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經記者 孫磊 李碩
3月第四周(03.21~03.25),新能源汽車產業鏈個股出現分化。
根據Wind數據,新能源汽車、動力電池題材未能保持此前一周(03.14~03.18)上漲態勢,進入回調階段,題材走勢較此前一周分別下滑3.38%和4.91%。鋰礦題材走勢則繼續上升,較此前一周上漲2.41%。
公開數據顯示,3月碳酸鋰價格上漲勢頭開始放緩。供應端,鋰鹽廠基本恢復正常生產,並保持較高的開工狀態,疊加青海地區溫度回升,碳酸鋰總體供應量有所上行。需求端,下游磷酸鐵鋰板塊出現不同程度的檢修減產情況,使得採購需求稍有減緩。
生意社碳酸鋰分析師認為,目前隨著碳酸鋰產量的逐漸釋放,市場供需關係得到緩解。下游企業對高價碳酸鋰接受程度較為一般,市場博弈狀態仍將延續。受供需格局及情緒面影響,預計短期碳酸鋰價格將止漲維穩。
e數據
上周,股價漲幅居前的多為有色鋰概念股,包括湘潭電化(002125.SZ)、鹽湖股份(000792.SZ)、紫金礦業(601899.SH)、盛新鋰能(002240.SZ)等。
制表:每經記者 孫磊
其中,湘潭電化以周內股價上漲12.02%的成績領銜該榜單。3月24日,據electrek報道,特斯拉CEO馬斯克表示,特斯拉看到了錳基陰極在電池化學方面的潛力。而這使得錳一夜之間成為投資者眼中的「新黃金」,市場上錳概念股也應聲走強。當日,生產銷售電解二氧化錳的湘潭電化股價盤中快速上漲,收盤股價漲幅達4.12%。
位列榜單第二位的是特斯拉(TSLA.O),周內股價上漲11.62%。消息面上,特斯拉柏林超級工廠於當地時間上周二舉辦開業儀式,並向客戶交付首批30輛Model Y電動汽車。當日,特斯拉股價大漲,盤中一度升至997.8美元/股,漲幅超過8%,特斯拉市值也重回1萬億美元以上。
德國工廠正式運營後,Wedbush發布研報表示,維持特斯拉「跑贏大盤」評級,目標價1400美元/股。分析師Dan Ives表示:「我們將特斯拉柏林超級工廠的運行視為特斯拉在過去十年中最大的戰略舉措之一,隨著越來越多的消費者積極走上電動汽車的道路,未來幾年應該會進一步提升其在歐洲的市場份額。」
鹽湖股份則以周內股價上漲9.56%的成績位列榜單第三位。3月25日,鹽湖股份午後沖高後迅速回落,截至收盤上漲0.96%,報31.63元/股,周內整體上漲8.47%。盤後數據顯示,鹽湖股份共發生16筆大宗交易,總成交2048萬股,成交金額6.4億元,其中,機構帳戶買入1368萬股,成交金額4.28億元。
消息面上,鹽湖股份與中國移動青海公司舉行戰略洽談,雙方就促進聯合實驗室建設、業務合作等相關事宜進行探討並簽訂了合作協議。
值得一提的是,板塊個股走勢上,鹽湖股份與天齊鋰業(002466.SZ)走勢相仿,在上周一、周二維持漲勢,周三遭遇回調,周四、周五繼續上漲。天齊鋰業上周股價上漲了3.54%。
跌幅方面,新泉股份(603179.SH)股價周內下跌11.36%,坐上「副班長」的位置。數據顯示,上周5個交易日,新泉股份股價分別下跌2.32%、2.38%、0.45%、1.62%、5.08%。財報數據顯示,2021年第四季度,公司單季度主營收入13.49億元,同比上升20.63%;單季度歸母凈利潤6357.51萬元,同比下降28.6%;單季度扣非凈利潤6716.98萬元,同比下降22.18%。
制表:每經記者 孫磊
小康股份(601127.SH)上周股價則下滑11.10%。數據顯示,上周5個交易日中,小康股份有4個交易日股價出現下滑,分別下跌3.03%、5.46%、3.50%、0.13%。值得注意的是,在上周,小康股份連日出現大宗交易。其中,3月23日,小康股份成交300.00萬股,成交金額1.224億元。
法拉電子(600563.SH)上周股價下跌10.62%。數據顯示,北向資金3月25日凈賣出法拉電子9.33萬股,占當日成交量比例為6.11%;近5日累計凈賣出41.92萬股,近30日累計凈賣出45.28萬股,分別占同期成交量的8.78%、0.92%。
同時,法拉電子年報顯示,2021年的公募基金收益冠軍崔宸龍旗下的前海開源公用事業、前海開源新經濟靈活基金,一年內共增持987萬股法拉電子股票,占總股本的4.39%。但廈門市國資委100%控股的廈門建發集團有限公司卻在2021年減持了612萬股,目前仍持有1182萬股,在總股本中的占比為5.25%。
區間凈主動買入額方面,包括比亞迪(002594.SZ)、紫金礦業(601899.SH)、鹽湖股份(000792.SZ)、天齊鋰業(002466.SZ)、贛鋒鋰業(002460.SZ)等鹽湖提鋰及鋰電個股備受關注。
制表:每經記者 孫磊
據悉,隨著檢修結束及天氣回暖,很多企業的碳酸鋰日產量有所上升。上海鋼聯新能源事業部鋰業分析師曲音飛就目前鹽湖提鋰企業情況分析稱,春節檢修企業已於2月中下旬恢復正常生產,但目前鹽湖地區仍受天氣影響,3月份碳酸鋰產量僅小幅上漲。而按照以往經驗,鹽湖提鋰企業可能從4月份就會有提量的情況。
市值排名方面,上周A、H股新能源汽車產業鏈相關個股排位出現變化。其中,恩捷股份(002812.SZ)和上汽集團(600104.SH)實現排名的互換,鹽湖股份(000792.SZ)上升一位,小鵬汽車-W(9868.HK)再度回到榜單中。
制表:每經記者 孫磊
市值變化方面,排名市值前十的企業中有半數實現了市值增長。其中,鹽湖股份以市值漲幅9.56%的成績領銜。而在市值跌幅方面,恩捷股份市值蒸發較多,跌幅為9.51%。
e大事
1. 2025年燃料電池車輛保有量將達5萬輛
3月23日,國家發展改革委、國家能源局聯合印發《氫能產業發展中長期規劃(2021-2035年)》,明確了氫能在我國能源綠色低碳轉型中的戰略定位、總體要求和發展目標。《規劃》提出,到2025年基本掌握核心技術和製造工藝,燃料電池車輛保有量約5萬輛,部署建設一批加氫站,可再生能源制氫量達到10~20萬噸/年,實現二氧化碳減排100~200萬噸/年。到2030年,形成較為完備的氫能產業技術創新體系、清潔能源制氫及供應體系,有力支撐碳達峰目標實現。到2035年,形成氫能多元應用生態,可再生能源制氫在終端能源消費中的比例明顯提升。
2. 年內已有超20家新能源車企宣布漲價
據不完全統計,受原材料價格上漲、新能源車補貼退坡等影響,今年以來已有超過20家新能源車企宣布漲價,涉及造車新勢力、自主、合資、進口品牌的超40款車型。全國乘用車市場信息聯席會秘書長崔東樹表示,今年以來,由於原材料漲價導致動力電池價格上漲的速度大大出乎業內預期,此前很多車企與電池供應商的年度供貨協議價格鎖定較低,車企壓力並不突出。但是部分電池企業今年改變了價格談判規則,價格改為每季度談判,並有價格開口,因此在動力電池漲價後簽訂新訂單的車企壓力非常大,只能通過漲價來緩解成本壓力。
3. 蔚來汽車2021年營收361.4億元
3月25日,蔚來汽車發布了其2021財年未經審計財報。財報顯示,蔚來汽車2021年營收為361.4億元,同比增長122.3%;全年整車銷售毛利率為20.1%,同比提升7.4個百分點;全年凈虧損為40.2億元,同比收窄24.3%。對於2021年全年營收快速增長原因,蔚來董事長李斌解釋稱,這主要得益於蔚來旗下新車交付量的提升。官方數據顯示,蔚來在2021年共交付約9.14萬輛新車,較2020年4.37萬輛的交付量增長了109.1%。
4. 特斯拉柏林工廠投產預計年產能50萬輛
北京時間3月22日,原計劃於2021年7月投產的特斯拉柏林超級工廠正式開業,並交付了30輛Model Y。值得注意的是,這是特斯拉在全球的第四座超級工廠,也是繼上海超級工廠之後的第二座特斯拉海外超級工廠,預計年產能可達50萬輛。據New Street Research研報,在柏林和德州工廠的幫助下,特斯拉在2022年可以交付150萬輛新車,而2021年特斯拉的全球銷量為93.6萬輛,如果產能跟上,意味著特斯拉今年或將完成同比60%的增速。
5. Stellantis與LG新能源組建合資公司
3月23日,Stellantis集團和LG新能源宣布,雙方已簽署具有約束力的最終協議,將以合資的形式共同建立加拿大境內第一家大型電動汽車電池製造廠。合資公司將投資逾50億加元(約合41億美元),生產先進的鋰離子電池單元和模塊,以滿足Stellantis集團在北美地區的大部分汽車生產需求。工廠的建造計劃於今年晚些時候展開,預計工廠將於2024年第一季度投產,目標年產能超過45GWh。
e點評
國海證券分析認為,2022年以來,各車企陸續上調旗下新能源汽車售價以應對成本上漲的壓力,漲幅普遍在5%~15%區間。但漲價不影響新能源車發展大趨勢,參考豪華車市場零售量及價格指數歷史走勢,折扣收窄對終端銷量短期內會造成一定影響,但提價往往只影響消費者短期決策。從中長期看,消費者心理價位預期也將隨市場價格整體環境變化而改變。但漲價潮或成為對新能源汽車市場的一次洗牌,市場份額將向優質品牌進一步集中。
產業鏈方面,華安證券認為,支撐本輪鋰價上漲的基本面核心在於需求端結構改變和成長邏輯顯著,供給端瓶頸在資源領域,供需錯配主導了鋰價中樞持續處於高位。在價格變化、成本傳導的過程中,市場供需關係才是鋰價的決定性因素。預計2021~2023年,鋰供給短缺為1.0、1.4和0.8萬噸LCE(碳酸鋰當量),且庫存處於低位,供給端樂觀預計增速小於中性預計需求端增速,鋰供給或成為中下游產能釋放的決定性因素,鋰價高位持續性有堅實基本面支撐,利潤將進一步向上游轉移。
制表:每經記者李碩(數據來源:綜合Wind、東方財富截至3.27)
上周重點關注電池鋁箔領域個股,招商證券分析認為,電池箔主要用於鋰電池正極集流體,可降低電池內阻、提高電池充放電效率和使用壽命。目前電池箔需求增長主要受新能源汽車拉動,同時看好穩增長背景下,儲能領域超預期增長。預計全球電池箔需求量在2025年達到74萬噸,年復合增速37%。目前電池箔平均售價4萬元/噸,據此測算,2025年電池箔市場空間在296億元左右。同時,電池鋁箔還受益於鈉電池量產落地,因鈉電池正負極均使用鋁箔,用量是鋰電池兩倍以上,屆時電池箔市場需求或將二次擴容。
天風證券認為,鼎盛新材(603876.SH)2009年率先切入鋰電池鋁箔領域,完成國產替代,2010年將新能源動力電池箔投入市場,2016年動力電池箔產銷量突破萬噸,發展至今已成為行業龍頭。目前公司電池箔下遊客戶涵蓋寧德時代、SKI、LG新能源等國內外主要電池生產廠商。由於行業比較看重合作關係,因此鋁箔廠通過認證後,一般不會輕易更換,且優質穩定的客戶可以幫助公司積累生產經驗、提高設備投放速度以及穩定批量生產,預計公司2022年電池箔產量可達15萬噸。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753d32a8096dc864e4db24bf8dd84af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