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說「水」是最堅硬的物質?

2022-06-25     人文傳媒網

原標題:為什麼說「水」是最堅硬的物質?

在自然界中,水似乎是最柔軟的物質,但從中華傳統文化的角度來思考,其實「水」也是最堅硬的物質。

抽刀斷水水更流。

堅硬的物質碰到更為堅硬的物質的衝擊,恐怕都會受到不同程度的損害。而水呢?你用再堅硬的刀來砍,再鋒利的劍來劈也無能為力。水「至柔」,卻能夠「滴水穿石」。從中能體會到「剛」到了極處就是「柔」。在安徽廣德縣太極洞中有一塊像臥兔的石頭,被上面的水滴滴穿。明代文學家馮夢龍稱其為「天下四絕」之一。這很好地詮釋了水以柔克剛、鍥而不捨的精神。

所以我們可以這樣認為,水看似柔軟,其實最為堅硬。古人意識到了這點,在造字的時候,把這一內涵也融入到了字中。

我們來看「水」的篆書。「水」在陰陽五行當中屬陰,在《周易》中,「陰」是由兩條線段來代表的,就像這樣「--」。那水既然屬於「陰」,就應該都是由斷開的線段組成才對,可古人知道,水雖然看上去柔軟,但卻有堅不可摧的力量存在,所以把「水」這個字中間的線,變成了《周易》當中表現「陽」的一條線段,就像「——」,於是陰陽相結合的「水」字就成了現在這個樣子。

正因為「水」具有靈動的品格,所以它的內涵顯得特別豐富。

要實現前文提到的以柔克剛、滴水穿石,還要具備鍥(qiè)而不舍的精神。《荀子》中說:「鍥而舍之,朽木不折;鍥而不捨,金石可鏤。」

聯繫我們自己,有時候遇到事情還沒有做就已經說「不行」了,更別談什麼鍥而不捨了。我們應該堅信,只要方向沒錯,不要怕路途遙遠,慢慢來,有點滴水穿石的精神,總會有結果,最後我們也會對過程中的付出感到欣慰。

水在不斷地向東流,中間雖然有曲折,但水始終不放棄目標,就算遇到困難了,也會迂迴式地前進。無論怎樣,它的目標是非常明確的-向東流。

而我們有些人總是立志,但很快這個志向就消失了,或者說又找到了另外一個志向。還有些人不知道人生的方向,不知道自己到底需要什麼,沒有目標的生活必定是迷茫的。水告訴我們,目標要明確,只要找到了人生方向,就義無反顧,當然,這裡不包括錯誤地執著。

從山間流下的泉水,當遇到大石頭橫亘在面前時,水分開向兩邊流,這本是非常自然的現象,卻給了我們很大的啟示:遇到困難需要有點智慧,困難太大的時候,我們要懂得積蓄力量,等準備好了,再從困難頭上邁過去。

知難而進是對的,但沒有反思的知難而進,是莽撞的。我們可以試著用另外一種方式來對待,比如先暫時放一放,或者換一種策略來考慮,總之在沒有足夠積累的時候,應該稍微謹慎一些。這就像遇到一個難題,怎麼想也解不開,於是放下這道題,換一換腦子,做點別的事,也許從哪裡得來靈感就解決了這個難題。當積蓄的力量到達一定程度的時候,就能從石頭上面一躍而過。

水的適應能力極強,水注入容器中,自然隨物賦形,你方我就變方,你圓我就變圓。適應能力是人們建立個人與他人及環境之間的和諧關係的能力。人生中隨時都會遇到適應的問題,如果適應得快,就能很好地學習、生活、工作。如果適應得慢,就很有可能處於壓力與困惑當中,影響正常的學習、生活、工作。適應能力是需要鍛鍊的。只要你的心能夠修煉得好,其實外部環境變成什麼樣都不會影響到你。這就是古人為什麼讓我們修心的原因。

「人往高處走,水往低處流。」這句話前半句是在教育人要不斷地向前邁進,而後半句並不是在諷刺水不思進取。正是這後半句話讓我們懂得了,水能永遠處在低處,提醒我們要保持謙虛的品德。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7dd1ec847c69f0a5896b70035eed9a1e.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