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上廣告······················
正
文
一支粉筆,兩袖微塵,她從鄉村走到了城市。三尺講台,四季耕耘,她從一名普通的鄉村教師,成長為一位優秀的校長。在35年的教育生涯里,她見證了學校的歲月變遷,見證了一代代學子的成長,更見證了硯山教育一步一個腳印的變化。
「一走進學校就像回家了,還是這麼溫馨!」日前,硯山縣第二小學原校長彭麗萍回到了學校,和老師們一道共話在學校工作的崢嶸歲月。走進學校,彭校長就端詳著校園裡熟悉又陌生的角角落落,不禁感慨萬分。「回想過去,我離開硯山縣第二小學已經7年了,時間過得真快!」彭麗萍邊走邊感嘆。
硯山縣第二小學原校長 彭麗萍
硯山縣二小1972年建校時,就是通過老營房建了幾間土坯平房做教室,後來有一間兩面不通風的小樓房,你們看到現在實驗樓、教學樓全部分開,看到現在的學生真的很幸福。
今年59歲的彭麗萍,是一名回族,80年代大專畢業後的她,被分配到硯山縣盤龍鄉拖支白小學任教,並先後在平遠鎮茂龍小學、稼依鎮小石橋小學、江那鎮大外革小學從事教學工作。
9年的鄉村教師工作經歷,讓她積累了豐富的基層教學經驗。1989年8月,彭麗萍正式調入硯山縣第二小學任教,主要從事小學數學教學工作。靈活的思維、獨具一格的教學方式,很快得到師生們的認可,並隨之從一名普通的教師走上了管理崗位。
硯山縣第二小學原校長 彭麗萍
我是1980年參加教育工作的,1989年調到硯山縣第二小學,從一個上台講課都不知道怎麼面對,後來慢慢的通過鍛鍊變成了學校專門給學校教師上示範課的(教師),慢慢的成長起來。
回首往事,彭麗萍感慨道:「看到校園裡熟悉的事物,仿佛把我們帶回到了當年的崢嶸歲月。這麼多年了,學校里的「一草一木一石」代替我們一直想念著學校,守護著學校!雖然校園已經煥然一新,但一坐下來,當初辛勤工作的日日夜夜又重新浮現在眼前。」
硯山縣第二小學原校長 彭麗萍
變化最大的,當然是教師,原來的教師學歷,初中生都可以教書,現在都是大專以上,本科的都有好多。還有就是多媒體,一開始只是粉筆,發展到有簡單的投影,從29寸到55寸螢幕。國家還派發平板電腦,開展平板教育,我們就直接在平板上寫字,多媒體教育就全面鋪開。
35年來,彭麗萍始終堅持為師生們上數學示範課、研討課。她說,育人和育樹一樣,要重「品」、施「愛」加「責任」。
「心理教育樹人格,科普勞技展特長」,在彭麗萍看來「教學質量是一所學校的生命線,來不得半點的馬虎和虛假」。身為校長,工作千頭萬緒,但她始終心系教學,教學工作親自抓,教師的業務親自培訓,學校每次大的教學活動,親自謀劃。除了抓好教育教學工作外,對科研工作她也頗為重視,因為她深知一所學校要發展壯大,要靠科研的支撐和引領,學校的辦學品位才會逐步提高。
硯山縣第二小學原校長 彭麗萍
學校必須要有辦學特色,我們就搞了幾個綜合實踐課堂去參賽,獲獎以後我們學校的特點就出來了,後來每年的科技創新大賽,我們學校都積極地組織參加。
採訪中,彭麗萍說「每一位教師就是一面旗幟」,讓每一位教師用愛的行為、愛的能力、愛的智慧,培育出學生的愛。「以愛育愛」,讓每個教師心中擁有這種愛,方可帶著孩子書寫大寫的「人」!老驥伏櫪,壯心不已,35年風雨滄桑,彭麗萍不斷創新教育方法與教學理念,書寫著一個又一個教育夢想。
硯山縣第二小學原校長 彭麗萍
我從教35年,見證了硯山二小和硯山教育的發展,「一花獨放不是春,百花齊放春滿園」,希望年輕一輩發揚我們二小人團結協作、積極向上的精神,把二小的辦學經驗,好的教育教學方法傳承下去,並輻射全縣,帶動全縣教育工作的發展,使學校真正成為學生求知的學園、生活的樂園,活動的花園,讓家長放心,讓社會滿意,讓學生成才。
歲月總是無聲無息地在流淌,卻見證了每一個生命的瞬間。重遊故地,一花一草一石都有無盡的回憶,一花一草一石都見證著國家的繁榮昌盛。國家好了,教育就好,教育好了,國家就更好。
來源:好享硯山,如有侵權請聯繫我們予以刪除,轉載請註明出處,謝謝!
家在硯山
01
聯繫我們
投稿爆料:Yanshan7077(微信)
02
家在硯山平台
留言區抖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