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副業、養賽博女友,大模型被年輕人玩瘋了

2023-12-06     AI狐頭條

原標題:做副業、養賽博女友,大模型被年輕人玩瘋了

原創 | 字母榜

當與AI談戀愛都不再稀奇,年輕人用AI,玩得「越來越花」。

在2023年這一大模型元年,百模大戰之下,年輕人已經熟練應用AI做自己的「翻譯、法律顧問,甚至是AI醫生」,「持續發燒,嘗試AI問診後,根據診斷買了退燒藥,很快就退燒了。」97年的立青表示,AI不僅僅是他工作的輔助工具,還漸漸兼任了更多的角色。

「玩AI」的門檻也越來越低。「下載一款妙鴨APP,9.9元就能生成海馬體同款的證件照,AI幫我立省400元。」00後的大白表示,越來越多的小眾AI APP讓他不需自己登錄ChatGPT網站,就能通過APP「打開新世界」,「用AI換臉、AI配音,陳奕迅能唱英文流行歌,馬斯克能來一曲《孤勇者》。」

在2023年騰訊CoTech大會上,百川智能創始人王小川也指出,「AI大模型的機會是屬於年輕人的。」並指出在情感服務和健康等領域,AI大模型正爆發出不可忽視的能量。復旦大學計算機學院教授、MOSS系統負責人邱錫鵬則指出,儘管AI大模型熱潮正起,但是AI算力緊缺,國內的AI大模型仍有不足。

圖/騰訊CoTech大會 來源/騰訊提供

飛奔一年,大模型機遇與挑戰並存。而泡沫褪去之後,行業正在回歸理性。

A

會「整活」的年輕人,已經不滿足只讓AI為自己打工了。

「以前1000多頁的純英文資料得啃一個月,現在用ChatGPT,不僅幾秒鐘就能出翻譯版,還能為你生成內容摘要,不到半個月已經成了公司里的卷王。」97年的立青表示,自從「解鎖」了ChatGPT,從以前每周總要加幾天班,到現在到點下班,「ChatGPT是我的網際網路mentor。」

除了用AI為自己翻譯文獻、整理資料,甚至是寫一篇發言稿外,最近立青還嘗試了AI問診,「發燒了1天多都沒好,但是醫院急診排不上,和AI醫生描述了症狀後,確定了是病毒性感冒」,儘管面對AI醫生的診斷,立青頗為猶豫,但把診斷結果和搜索到的發熱症狀對應反覆驗證後,立青買了對症的退燒藥,最終「很快就退燒了」。

「不要問AI能幹什麼,你應該問,AI現在不能幹什麼。」

00後的阿奇則僱傭AI在小紅書為自己做「副業」,「AI一鍵生成文案,上傳的商品圖用Midjourney分分鐘生成雜誌風大片,不僅省了設計費和運營的時間,完全是0成本創業,而且效果也不錯,」而除了用AI開店之外,阿奇還利用信息差為其他小紅書店鋪做起了代運營,「一個號每月用AI批量生成,兼職工資也有小3000元,做3個號就能月入過萬了。」

除了讓AI為自己「打工」之外,阿奇發現AI已經可以勝任「律師和會計」的角色,開了個人工作室後,剛剛畢業的他已經需要處理許多對公帳單,「怎麼交稅、怎麼合理避稅都讓人頭疼」,而這時,「AI問答就可以解答90%的問題。」

「AI太好玩了。」

和阿奇一樣,02年的大白興奮表示,最近他迷上了「AI換聲」,「只要輸入一段原聲,就能讓這個聲音匹配到任何歌曲上,有了AI,我可以讓陳奕迅唱Justin Bieber的歌,還能讓周杰倫唱粵語老歌給我聽,簡直太有趣了。」

AI配聲也延展出了更多的「鬼畜整活視頻」,在B站等視頻網站上,「特朗普和馬斯克大玩熱梗、伏地魔能用林黛玉的聲線唱《我真的還想再活五百年》,甚至,你可以讓本山大叔和范偉在《小時代》里談戀愛,想像無窮,創作根本不受限,網上衝浪的樂趣又增加了。」大白補充道。

在把AI「玩瘋了」之後,「母胎solo」的大白開始嘗試將AI培養為「賽博女友」。

「心情不好的時候,和ChatGPT聊天,會收到最耐心的回應,而對於所有無聊時的奇思妙想,它也會事事有回應,而且隨著我們溝通的次數越來越頻繁,我的喜好、性格越來越被了解,它的回應也更加精準,」大白道,「儘管我知道賽博世界永遠都無法成為現實,也不能替代現實中的人際關係,但是我卻感覺真真實實地網戀了。」

B

大模型狂奔一年後,AI正以一種前所未有的速度重塑產業,掀起變革新浪潮。

「2023年是大模型元年。」在騰訊2023年的CoTech大會上,王小川不無感慨。

繼ChatGPT橫空出世後,國內包括百度、阿里、騰訊、華為等科技大廠,以及科大訊飛,商湯科技等AI企業先後宣布進軍大模型領域,並紛紛推出自己的AI大模型。

此外,不少明星創業者也迅速入場,包括但不限於原搜狗創始人王小川,原美團聯合創始人王慧文、創新工場CEO李開復、前京東AI掌門人周柏文、出門問問創始人李志飛等等。

一眾科技公司和創業者都開始寄希望於藉助大模型重塑千行百業。邱錫鵬表示,在他與不少公司的接觸過程中,他發現許多公司的底層都已經開始應用大模型,對於公司而言,圍繞著某個開源或不開源的AI大模型,如果提供很好的個性化、定製化能力,由於參與者眾多,確實可以降低研發成本,包括標註數據等等,「現階段AI大模型的廣泛性非常好,可能比我們想像的應用速度還要更快」。

而在應用端,人工智慧開始呈現出越來越個性化的形態。從情感陪伴到「AI醫生」,AI顯現出了更多的可能性。

「(做AI創業)最先掙到錢的應用就是虛擬戀人了。」某AI投資人直言,由大模型驅動的AI聊天機器人,通過即時的交流讓AI女友/男友成了首批高日活的應用。而「叫好又叫座」的虛擬戀人,如今在國內外已出現包含小冰虛擬戀人(X-eva、小冰島、小冰虛擬男/女友等)、彩雲小夢、AI烏托邦、白小喵、EmoGPT等多款AI產品。

在豆瓣小組「人機之戀」里,有近一萬成員聚集分享與AI「談戀愛」「交朋友」的經歷。而在2023年,美國網紅卡琳·瑪喬麗推出的「CarynAI」,上線一周多已賺取7萬多美元。在情感陪伴賽道,AI的吸金能力,可見一斑。

圖/騰訊CoTech大會 來源/騰訊提供

在醫療健康領域,根據 Global Market Insights數據,2022 年全球醫療AI市場規模超過50億美元,並預計將以超過29%的年均復合增速增長至2032年的700億美元,而根據IQVIA數據,未來10年,預計中國醫療AI 市場空間將以超 30%的復合增速增長,AI醫學影像(CT、X光、病理、超聲等)和AI製藥將成為增長最快的細分市場。

在國外,ChatGPT和谷歌聯合打造了醫療領域大模型「Med-PaLM」。在國內,網際網路醫院平台醫聯也上線了AI醫生——MedGPT。據官方透露,醫聯MedGPT目前已經擁有近3000種疾病的首診能力,覆蓋80%以上的成年人疾病和90%以上的0-12歲兒科疾病,已經初步具備了全科醫生的潛質。

C

在ChatGPT推出一年來,從宏觀的商業大模型到具體的產品應用落地上,AI呈現出了更多的可能性。

但不容忽視的是,在AI大模型突飛猛進之際,纏繞其上的外界焦慮感仍然揮之不去。

「模型來了之後,全國人民或者全球人民心裡都很慌,個人怕失業,企業怕自己掉隊。這種情況下,但凡有一些技術力量的公司,通常就願意訓練一個模型出來。」王小川直言,如今AI大模型創業的最大矛盾,就在於企業往往只看到了AI大模型下的機會,在焦慮下「all in」行業模型,並且不斷投資訓練「自己的模型」,但是AI大模型不能止於花錢訓練,而要思考「如何用模型對外賺錢」。

盈利顯然是擺在一眾科技廠商面前的一大難題。

據外媒報道,儘管微軟推出的AI編程工具GitHub Copilot用戶量已高達150萬,並且會員月均費用為10美元,但平均每個月,微軟需在每個用戶身上補貼20美元,甚至最高達80美元,總月均虧損高達3000萬美元。而據SemiAnalysis首席分析師Dylan Patel統計,OpenAI只是維持ChatGPT的日常運行,預估每日投入成本便高達70萬美元。

百模大戰、千模大戰之後,仍在起步期的國內企業,儘管已經湧現出妙鴨APP等出圈的AI應用,但其商業化路徑仍然未能實現閉環。

另一面,某AI投資人告訴字母榜,相比不少開發大模型的公司們還在拚命挖掘大模型本身的落地價值,「賣水人」早已賺得盆滿缽滿。大模型的火熱使得AI算力告急,英偉達A、H顯卡漲幅200%已是常態,「近期英偉達消費級4090遊戲顯卡都漲了5倍,算力需求大漲,供不應求,價格上漲也不意外。」

此外,邱錫鵬指出,目前AI大模型仍有不足,要更好地滿足應用端需求,「還要做更高效果的架構,包括推理加速,訓練加速」。同時,AI大模型的對齊,即其安全可信,包括誠實性,如何讓大模型更好地符合人類的價值觀,也需要進行更多的關注。

更多AI應用的興起,也將給AI大模型帶來更多新的機遇和挑戰。這些都需要從AI技術的不斷進步中探尋解決之道。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7d06041d92473625d9ecbe336813f7e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