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到中年:身處亂局,困於情局,活出格局
改變能改變的,接受不能改變的。
作者:洞見yangtuo
人到中年,如臨半坡。
事業時而受挫,家中麻煩不斷,還有各種人情世故,疲於應付。
但這就是人生,縱使再難,飯還是要吃,日子還是要過。
因為苦與難、人與情,都是無從迴避的。
我們總要在不太順利的境遇里,放大自己的心胸,過好自己的小日子。
01
身處亂局
前兩天重溫了影視劇《心居》,一開場,馮曉琴就亂作一團:
準備一家人的早飯,催促兒子上學,照顧家中老人需求,叮囑丈夫考試……
這是她的日常,更是千萬個中年人的生活寫照。
每天遊走於柴米油鹽,為車子房子奔波,還要照料老人孩子……
操心事一大堆,麻煩事一大摞,生活亂成一鍋粥,可即便如此,也只能硬著頭皮與生活交鋒。
藝術家于魁智被稱為京劇舞台上的「第一老生」,是京劇界的領軍人物。
但他40多歲時,生活也是壓力重重、慌亂不堪。
他奔走於北京、香港和瀋陽老家,一個人扛起三個家庭。
岳父岳母在香港,父母在瀋陽,他和妻子則在北京工作。
岳母突然患上嚴重眼病,又被確診癌症,妻子只能回香港照顧;
兒子7歲,要留在北京上小學,他則留在北京籌錢。
可當他好不容易湊夠手術費,讓岳母完成手術,遠在瀋陽的父親又突發腦溢血癱瘓,需要人全天候陪伴。
雖有妹妹在家照顧,但孩子上學、三個家庭的日常開支,以及岳母、父親的醫療費,全都壓在了他身上。
但那時京劇小眾,他收入不高。無奈之下,他只能一邊在北京排練演出,一邊擠出時間兼職其他工作。
錢要賺,家庭也要照顧,他只能整天像個陀螺似的,轉個不停。
路遙曾說:在這平凡的世界裡,也沒有一天是平靜的。
撕開生活的原貌,你會發現多的是忙著趕路的中年人。
他們來不及梳理生活,更沒有精力讓日子重歸有序,只能為了家人為了生計,不停周旋。
路程磕磕絆絆,神色慌慌張張。
沒有歲月靜好,只有負重前行。
02
困於情局
曾看過胡適的一段經歷。
胡適早年在國外留學時,非常自律,幾乎滴酒不沾。
但回國後,胡適先後擔任駐美大使、北大校長。
圈子越來越大,應酬越來越多,他也從不想喝酒到不得不喝酒,到最後三天一小宴,五天一大宴。
就連大年除夕,他也在忙於飯局。
他曾在日記中寫道:
「午飯在歐美同學會,有兩局。一面是孟和、孟真為袁守和餞行;一面是約上沅約梁實秋吃飯,並有今甫、一多、吳世昌、陳夢家、公超、林伯遵眾人。」
「晚上到美國使館吃晚飯。」
「我回家時,家中過年的客還在打牌,我打了四圈,就去睡了。他們打牌守歲,直到天明。」
當人的歲數逐漸往上走,就會明白:有些飯局,真不是說推就能推的。
有些關係,你就是得來往;有些人情,你也必須得承下。
清代鄭板橋以「詩書畫三絕」著稱於世,他的後半生,也是在應酬中度過的。
在揚州時,他賣畫為生,穿行於城市的各個角落,與商販討價還價;步入官場,與各家子弟進行書畫交易,平時還要和書畫商人應酬。
因常年奔走於各種關係,他落下了嚴重足疾,但每有往來要應付時,他還是會拖著不堪重負的身體前往。
妻子生病要錢,還有兩兒一女要養,處處都是開銷。
一家人都指望著他,他只能不斷通過交際、應酬來維持書畫生意,來為妻子看病,改善家人生活。
「索書索畫,催促之函,來如雪片,如欠萬千債負。」
縱然勞累不堪,他也必須如此,因為這就是生活。
回到我們當下的現實。
如果醫院有個朋友,或許就能在關鍵時刻救命;
學校有個熟人,或許就能讓孩子接受更好的教育;
事業上有個前輩,或許就能讓自己的職業生涯更進一步。
歷經人情,我們也早已看透人情。
但更多時候,我們又不得不困於其中。
因為肩上的責任,背上的重擔,都不容得推脫。
人情來往,是為了家人,亦是為了生活。
03
活出格局
中年人生,風雨撲面。
混亂的現狀、瑣碎的日常、不得不往來的關係……
有人被刁難得痛苦不堪,也有人選擇了放大胸懷、放寬心態。
歷經人情世故,依舊淡定平和;嘗遍酸甜苦辣,仍然豁達自安。
不糾結生活的不如意,才能過好自己的小日子。
沈從文隻身北漂時,窮得叮噹響,但他租了一間原來堆煤的小公寓當住所後,卻欣然將其命名為「窄而霉小齋」。
中年之後,沈從文的生活十分拮据,但他會在落魄的夜晚,與妻子一起聽民樂,聽蕭邦和貝多芬;
他會在拖著病體、連續8小時通宵清理漏雨的屋子後,饒有興致地寫下:
「時有蟋蟀青蛙竄入屋內,各不相妨」,並感嘆「得此學習機會,亦人生難得樂事」。
他還給自傳命名為《逆境,也是生活的恩賜》,生活不乏風雨,但並不妨礙他活得盡興。
人到了中年,褪去了青春的激情,飽歷了世間的險惡,誰沒有困苦與難堪呢。
若能做到心中無怨,陽光滿面,也算半生沒有白活,到達自如的境界了。
文學家木心一生三次坐牢,寫《獄中筆記》沒有控訴和譴責,有的只是對藝術、美學的思考和領悟。
木心最後一次出獄那天,依舊腰板挺直,面帶微笑,乾淨優雅。
回憶這段苦難,他寫道:「不知原諒什麼,誠覺世事盡可原諒。」
《財富》雜誌主編吉夫科文說:格局決定結局,態度決定高度。
這世上,沒有誰能將日子過得行雲流水。
悲觀者聞風色變,樂觀者逐風而行。
能放大心胸,坦然走好自己的路,是一種智慧,更是一種人生格局。
余秋雨說:「人的生命格局一大,就不會在瑣事上沉淪。」
生活的日常是瑣碎的,人情的往來是複雜的。
但當你以更廣闊的胸懷接納它們時,這一路上的苦與樂,都會拓展你的格局,夯實你生命的厚度。
中年以後,改變能改變的,欣然接受不能改變的。
不執著於境遇變化,不糾結於生活繁雜,日子也會舒心自在。
點個贊吧,與朋友們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