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十一15年:消費回歸本地、線下零售攪局

2023-11-10     鋅財經

原標題:雙十一15年:消費回歸本地、線下零售攪局

文/孫鵬越

編輯/大風

雙十一進入第15年後,不再是線上銷售的狂歡節,線下實體門店的聲量越來越大。

就在眾多電商平台還在爭論「誰才是全網最低價」之時,3C家電、生活百貨、服飾鞋帽等線下實體門店開始同一時間發力,相繼推出力度不亞於電商平台的促銷活動,吸引客流、拉動消費,展現了零售行業消費復甦的活力。

同時,實體門店的線上運營更成熟,數字化手段更多。無論到店還是到家場景,商品零售還是服務零售,實體門店都可以入駐本地零售平台,擴大服務半徑,減少經營成本。通過本地生活直播獲取附近消費者,將線上流量變成線下銷量,已經成為實體門店的必經之路。

在未來,「雙十一」節點將進一步弱化,它所代表的「折扣、便利」將更加融入日常生活。以後不會再有一個「網上購買全國促銷商品」的節日,而是每天都可以「網上購買本地的商品和服務」,速度更快、服務更好。

更接近消費者的本地零售

雙十一發展至今,消費者對於雙十一的「預售模式」、「湊單滿減」、「消費紅包」等錯綜複雜的玩法越來越不耐煩了。

小胡(化名)告訴鋅財經,從三四年前他已經不在雙十一期間網購,最大原因是完全理不清楚電商平台的打折機制,對於在哪個App哪個入口能獲得大額紅包完全一頭霧水。

「不管我怎麼計算,購買的商品價格都比朋友買的貴,不知道是不是電商平台大數據殺熟,乾脆就直接不買了。」小胡提起雙十一就非常不滿,在他眼裡,購物節的熱鬧氣氛完全被堪比高等數學的滿減策略給破壞了。

例如小胡這樣在雙十一期間不購物的群體還有很多,而背後最大的原因,則是因為消費者的需求發生轉變,他們已經在「所見即所得」的實體門店中獲得消費自由。

今年實體門店第二次深度參與雙十一,不少商家已經找到線上運營的竅門,圍繞本地做外賣、直播、服務,跟電商賣家錯位競爭,不擔心被電商搶市場。尤其是隨著直播等基礎設施完善,實體門店數字化進程加快,開始能通過直播更低成本、更高效的獲得客流。

今年雙十一消費者可在美團閃購購買的商品種類同比增長56%,10月24日至11月12日,美團聯合7大核心品類、超80萬家線下門店,推出20款爆款尖貨,打造5個超級品類日、16個超級品牌日,上線超100場直播。

美團閃購雙11「開門紅」戰報顯示,手機銷售額同比去年增長8倍,生活小家電增長3倍,電視及洗衣機等大家電增長均超5倍,美妝個護商品訂單量同比去年增長196%,其中,高端化妝品訂單量同比去年增長426%。

杭州銀泰百貨「線下雙十一」

作為電商發源地的杭州,已經將實體門店視為促進購物消費的一支生力軍,開始搞起「線下雙十一」,甚至比線上李佳琦直播間更有衝擊力。

杭州規模最大的連鎖商超銀泰百貨,在10月17日上線美妝品類「電子銀泰卡」,消費者在美團、大眾點評優惠購買千元美妝卡後至銀泰各門店美妝專櫃消費,疊加平台線上優惠補貼和商場促銷活動,最多可享受近7.7折的優惠。

截至10月31日,該卡券累計在美團上的銷售額超3億元,成功綁卡兌換比例高達95%。

不僅可以「線上買單線下核銷」,銀泰百貨還在線下為顧客們提供好配套服務。比如任性報,浙江省內累計消費滿1500元報銷車費,一等座及以下火車票,報銷金額上限為300元。另外還有免費打車,顧客無需購物小票,也不用自己操作,只要在商場服務台找客服即可體驗這一服務。

這種「所見即所得」的模式被越來越多的消費者喜愛,相比起三五天的快遞等待時間,在即時配送服務的支持下,消費者最快30分鐘就能拿到自己雙十一下單的產品,消費體驗優化到極致。

數字化能力拓寬服務邊界

實體門店闖入雙十一的第二年,不但本地生活服務商家積極入駐外賣平台開啟門店直播,就連一些服務零售也開始加入雙十一的陣營。

隨著寵物文化的盛行,寵物經濟似乎滲透到了千家萬戶,並以其獨特的魅力支撐著千億市場。現如今,圍繞寵物經濟的服務零售也加入了外賣平台。

10月23日,寵物家全國200多家門店入駐美團閃購。寵物「吃喝住用行」等1200餘款商品,都可享受「線上下單、門店發貨、最快30分鐘送到家」的即時零售服務。

零售平台美團數據顯示,入駐僅一周後,寵物家單日訂單量就比剛開業爆發期增長了164%,交易額增長220%,客單價達到寵物店均值的兩倍;雙十一期間,寵物家門店日銷售額翻了3倍,同比漲了4倍。

寵物家高級副總裁、商品事業部總經理拉元偉表示,今年雙十一,寵物家洗澡、美容和潔牙等服務商品,也提供平均7-8折的促銷力度。「我們希望依託外賣平台,打通用戶到店和到家兩個核心業務場景,比如附近新客通過點寵物家的外賣,了解到寵物家的洗澡、美容等服務,嘗試著在平台團購服務商品,未來到店內核銷。」

寵物家即時零售

在這個雙十一,我們可以明顯感受到服務消費需求爆發。不止是年輕人居多的寵物服務,就連汽車美容等生活服務門店也在做雙十一。

據了解,北京部分汽車美容洗車店抓住機會,圍繞雙十一推出了優惠活動,針對美團、大眾點評等平台上線了隱形車衣、車衣窗膜、3M改色膜等「雙十一套餐」。

這些雙十一套餐價格十分優惠,甚至幾千塊錢就能給汽車重新換個顏色,吸引了大量消費者諮詢。據一家汽車美容洗車店的工作人員告訴鋅財經,在雙十一套餐優惠活動推出以後,每天能接到十幾個來諮詢汽車改色的電話,趕得上過去一個星期。

越來越多實體門店藉助外賣、直播、服務等數字化手段,在美團、大眾點評等本地零售平台上推出高性價比的本地生活團購券,吸引更多消費者下單體驗,拓寬經營範圍、吸引門店新客、降低交易成本。

低成本線上獲客讓商戶減少了對地理位置的依賴,不再局限於核心商圈、黃金地段,減少房租成本。很多興趣培訓班、劇本殺店開在寫字樓,就是因為消費者可以通過平台發現附近門店,地理位置不好的門店也可以成為「旺鋪」。

這也是實體門店在進行數字化的升級之後,大大拓寬了店鋪的服務範圍和半徑,帶來了額外的效益。

做好服務,不再眼紅雙十一

雙十一消費狂歡經歷了15年的快速發展,電商促消費的邊際效應在減弱。年輕人越來越習慣從全國的、線上的、一次性的大額消費,變成區域的、線下的、多次的小額消費。

傳統實體門店大多存在一個問題,就是商家缺乏營銷意識,只能局限在「老式促銷手段」,例如轉發朋友圈贈送小禮物等。換句話說,實體門店跟更為龐大網際網路用戶存在脫節。

但消費者對於「快捷購物」「低價購物」的需求依然存在,想要看得見摸得著的商品,以及享受當面退換貨的便利。

藉助美團本地零售平台的即時履約服務,把需要2-3天才能送達的快遞,縮短到30分鐘送達或次日達的即時零售,單從地理位置上看,就已經更接近消費者。

同時,部分商家還在嘗試社區電商、本地生活直播等銷售渠道。

美團直播間以門店周圍三公里的主力消費人群為主,直播流量更精準,平台用戶天然帶消費屬性,下單及核銷的轉化率遠高於其他平台。並且購買過一次後,線上流量更快成為線下客流。

消費者購物時更追求確定性和體驗感,更重要的是,他們意識到本地門店也在參與雙十一,直接通過外賣平台購買更方便和快捷。很多人善於使用美團或地圖類軟體,尋找附近的優質小店,雙十一在本地門店線下消費時,也會問一嘴店裡有沒有促銷活動。

美團

實際上,隨著消費升級,消費者的購物偏好早已經重新回歸於本地。隨著消費結構改變、本地零售基建完善,實體門店的數字化進程加快,不用再眼紅專屬於線上的雙十一。滿足本地即時需求、服務性需求的外賣電商、社區電商等,與傳統的快遞電商形成差異化競爭。

這個過程中,商家對平台的依賴變小,實體零售的馬太效應減弱,迎來洗牌機會。未來的雙十一,不是某一天的全國網店線上比拼價格,而是長期的區域性線下門店比拼服務。紮根本地,積極擁抱線上新業態,做好社區服務的實體門店將收到回報,搶回失去的市場份額。

對實體商家來講,實現長期主義的經營,會比一個雙十一來得有意義的多。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83a8bb6145c7f284bdb371deff268fa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