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肉蘿蔔,牛肉茶,豬肉加山楂」啥意思?很多人都誤會了
經常做飯的朋友,應該會聽過這麼一句老話:
羊肉蘿蔔,牛肉茶,豬肉加山楂
從字面上理解,就是羊肉要配蘿蔔,牛肉要配茶,豬肉要配山楂。其實,這是一句燉肉口訣,裡面涵蓋了羊肉、牛肉和豬肉,這3種我們最常吃的肉。老一輩為啥要提出這樣的搭配?背後的邏輯究竟是什麼,是否有相應的科學依據?
今天,懶喵就這個話題,和大家一起聊個清清楚楚。
一、「羊肉蘿蔔」?
羊肉,給人的第一印象,除了好吃外,就是那股特有的羊膻味,這是由羊的消化系統決定的。羊吃了鮮草後,在瘤胃消化的時候,會產生一些揮發性的脂肪酸,融入羊的脂肪內,羊肉的膻味也因此而來。
對於吃不慣這股羊膻味的朋友來說,燉羊肉時,首要的任務就是要去除羊膻味,這時候,蘿蔔就能派上用場。蘿蔔中的辣味能夠中和掉羊肉中的膻味,因此,在燉羊肉之前,可以多加一步放蘿蔔焯水處理。
方法很簡單:準備一根蘿蔔,洗乾淨後,往上面戳幾個洞,再放入涼水中,和羊肉一起煮一會兒,再把羊肉撈出來單獨烹飪,在煮的過程中,羊膻味會被蘿蔔吸去。
如果喜歡吃蘿蔔的朋友,也可以直接用蘿蔔來燉羊肉,這本身就是一道經典羊肉菜肴。羊肉性溫,蘿蔔性寒;羊肉中含有豐富的動物蛋白,蘿蔔中則含有植物蛋白,這倆還都是非常適合冬天吃的食材,同時蘿蔔還能有效去除羊膻味,因此,蘿蔔燉羊肉這道菜,堪稱完美組合。
從上面的分析,我們可以得出一個結論,老一輩說的「羊肉蘿蔔」非常有道理,蘿蔔既可以用來去羊膻味,還可以和羊肉一起同燉,起到互補的作用。
二、「牛肉茶」?
燉牛肉時,我們最常遇到的一個問題,莫過於燉不爛。牛肉本身極具韌勁,吃起來也比其它肉更有嚼勁,如果燉不爛,咬在嘴裡會非常費力,還影響口感。因此,在燉牛肉時,我們首要考慮的一個問題,就是如何把牛肉燉至軟爛。
牛肉中的纖維組織較粗,這也導致了牛肉很難燉爛,這時候,老一輩人就想出了一招,他們認為茶葉中的鹼性,可以分解牛肉中的粗纖維,從而達到縮短燉肉時間,讓肉更快燉爛的目的,因此也就有了「牛肉茶」這一說法。
不過,這個說法要成立,還需要兩個前提,一個是具體用什麼茶,還有一個就是量的問題。能讓牛肉更快燉爛的,是茶多酚含量較多、鹼性也較強的紅茶,如果用了其它茶葉,還不一定起到這個效果。此外,茶葉的用量不宜過多,如果放過多,茶味會蓋過牛肉的味道,還會影響整道菜品的色澤。
關於「牛肉茶」這個說法,我認為還是有道理的,不過別忘了加上「紅茶」和「少量」這兩大前提。在燉牛肉時,我們可以用紗布把少量紅茶葉包好,放入鍋中與牛肉同燉,可以讓牛肉更快燉爛,味道里也會有一股淡淡的茶香味。
三、「豬肉加山楂」?
燉豬肉時放山楂,也是有道理的。山楂中的有機酸含量比較高,山楂中含有的脂肪酶可以促進脂肪的分解,而山楂酸又可以提高蛋白分解酶的活性,不光可以讓肉更容易燉爛,還能起到解膩的作用。
由上可知,「豬肉加山楂」這個說法非常有道理,背後也是有科學依據做支撐的。
懶喵結語
從上面的分析來看,「羊肉蘿蔔,牛肉茶,豬肉加山楂」這個民間說法,還是很有道理的。不過在日常燉肉過程中,很多朋友都誤會了,認為一定要這麼搭配,其實大家可以根據實際情況拿捏。比如給羊肉去除膻味,放生薑也是可以的,不一定非要蘿蔔。
我是愛下廚的懶喵,今天跟大家分享了民間俗語
「羊肉蘿蔔,牛肉茶,豬肉加山楂」
,希望對大家有用。如果喜歡懶喵的分享,歡迎收藏關注;關於美食,朋友們有哪些想要了解的小知識或者想法,也可以在評論區留言,必看必回。祝朋友們天天好心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