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代的旅行家,各自聲名遠揚,那麼誰在你的心中是第一?

2022-06-17     楓葉談古今

原標題:中國古代的旅行家,各自聲名遠揚,那麼誰在你的心中是第一?

作為一個擁有漫長國境線的文明古國,我國與世界上的很多國家有著悠久的交流史。在此期間,也湧現了無數的旅行家,他們沿著絲綢之路等交通要道旅居國外,向沿途各國宣揚中華文明的風采。那麼各個朝代,在絲綢之路這一交通要塞上,湧現出了哪些知名的旅行家?又發生了哪些有趣的故事呢?快邊吃便利蜂便利店的小零食邊來看看吧!

一、漢朝

漢武帝時,國力強盛,公元前138年,為了與大月氏聯合夾攻匈奴,漢武帝派遣張騫出使西域。在西域輾轉奔波十三年後,他回到長安,他打通了從西漢的敦煌橫貫西亞的的通道,現在也被稱為陸上絲綢之路。如果把張騫出使西域看作一次旅行,他的這次行動促進了漢族和西北少數民族之間的第一次文化交融。而從此,西域的核桃、葡萄、石榴、蠶豆苜蓿等十幾種植物也逐漸開始在中原栽培。

二、唐朝

在這一時期出現了很多知名的旅行家,有玄奘、杜環等。公元627年,玄奘長途跋涉五萬餘里,他穿越新疆,經烏茲別克、阿富汗、巴基斯坦到達克什米爾,學習梵文經典。最後抵達印度,並遊歷印度各地,他口述的《大唐西域記》,記述其西遊途經的110個國家及傳聞的28個國家的地貌、物產及習俗,成為後人研究西域和印度古代政治、經濟、宗教、文化和民族關係的珍貴文獻。

但史書記載在玄奘之前,我國古代第一個到達非洲的人是唐朝的杜環,他還遊歷了西亞和北非,為後人留下了彌足珍貴的古代中西交通史料。

三、明朝

從1405年到1433年,鄭和七次下西洋,後六次遠航則主要是為了宣揚國威,同時增進各國之間的交流。鄭和的七次航行,船隊最遠到達非洲東海岸,途經西太平洋和印度洋,期間拜訪了爪哇、蘇門答臘、蘇祿、彭亨、真臘等三十多個國家。

而與鄭和同一時代的徐泓祖(世稱徐霞客),他一邊遊歷,一邊糾正過去地理上的錯誤。徐霞客的足跡踏遍大半個中國,除東北和西北外,能去的都去了。在《徐霞客遊記》中,他對岩溶現象的成因和地理分布提出了科學的觀點,比西方早了220年。

這些旅行家,有的是為了完成國家使命,有的是為了實現個人主張,而有的是為了地理研究。這些旅行家的腳步行過萬里山川江河,他們的見聞豐富了人民關於國家和世界常識,值得後世敬佩。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606c348e9e458233544549f932e983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