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0年,陳永貴主動辭職,提拔他的賈進才,後來過得怎麼樣?

2022-08-09     史鏡說

原標題:1980年,陳永貴主動辭職,提拔他的賈進才,後來過得怎麼樣?

1975年,陳永貴當選為副總理,成為副國級幹部。值得一提的是,陳永貴雖然身居要職,但他卻不領副總理的工資,而是堅持從大寨領工分。陳永貴曾經說過,自己始終都是一名農民,不能忘本,因此他一直拒絕領取副國級領導的工資。不過,在北京生活也需要花錢,考慮到陳永貴的實際困難,上級每月給他發放120元補貼,讓陳永貴沒有後顧之憂。

1980年9月,陳永貴主動辭去了職務,從此遠離了官場。辭職之後,陳永貴被安排在北京,不過,他其實更想回大寨,奈何這個心愿一直沒有實現。陳永貴雖然沒有回大寨,但是提拔他的伯樂賈進才卻一直生活在大寨。那麼,在陳永貴辭職後,賈進才過得怎麼樣呢?

中國有句俗話:「千里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說的就是人才可能經常出現,但能發現人才的伯樂卻不一定常有,而賈進才就是提拔陳永貴的伯樂。那麼,賈進才身上有什麼故事呢?他後來過得怎麼樣呢?

賈進才出生於1909年,山西昔陽人大寨村人,出生於一個貧苦的家庭,家裡經常吃了上頓沒有下頓。稍微長大後,為了謀生,賈進才開始給地主家當長工,不過,那個年代,長工經常受地主剝削,賈進才也厭倦了這樣的日子,他更渴望翻身當家做主。

1946年,賈進才加入了我黨,入黨之後,他在家鄉成立了農民互助小組,帶領群眾開展土地改革,從此翻身當家做主。1947年,賈進才成為大寨村的第一任黨支部書記,繼續帶領大寨村民自力更生,在嚴酷的自然環境下生存。

值得一提的是,在大寨村的土地改革過程中,賈進才身邊有一位「大將」,他就是陳永貴。當時陳永貴以被壓迫者的身份號召進行土地改革,貧農與僱農也終於有了自己的土地。看到身邊有這樣的「好苗子」,賈進才特別高興,不久後,他就介紹陳永貴入了黨。

隨著與陳永貴接觸增多,賈進才發現陳永貴身上有很多閃光點,比如是種糧的莊稼好手。當時大寨村的貧農與僱農雖然有了土地,但受限於自然環境,糧食的產量並不高。有一組數字可以說明,1952年,賈進才擔任大寨村書記時,每畝糧食的產量只有237斤,完全是靠天吃飯。

想到這裡,賈進才決定讓賢,他提拔陳永貴擔任大寨村的黨支部書記,讓他繼續帶領大寨村自力更生。賈進才果然是一名伯樂,他沒有看錯人,陳永貴擔任書記後立刻帶領大寨村民熱火朝天地乾了起來,他們在土石山上開溝造地,平整田地,蓄水保糧,抗旱防澇……大大提高了糧食的產量。截止1962年,大寨村的糧食產量已經達到畝產774斤。

作為發現陳永貴的伯樂,賈進才也成為大寨村的名人,並被周總理親切地稱為「老英雄」。1966年,賈進才甚至被邀請到天安門廣場參加國慶典禮。1980年,陳永貴主動辭職後,賈進才以特邀農業勞動模範的身份出席了在山西舉辦的勞模會議。1989年,他又以特邀農業勞動模範的身份出席了全國的勞模大會,賈進才也成為全國知名的勞模。

晚年的賈進才一直生活在大寨,過著平靜的日子,生活幸福。1996年,賈進才病逝,終年87歲。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75e49d588977e3c6eb24f108053fc5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