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來源:pixabay
防曬悖論。
撰文 | 黃雨佳
審校 | clefable
皮膚癌是全球範圍內最常見的惡性腫瘤之一。世界衛生組織(WHO)發布的數據顯示,僅2020年,全球就新檢出超過150萬例皮膚癌患者,並有超過12萬人死於這種病症。在我國,皮膚癌的發病率正以每年遞增的趨勢上升。惡性黑色素瘤(皮膚癌的一種)的發病率,從1990年的每10萬人中0.31例增長到了2019年的每10萬人中1.19例,三十年間增加了近3倍。
統計數據表明,大約65%的黑色素瘤和90%的非黑色素瘤皮膚癌都與紫外線暴露有直接關係。因此,減少紫外線對皮膚的照射是預防皮膚癌的關鍵策略之一。防曬霜作為我們生活中常用的防護手段,使用人群日益增多。可是,既然使用防曬霜的人越來越多,為何皮膚癌的發病率也在不斷升高呢?
1990-2019年我國惡性黑色素瘤發病率隨時間的變化趨勢|《中華疾病控制雜誌》
2022年7月,來自加拿大多倫多大學的團隊研究了黑色素瘤的發病趨勢與防曬習慣之間的聯繫。他們招募了加拿大的95位成年人,通過線上和線下小組訪談的方式,了解他們的防曬習慣。
這些參與者來自加拿大的4個省份:新斯科舍省、愛德華王子島省、新不倫瑞克省以及紐芬蘭與拉布拉多省。在這4個省中,新不倫瑞克省的黑色素瘤發病率與加拿大全國平均發病率持平,紐芬蘭與拉布拉多省的發病率低於平均水平,而剩下2個省的發病率則高於平均值。
研究人員發現,儘管這些居民生活在不同省份,他們卻都會儘量避免在烈日當空的中午時分進行戶外活動,也不會通過曬日光浴等方式美黑。然而,他們使用防曬霜和其他防曬措施的習慣卻大不相同。
圖片來源:pixabay
在黑色素瘤發病率居高不下的新斯科舍和愛德華王子島,參與者普遍有更規律的防曬霜使用習慣。例如,一位參與者表示,自己的包里就放著防曬霜小樣,以備去海灘等不時之需。他們還會穿防曬服,戴上帽子和太陽鏡。發病率次之的新不倫瑞克的居民也會積極主動且始終如一地使用防曬霜,哪怕只是在戶外短暫停留。同樣,他們也會堅持物理防曬。
然而,在黑色素瘤發病率最低的紐芬蘭與拉布拉多省,參與者對防曬的態度卻截然不同。他們對太陽鏡不屑一顧,對戴帽子有著根深蒂固的反感,寧願選擇穿長袖衣服。至於防曬霜的使用,則完全取決於他們當下的活動是否會直接暴露於熱辣的陽光之下。
可見,越是黑色素瘤發病率高的區域,人們對曬傷和曬黑的健康風險也有更多認知。但奇怪的是,雖然新斯科舍、愛德華王子島和新不倫瑞克的參與者都很注意防曬,但他們在小組討論中聊到曬傷經歷的頻率也更高,許多人都談到自己曬傷後皮膚起水泡、蛻皮的痛苦經歷。
研究人員認為,這體現了「防曬悖論」(sunscreen paradox),一種早在20世紀90年代就為人所知的現象,即那些更了解紫外線暴露風險並採取防護措施的人,也會更頻繁也更長時間地暴露於陽光下,進而更容易曬傷。這些「防曬專家」以為自己做好了防曬措施,便有了一種虛假的安全感。然而,許多研究數據都表明,大多數消費者的防曬霜用量遠遠不足。
圖片來源:pixabay
根據美國食品和藥品管理局(FDA)的規定,測試防曬產品的防曬係數(SPF)時,應在每平方厘米區域內塗2毫克該產品。同時,FDA建議消費者在使用防曬霜時也應該按照這個量塗抹。但最近一項針對美國人的大規模問卷調查顯示,消費者的塗抹量普遍低於推薦值,面部和身體的平均塗抹厚度分別為3 mg/cm2和1.52 mg/cm2,中位數則分別為1.78 mg/cm2和1.35 mg/cm2。
如果達不到防曬霜建議的塗抹厚度,SPF值會大打折扣。一些研究表明,如果按照1 mg/cm2的厚度塗抹SPF為16的防曬霜,SPF會下降到4,如果按照0.5 mg/cm2的厚度塗抹,SPF則會直接下降到2。此外,塗抹防曬霜的手法也很關鍵,擦拭防曬霜而不是輕輕塗抹會導致SPF下降多達20%。也就是說,我們雖然塗了防曬霜,但很可能因為塗得不夠,或是手法不對,而達不到產品標稱的防曬效果。
當然,個人防曬習慣不是影響紫外線暴露的唯一因素,文化背景、職業和地理環境等多種因素也發揮了作用。研究發現,全球黑色素瘤的發病率與地理緯度呈反比關係——緯度越高,發病率越低。在加拿大的這項研究中,黑色素瘤發病率較低的紐芬蘭與拉布拉多省緯度也更高,這裡夏季平均氣溫僅8~16°C,晴天較少,還常常有雨和霧。而新斯科舍和愛德華王子島則有更多晴天,夏季氣溫更高(14~18°C),海灘活動也更為常見。
圖片來源:pixabay
那麼,我們怎樣才能科學防曬呢?
美國皮膚病學會(AAD)建議,在選擇防曬產品時,應優先考慮能夠同時阻擋中長波紫外線(UVA和UVB)的廣譜防曬霜,並確保其具有不低於30的SPF值,同時具備防水特性。在日常使用中,不論是炎熱的夏季還是寒冷的冬季,無論天氣晴朗還是陰沉,只要我們需要外出,就應在出門前15分鐘將防曬霜均勻塗抹於身體的裸露部分,包括腳背、頸部、耳朵和額頭等常被忽略的區域。
此外,使用防曬霜時一定不可吝嗇。根據估算,一名成年人按照標準塗抹全身大約需要28克防曬霜。同時,別忘了嘴唇的防護,使用SPF不低於30的防曬唇膏。外出活動後,每隔2小時需要重新塗抹防曬霜,如果游泳或是進行劇烈運動後出汗,應立即補塗。
除了塗抹防曬霜,還應採取其他防護措施。儘可能避免在中午時分直接暴露於陽光下,穿著具有紫外線防護係數(UPF)標識的服裝,選擇長袖衫和長褲,佩戴太陽帽和太陽鏡進行額外防護。特別注意,水面、雪地和沙灘這樣的環境會反射陽光,增加了曬傷的風險,在這些環境中要格外小心。
參考文獻
[1]https://www.who.int/zh/news-room/fact-sheets/detail/ultraviolet-radiation
[2]https://zhjbkz.ahmu.edu.cn/cn/article/doi/10.16462/j.cnki.zhjbkz.2022.07.003
[3]https://www.clinicalkey.com/#!/content/playContent/1-s2.0-S0733863514000266
[4]https://www.mdpi.com/2072-6694/15/19/4726#B32-cancers-15-04726
[5]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370-023-00608-z
[6]https://onlinelibrary.wiley.com/doi/full/10.1111/phpp.12099
[7]https://www.aad.org/media/stats-sunscreen
本文經授權轉載自環球科學(ID:huanqiukexue),如需二次轉載請聯繫原作者。歡迎轉發到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