設限,不要只在自己設定的框架外面就不開心,對吧?

林曦:對。人生這一段旅程我們需要學到一些東西,生命要得以升華,開心只是一個結果,是一個伴生物。

就像如果人對自己要求很高,說話做事都比較得體,他自然會美,會開心。所以開心不應該是一個追求的原因,它是一個結果。

- END -

歡迎將文章分享到朋友圈

每天早上6:30不見不散

喜歡請分享,滿意點個贊,最後點「在看」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8bd3af1e301fb5f358213ba4234b92d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