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戰英軍的劉易斯機槍:明明是一挺機槍,為何長得卻像一門炮?

2023-01-14     不正經的軍棍

原標題:一戰英軍的劉易斯機槍:明明是一挺機槍,為何長得卻像一門炮?

早期輕機槍領域裡,劉易斯機槍算是最拉風的存在,明明這貨是一挺輕機槍,然而從外形上看,這貨卻長得像是一門炮,看上去屬於是比較彪悍的那種。今兒來聊聊劉易斯機槍的那點事,以及這貨為啥長得像一門無後坐力炮。

研發劉易斯機槍的原因,是那個時期的火力輸出都是非常不便的重機槍,而步兵班裡那些吃瓜大兵,都還拿著打一發拉一下的栓動步槍,火力非常薄弱。這個時候,步兵需要一挺機槍,能抱著跟著步兵班行動,而且能夠隨時部署的,重機槍明顯不適合。當年德國佬在MG08機槍的基礎上,弄了個憨憨MG08/15,非常笨重。

都知道劉易斯機槍的設計者是艾薩克·牛頓·劉易斯上校,但是劉易斯機槍其實是劉易斯從前人的基礎上改進而來的,劉易斯機槍的前身是一個叫薩繆爾·麥克萊恩的醫生在二十世紀初期設計的一款麥克萊恩自動步槍,但是這款槍毛病也是挺多,沒人用。等到1910年的時候,劉易斯接到公司任務,要求其設計一款輕量化的氣冷機槍。劉易斯在麥克萊恩自動步槍的基礎上,開發的劉易斯機槍(麥克萊恩的公司破產之後,資方請去了劉易斯)。

麥克萊恩自動步槍

劉易斯機槍採用的是長行程活塞+槍擊旋轉閉鎖的原理,這個原理放到現在都是輕機槍的主流原理。從這點上看,麥克萊恩其實是個才華橫溢的設計師,雖然這貨沒有一款槍被軍方採納。

而劉易斯機槍是沒有復進簧這麼個東西的,是通過齒輪驅動槍機框復進的。槍機後坐的時候,槍機框後坐,驅動齒輪旋轉,等槍機框後坐到位,再由齒輪裡面的盤簧驅動齒輪旋轉,然後將槍機框給推回去。

劉易斯機槍的供彈機構是比較有意思的,這是劉易斯機槍非常獨特的一點。雖然也是彈盤供彈,但是內部並不是靠發條驅動的,而是靠槍機驅動供彈的。彈盤中心有一個圓形的空心,供彈口上方有一個彈盤柱,彈盤是插在彈盤柱上面的,這樣做的目的是讓彈盤可以旋轉,而劉易斯機槍的彈盤外沿上的小方格,就是為了讓機槍的供彈機構推動旋轉用的。

劉易斯機槍彈盤下面是敞開的,子彈是卡在彈盤裡面的。在槍身上有一個供彈機構,主體是一個供彈臂,是一個弧形設計,這個供彈臂下方是有一個驅動槽,槍機的尾部有一個凸筍,凸筍卡在這個驅動槽裡面,槍機往復運動的時候,可以驅動這個供彈機構左右擺動,左右擺動的目的就是驅動彈盤旋轉。

具體驅動彈盤旋轉,是由三個棘爪完成的。其中一個安裝在供彈臂上方,另外兩個分別位於機匣左右兩側。安裝在供彈臂上方的供彈棘爪(feed pawl),供彈棘爪卡在彈盤外沿的槽內,在槍機後坐過程中驅動供彈臂向左運動的時候,將彈盤向左側推動旋轉,槍機復進的時候,供彈臂向右運動,供彈棘爪解脫,然後再等槍機後坐的時候,推動下一格旋轉。

而另外兩個棘爪,位於左側的名為停止棘爪(stop pawl),在供彈棘爪驅動彈盤旋轉的之後,由這個棘爪卡在下一格上,將彈盤卡住,便於槍機復進的時候供彈。而右側的棘爪也是起到限位作用,英文叫回彈棘爪(rebound pawl),其實應該是防回彈棘爪,這個棘爪的作用是,在供彈棘爪推動下一格之前,供彈棘爪和停止棘爪都是從彈盤上解脫的,這個時候要避免彈盤反向旋轉,所以用這個棘爪將彈盤卡住,防止其反向旋轉(畢竟已經轉過去的方向已經沒子彈了)。

劉易斯機槍的「炮筒子」其實是機槍的散熱裝置,那會兒自動武器沒那麼發達,最成熟的散熱裝置就是水冷套筒,而水冷套筒又非常笨重,類似MG08/15那種憨憨是非常不實用的,是非常笨重的。

劉易斯那個「炮筒」是氣冷套筒,套筒外沿位於槍管前端,等於是套筒完全包著槍管,內部是有一條條鋁片。射擊的時候,槍口噴熱氣,然後從「炮筒」後方通過氣壓差進入冷空氣,冷空氣沿著鋁片通過的時候,將槍管的溫度帶走,以此達到給槍管降溫的作用。

但是後來的事實證明,劉易斯機槍的這個強制風冷系統是個非常多餘的設計,沒有這個套筒,劉易斯機槍一樣能正常工作。之所以出現這種情況,主要還是當時槍管散熱還是個啟蒙階段,尤其是氣冷機槍,在此之前流行的還都是水冷重機槍。後來的機槍給槍管散熱,也都是增加散熱片,去增加散熱面積去降低溫度,非常典型的就是捷克式輕機槍,而捷克式輕機槍後來的布倫機槍,乾脆給散熱片也都去掉了,一樣正常工作。

劉易斯機槍誕生之後,總共生產了四挺原型槍去軍械部測試。但是測試中,說了算的軍械部長威廉·克羅茲和劉易斯不對付,導致測試中的那些高官們,把劉易斯機槍一頓吹毛求疵的批鬥,最後這挺機槍沒能進入美軍。而劉易斯上校本人,在美軍辭職,帶著四挺原型槍去了歐洲,建立了自己的劉易斯自動武器公司。

後來一戰爆發,英軍大批量採購,成了英軍的制式武器。甚至後來德國人繳獲了也是非常喜歡,在軍隊自己裝備。隨著一戰的持續,這挺機槍也是徹底的舉世聞名了,美國佬錯過了這樣一挺機槍。

整體上看,劉易斯機槍的問題蠻多的,笨重、過於複雜之類的問題都是存在的。但是這挺機槍卻是在1911年誕生的,輕機槍屬於啟蒙階段,而在這樣一個時期,劉易斯機槍這種可伴隨步兵班組作戰的機槍,已經是非常優秀了。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68f38dc18bd7e0d89ade0f4ad069b3ca.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