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擬2035年全面建成新材料大數據中心體系

2024-10-31     北京商報

10月30日,工信部等三部門聯合印發《新材料大數據中心總體建設方案》(以下簡稱《建設方案》),通過「材料+數據」助力新材料原始創新,服務新材料企業發展。《建設方案》提出,計劃到2027年,搭建形成「1+N」(1個中心主平台、N個數據資源節點)的新材料大數據中心架構體系,形成30個以上數據資源節點、30項以上材料大數據算法軟體和工具、20種以上典型關鍵材料和產品的數據賦能應用示範。到2035年,新材料大數據中心體系全面建成並穩定運行,數據規模進入國際第一梯隊。

《建設方案》從搭建新材料大數據中心架構體系、建立數據流通應用技術體系、優化新材料大數據技術應用生態三方面提出8項具體舉措。

其中,《建設方案》提出,將建立中心主平台,建立統一的數據標準規範體系、分類分級的數據安全保障體系、無償共享和有償使用相結合的數據管理共享機制;牽頭遴選一批算力中心,支撐新材料大數據中心穩定運行。

聚焦先進鋼鐵材料、先進有色金屬材料、先進石化化工材料、先進無機非金屬材料、高性能纖維及製品和復合材料、前沿材料等6個材料領域,以及1個材料綜合應用領域,分科技、產業和計算三類,支持建設數據資源節點。

《建設方案》還明確,要優化新材料大數據技術應用生態。研發關鍵技術和軟體。開展大數據技術研發和安全可靠軟體開發,創新突破和持續輸出材料大數據關鍵技術和軟體。

同時,實施應用示範。開發成分優化、工藝改進等數據產品,開展關鍵材料數字化研發、生產、應用中的典型場景打造,推動材料大數據、人工智慧、區塊鏈技術等融合發展。

《建設方案》提出三方面的創新管理機制,支撐新材料大數據中心長期運營。其中提出,研究建立數據資源節點分級會員制度,確定對非公共屬性數據產品和服務的會員級別權限,構建數據資源節點內部評價和退出機制。

在運營模式上,新材料大數據中心主平台堅持公益性服務為主,向社會免費提供具有公共屬性的材料數據查詢、軟體開源等基礎產品,共享統計分析數據等。同時,可根據發展需要探索商業化運營模式,加強技術推廣、產品開發、標準服務、戰略諮詢、認證培訓、會展交流、專利布局等活動。

為保障文件有關部署順利推進,《建設方案》還明確,將構建以企業投入為主體、金融機構為支撐、社會資本為補充的資金投入模式。支持新材料大數據中心通過股權、債權等方式吸引社會資本。鼓勵相關政府投資基金按市場化原則予以積極支持。支持新材料大數據中心符合條件的相關企業上市融資。

同時,鼓勵新材料大數據中心結合實際,建立健全股權、期權等人才激勵和獎勵機制。加大材料領域相關人才政策向新材料大數據中心傾斜。

下一步,工信部、財政部、國家數據局將會同相關單位加強統籌協調,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建立多元化資金和數據渠道,加強人才激勵、培養和引進,強化數據安全和智慧財產權保護運用,紮實推進新材料大數據中心建設。

綜合報道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7055af5d59aa15c2e0dd41c962015bf4.html














「法巴」魅影

2024-1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