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來源:小十點(ID:sdikid)
最近,嗯哼剃了個寸頭,馬上就登上了熱搜。
視頻中,他頭頂著一本書,正在專心站軍姿,表情看起來嚴肅又認真。
一眾網友紛紛點贊轉發,感嘆一向軟萌的嗯哼已經是大孩子了,真是顏值和情商一個不落下,遺傳了爸媽的好基因。
難怪一個網友「吐槽」說,霍思燕杜江,你們是怎麼把孩子養成這樣的啊?!
養得這麼優秀,真是羨煞旁人!
正如一句話說的好,一個孩子能不能成才,看他的父母就知道了。
好的父母就像是一座學校,塑造孩子未來。
好的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師,幫助孩子在成長的路上,每一步都走得安心從容。
慢養孩子,讓孩子自然成長
在霍思燕杜江對嗯哼的教育中,看到了一個字,那就是——慢。
當嗯哼不願意分享玩具給其他孩子的時候,霍思燕不強迫他,她能理解孩子暫時不願意,她有耐心慢慢等。
當周圍的小朋友都去幼兒園了,因為嗯哼的發育比其他孩子慢,他們就決定讓嗯哼晚一年上幼兒園。
當嗯哼和其他小朋友吵架了,杜江先不跑過去馬上處理,讓嗯哼自己學會和別人相處。
正是因為他們的慢,才養出了一個懂得給媽媽買熱咖啡,給爸爸撐傘暖心懂事的嗯哼。
在這個父母焦慮、孩子壓力大的社會下,「快」已經成為常態,而這種「慢」,顯得尤其可貴。
這份「慢」的背後,不是放任孩子,而是尊重孩子自己的生長節奏。
讓孩子有機會在不斷的練習中成長,找到更好的自己。
知道孩子不夠熟練,願意給他機會讓他慢慢練習。
曾看過一個故事,女人去路邊買花,賣花的是一位奶奶帶著小孫子,大約5歲的樣子。
阿婆把花挑出來,把花遞給了小孫子,然後自己去找錢了。
而孩子很慎重地接過了花,努力地在打個蝴蝶結,繩子穿來穿去,始終沒能打出蝴蝶結。
這時阿婆就催他,罵他怎麼這麼慢。
而她只是溫柔地說:「阿婆,沒關係,讓他慢慢來。」
孩子是慢慢長大的,要給孩子空間和時間,去明白成長的真諦。
正如一首詩中所寫的:
我的孩子,我希望他3歲時,是3歲時的樣子;4歲時是4歲時的樣子。
人生是長跑,讓孩子慢慢來,慢慢跑。
父母相愛,給孩子滿滿的安全感
杜江寵老婆這件事,已經不是新鮮事了。
最讓我感動的是,平凡日子裡面的相濡以沫。
「我不用想也知道,通常我收工,很晚回來,他一定會等我。」
懷孕的時候,杜江貼心地幫霍思燕抹精油說:「我不會讓你長一條紋。」
霍思燕想喝雞湯,杜江就凌晨在網上下單,買最新鮮的走地雞。
嗯哼惹媽媽生氣的時候,他會說:「媽媽是老大,媽媽生氣了,比我生氣還嚴重,只要媽媽說話,我半個小時就到家。」
心理學家武志紅說過:「父母是孩子最大的命運,如果父母相愛,孩子會充滿幸福感。」
健康的家庭關係中,夫妻關係是第一位,只有夫妻關係和諧,父母才能同心協力養育孩子,傳遞給孩子愛的能力。
恩愛的父母,是孩子的精神支柱,無論未來生活多麼艱難,內心依然充滿陽光。
知乎上有個問題,孩子最怕的一句話是什麼?
最高贊的回答是:「要不是因為你,我和你爸/你媽,早就離婚了。
這句話的潛台詞是,我過得不好,都是你的錯。
父母在婚姻里的不幸福,會成為孩子人生的「隱患」。
因為她會覺得,父母的不幸福是自己造成的,自己沒有資格快樂。
等孩子長大了,面對親密關係害怕被傷害,面對喜歡的人自卑不敢去爭取。
活成了別人口中沒有安全感的人,這一種匱乏感,終生無法自愈。
父母善於表達愛,孩子更自信
不知道你有沒有想過,你對孩子付出的一切,孩子真的知道嗎?
孩子是不是不愛跟你聊天,不愛跟你說話?
孩子能感受到你的愛嗎?
作為被傳統觀念養大的一代,我們羞於說愛,更不會跟自己的父母孩子擁抱,親吻,不由自主地覺得彆扭。
而為人父母,重要的不是付出了多少,而是讓孩子知道你有多愛他。
孩子知道你愛他,才能更自信更有底氣地成長,勇敢地嘗試,活出自己想要的樣子。
因為他知道,無論將會面對什麼樣的風霜,家永遠是最溫暖的港灣。
杜江霍思燕這一家人,最不吝惜的就是多跟孩子說愛。
霍思燕會告訴嗯哼:
「在做完B超的時候,看到你的照片媽媽就哭了,你爸爸把你人生中的第一張照片,放進自己的錢包里,你就知道爸爸媽媽有多愛你。」
嗯哼會突然問杜江:「你愛我嗎?愛我嗎?」
杜江毫不猶豫地說:「我超愛你。」
多跟孩子說愛,換來的是孩子加倍的愛意。
不吝嗇跟孩子說愛,愛意就能在家中流動,成就幸福的生活。
很多家長會抱怨,孩子越大越不愛跟自己說話了。其實是在孩子還小的時候,你就把孩子推開了。
我怎麼生了一個你這樣的孩子?天天惹我生氣!
怎麼這麼笨,說了那麼多次都不懂。
你看看別人家的小孩,都不讓父母操心的!
孩子在你的言語中,看到的不是愛,而是傷害。
當孩子有了獨立的力量,就成為了那個被孩子屏蔽朋友圈的父母,等於「失去」了孩子。
如果在孩子幼時沒有跟他建立愛的連結,那孩子成年後是難以追回的。
一個幸福的家庭,是有範本的。
我們不必羨慕別人,因為只要我們做到了跟他們一樣,全身心接納孩子,終究孩子會用自己的行動回報你的肯定。
認同紀錄片《鏡子》的一句話:
每個孩子生下來都是一張白紙。父母就是作畫的人,白紙變成什麼樣,關鍵在父母。
一個優秀的孩子,背後站著優秀的父母,願我們都能做好自己,做孩子人生路上的擺渡人。
編輯:佳佳
作者:青豆
本文來源小十點(ID:sdikid),專業實用的育兒乾貨,睡前故事,親子閱讀,美媽提升,精選好物。集結專家及辣媽,讓帶娃變得輕鬆好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