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來三年,請主動給生活降級
主動給生活降級,
人生才能迎來新的轉機。
作者:洞見·安娜貝蘇
任正非曾在華為內部論壇發言時說:接下來3年,華為要將「活下去」作為主要綱領。
企業寒意陣陣,其中的個人也在頂著寒氣的侵襲,努力與生活周旋。
未來的幾年,普通人最好的應對方法,是主動給自己減負,給生活降級。
1
消費降級
前陣子,話題#一件事說明你消費降級#登上微博熱搜。
以前人們把炫富當潮流,現在流行的是各種花式「摳門」。
深夜蹲在便利店等一份三折便當,當作為第二天的早餐;
自己在家理髮,全身上下沒有超過100塊的衣服;
洗面奶牙膏擠不動了,用剪刀剪開,接著再用個三四次……
誰也不想摳摳搜搜過日子,但感受過失業危機,承受過意外侵襲的我們,開始活得無比清醒。
相比起買買買的暢快,握在手裡的存款,才是我們最大的安全感。
未來幾年,各種考驗依然在等著我們。
狠狠省錢,努力存錢,就是在不確定的未來,給自己攢一份確定性。
《極簡生活》一書提供了一個購物標準,買東西前自己3個問題:
我是否真的需要它?我使用它的頻率是多少?我現有的物品中,是否有東西可以替代它?
想清楚這幾個問題,就能幫你省下許多不必要的開支。
暢銷書作家哈維·艾克說:你管理金錢的習慣,比你擁有的錢財數目更重要。
管理金錢的第一步,就是要養成記帳的習慣。
你可以下載專門的記帳APP,或是微信記帳本頁面「記一筆」,來記錄你一天的開支。
然後每周或者每月進行復盤,看看什麼地方該花,什麼地方不該花。
當你清楚知道每一分錢的去處,自然能堵住出口,守住自己的錢包。
巴爾扎克說過:
對於浪費的人,金錢是圓的,可是對於節儉的人,金錢的扁的,是可以一塊塊堆積起來的。
學會省錢,你省的是風險;學會存錢,你存的是保障。
推薦幾個我親測有效的存錢方法:
百分比存錢法:每月把收入的10%存起來,強制儲蓄,雷打不動;
365存錢法:畫一個表格,每天挑1-365中的一個數字來存錢,一年後,能輕輕鬆鬆攢下66795元;
每周累計存錢法:一年52周,第一周存10塊,第二周存20……
以此類推,一年下來,也能存住一萬多。
消費有度,存錢上癮,晴備雨傘,飽存飢糧,才是未來3年最好的金錢觀。
2
投資降級
最近有個網絡熱詞「中產不要命三件套」:投資商鋪、辭職創業、全職炒股。
許多人對經濟形勢的判斷太過樂觀,盲目投資,最終連原本安穩的生活也賠了進去。
說兩個我朋友的故事。
一位朋友是深圳一家貿易公司的高管,年薪百萬。
妻子在家做全職太太,兩人育有一雙兒女。
去年,考慮到老大要上學了,他們想把手裡的小三房賣了,置換一套好點的學區房。
可房子遲遲賣不出去,夫妻倆著急孩子上學的事,就和朋友借了150萬,又貸款200萬買下了學區房。
不曾想他們剛買完房子,朋友就被裁員了,此後投了上百份簡歷都杳無音訊。
可他還有一大家子要養活,每月還有近2萬的房貸要還,離職的賠償也很快被花光。
曾經的中產精英,只得選擇斷供,四處借錢度日。
另外一個朋友,是大型銀行的技術專員,每月一萬多的工資。
但某天他聽一個朋友建議,投資了一個連鎖餐飲項目。
他花光自己40多萬的積蓄,還向3家銀行借了貸。
但後來疫情來襲,朋友的投資也打了水漂,虧光所有本金不說,還欠了銀行一屁股債。
作家連岳說:
投資的標準是,你要有本事先安置好家人的生活,此後還有閒錢,才能用來投資;
投資失敗後,還要保證家人豐衣足食,不能遵循這個標準,就會被投資害死。
投資的標準是,你要有本事先安置好家人的生活,此後還有閒錢,才能用來投資;
投資失敗後,還要保證家人豐衣足食,不能遵循這個標準,就會被投資害死。
未來幾年,各種不確定性依然存在,我建議你:
1. 清空負債,減少信用卡的使用頻率;
2.不要盲目投資,儘量選擇穩健的投資策略;
3.做任何事情都不要全押,卡上至少要有家庭儲蓄一兩年的生活資金。
3
就業降級
《涼子訪談錄》中有位35歲的受訪者,被大公司裁員後,收到一家資歷尚淺的公司offer。
他直言自己還有一些行業自尊心,還是想去更大的平台,就拒絕了。
他認為憑自己的資歷,找個跟之前差不多的公司不在話下,可現實卻是他投的簡歷回應者寥寥無幾。
大家應該都感覺到了,這幾年工作越來越難找。
台灣勞動部《勞工失業後再就業情形》就有調查數據顯示:
45歲以上職場人一旦失業,想要找到新工作平均得花6個月,還有33.6%的人找不到新工作或放棄不找了。
我身邊有失業的朋友,找工作時也是一再降薪,不求崗位對口,只求儘快入職,因為房貸不等人。
未來3年,就業形勢會更加殘酷,你需要遵循以下三個法則。
1. 先活下去再說
一朝失業,才懂什麼叫焦頭爛額。
沒有收入的日子,車貸房貸、孩子的教育支出、日常生活開支,樣樣都成了難題。
誠如俞敏洪所講:當一個人面臨生存問題,先活下去再說。
「只要這份工作不玷污你的人格,你再勞累再不喜歡,只要可以給你帶來一份收入,你可以先做。」
世道艱難,暫時苟著,並不丟人。
2. 珍惜現在的單位
今年1月,Google突然宣布裁員12000人,緊接著,IBM加入了裁員大軍,裁員3900人,3月底,微軟也宣布裁員1萬名員工……
在這個瞬息萬變的時代,如果你還班可上,其實就已經跑贏了大多數人。
所以,要珍惜現有的工作,善待你所在的單位。
一份按時到來的工資,能讓你維持生計,一份不錯的工作,可以為你遮風擋雨。
寒意尚未褪去之際,和現有單位一起抗住壓力,和同事抱團取暖,才不至於被凍僵。
3. 保持歸零心態
在找工作的心態上,你要拋棄走到今天為止你所有的成就、地位和光環。
大家總有「35歲焦慮」,是因為大家總認為自己應該越掙越多。
但是,年齡與成就並非線性關係。
前面跑得快,後面跑得慢,你會被後面的人超越,這是必然會發生的。
未來3年,什麼樣的人會活得很好?
熱愛變化,主動擁抱不確定性,勇於走出舒適圈的人。
願你在反覆歸零的狀態下,依然能充滿勇氣,義無反顧迎接下一個變化。
4
社交降級
英國作家普利斯特利說:
社交性聚會就是去不去你都會感到後悔的一種活動,不去也沒人注意你的缺席,去了就是參加一種虛情假意的遊戲。
社交性聚會就是去不去你都會感到後悔的一種活動,不去也沒人注意你的缺席,去了就是參加一種虛情假意的遊戲。
一場疫情,更是讓許多人在自我隔離中,逐漸發現了社交非必要性。
事實上,過度的社交不僅無法排解情感上的孤獨,無法帶來所謂的人脈,反而是一種自我消耗。
以後,請給自己的社交降級。
1. 不去無意義的飯局
當我們參加熱熱鬧鬧的飯局,以為在吃喝玩樂中就把人脈搞定了。
卻不明白,酒桌上的交情無法延伸到酒桌外。
熱衷於這種聚會,浪費精力不說,還會有一種「朋友遍天下」的錯覺。
等到現實的一個浪頭打過來,你才會明白,逢場作戲的友誼,根本不堪一擊。
2. 走出虛假的名利場
蘇芒在《芭莎》雜誌任主編時,每次與一眾名媛合照都站在C位。
可當她在時尚圈地位不保之後,別人發合照都會把她裁掉。
經歷過動盪起伏的人,更能懂什麼叫人走茶涼。
成年人的世界向來現實,自己沒有價值,所有的社交都是浮雲。
與其在名利場上費心攀關係,不如好好修煉自己的本事。
3. 遠離低層次圈子
周國平曾講:
「為了盡興而聚在一起的人,要麼債台高築,要麼百病纏身,最終往往不能盡興;
反倒是那些聚在一起吃苦的人,身體和心靈都得到鍛鍊,最終過得幸福圓滿。」
低層次的圈子,會不斷消耗你、腐蝕你,直到你沉淪其中;
融入更優秀的群體,才是成長的最佳路徑。
詩人里爾克說:哪有什麼勝利可言,挺住意味著一切。
生活的海域從不平靜,你要以穩健的姿態迎接風浪,挺過風浪。
未來3年,請捂緊錢包,低配慾望。
請相信,你對生活的每一次低頭,都是為了以後更好地昂首。
你當下的每一份積累,終將換來命運的厚待。
點個贊吧 ,與朋友們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