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歲女孩,成績優異,離家出走:「貶低式教育」的度該如何把握?

2019-08-10     君山老師

網上最近有個消息:

8月1日湖南張家界。一12歲女孩留紙條離家出走。女孩稱自己成績雖然前列,但很少拿第一第二,因此媽媽經常說她不爭氣。而且父母工作非常忙,很少陪她,也不許她出門玩。她心裡難受故離家。父母表示將糾正教育方式。

成績優異,卻因為父母的「責罵」而離家出走,這一件事情引起了大家對「貶低式教育」的大討論。矛頭直指「貶低式教育」存在如何如何大的問題。但到底是什麼大問題,又談得有點不舒暢。

因此,君山也想在「貶低式教育」的問題上談一點自己的看法!希望可以談得舒暢一點!

到底貶低教育是個什麼東西?貶低教育到底好不好,能不能避免?父母在貶低教育上應該如何更新觀念?

01、什麼是貶低式教育!

貶低式教育,俗稱激將法、挫折式教育。是很多家長、老師眼裡,最信手拈來、得心應手的教育方式,其基本套路是通過打擊孩子自尊心、自信心,來試圖讓孩子達到觸底反彈的目的。

貶低式教育有沒有效果呢?很多時候是有的。我們在看電視劇、動漫的時候,有句話叫做「反派死於話多」,意思是說,反派如果少點廢話,少去貶低主角,完全是可以秒殺主角的,但就是那些「坑爹、罵娘」、嘲諷主角的話,激起了主角強烈的反彈慾望,然後主角突然就滿血復活、小宇宙爆發,完成絕地反殺。

在平時的教育中,貶低式教育就是這樣起效果的。

比如孩子考試不好,家長趁機「侮辱」一下,「我看你就是個沒腦子的東西!」「你以後就是個要飯的命!」「讀不好書,以後給你包畝地,放牛吧!」

有些孩子性子倔,不服輸,一聽家長這麼「侮辱」自己,牛脾氣就上來了,「你說我沒腦子?我學給你看!」「你說我以後要飯?我就給你掙很多的錢!」「你說我書讀不好就放牛,見你的鬼吧,我一定好好讀書!」

在老師平時的教育中,貶低式教育也是同樣的用法。

02、「貶低式教育」易上癮,家長比老師嚴重!

因為貶低式教育成本低廉,使用方便,見效還快,所以很多家長、老師,都用之而樂此不疲,用到最後,甚至還會上癮。

但有一點要說明。老師上癮程度其實比家長輕,為什麼呢?因為這種貶低式教育,如果要算的話,應該屬於教育「懲戒」的一種,而且有傷害學生幼小「心靈」的嫌疑,又被歸於「變相體罰」。在超級強調「師德師風」的當下,「變相體罰」是要上綱上線,被處分處理的。我們在網上其實也看到過很多老師因為用了這種「貶低式教育」而受到批評的例子。

比如七月份有個新聞,《13歲學生被老師辱罵,用錄音設備記下了100多條、長達20小時的辱罵錄音》,最後,這個老師被嚴肅處理。

這裡不是為這個老師翻案,而是想說,這個老師用的就是「貶低式教育」,並且還上癮了,觸到了師德師風的底線。

因為「貶低教育」里往往有不可曝光的「醜陋性」內容,被視為傳統教育中的糟粕,所以我們大部分老師都已經慢慢在摒棄這種方式。取而代之的是更現代化、文明的「賞識教育!」

如果你不清楚什麼是「賞識教育」,可以參看最近大熱的《哪吒之魔童降世》。鼓勵,讚揚,不斷給孩子打氣,最終讓孩子得成正果。

但是,家長在「貶低教育」的這條路上,卻不像老師,他是沒有條條框框對其進行規範的,很多家長從孩子出生、到孩子長大成人,一直會在貶低教育的路上越走越遠。有些家長成功了,孩子成績優異、事業有成,但是更多的家長卻陷入了親子關係惡化的深淵。上文提到的,「12歲女孩留紙條離家出走」的例子,其實就是親子關係惡化的結果。

03、「貶低式教育」與「貶低式教育」之間是有區別的!

君山是一名中學德育老師,見過形形色色的各類學生、各種家長,其中有學習優秀的、有學習一塌糊塗的。君山發現,其實幾乎所有的家長都毫無例外的在實行「貶低式教育」。那麼,為什麼同樣都是貶低式教育,還有先進生和後進生的差別呢?我們先不論其他因素對於學生好壞的影響,至少在家長「貶低式教育」的這一環節,先進生的家長與後進生的家長在處理上,是有顯著區別的。

後進生家長,孩子犯錯時,一般的處理方式如下:

孩子在校闖禍,家長到校後,第一件事情是先把孩子拎起來打一頓,打完之後又自個兒哭個不停,在孩子面前又說家庭艱辛、又說生活艱難,數落孩子怎麼怎麼不爭氣。在教育的過程中,髒話、狠話輪番上場,以說得孩子無地自容、痛哭流涕作為事情結束的終點。

先進生家長,孩子犯錯時,一般的處理方式:

孩子在校出現了問題,家長到校之後,第一件事情是坐下來和老師冷靜地分析問題,向老師尋求解決的方案。孩子到了面前,該罵的時候仍會罵,氣都在臉上,罵的內容也與孩子所犯的錯誤息息相關。事情的結尾,往往是以在如何處理孩子出現的問題這一件事上達成一定的共識。比如孩子成績下降是因為帶手機,則會採用協商的方式,暫時沒收孩子的手機;孩子學習成績下降,是因為心理壓力大的原因,則會選擇帶孩子出去散心的方式進行調節。


談到這裡,大家應該已經看出來了。先進生家長與後進生家長在對待「貶低教育」這件事上,都是持贊同態度,唯一的區別就是,家長懂不懂得控制其中的「度」:

先進生家長的「貶低式教育」,是一種對孩子行為的文明規範,換句話說,就是讓孩子別「飄起來」;而後進生家長的「貶低式教育」是對自己情緒的一種發泄,是對自己沒有盡到應有的教育責任的一種推卸!

04、「貶低教育」也好,「賞識教育」也好,其實並沒有哪個好、哪個不好的問題。

「貶低教育」是給孩子挫折,讓孩子知底線,懂收斂,是讓孩子懂「規矩」,這其實是灌輸給孩子,一個人要在這個社會上生存必備的素質;

「賞識教育」用的不好,也會出問題。

有人很贊同《哪吒之魔童降世》中哪吒父母的教育方式,因為結果是哪吒得到了轉變。但是有一點是很多人忽略的,在轉變哪吒的這個過程中,陳塘關有多少老百姓遭了難(房屋被毀,人遭作弄、毒打),父母都險些被他殺了。「賞識」一人,卻害了眾人,這筆買賣劃不划算我們是不是也應該算一算呢?就像現在學校里,很多校園欺凌者都被保護起來,要維護他們「受教育」的權利,但是我們有沒有想過,因為這一個人,可能害得一個班的人,甚至一個學生的人都無法享受「受教育」的權利,那其他這些人的公平,又應該由誰去維護呢?

從辯證的角度去考慮這個問題,其實就是這樣,萬事沒有絕對好的,也沒有絕對壞的,「貶低式教育」用不好,它是禍根,但用得好,它也可以是善根。

另外,也有一個大家會很關心的問題:貶低教育可不可以被徹底避免呢?

說句大實話,這幾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務。因為哪有人能夠一輩子不去「貶低」、「激將」一下人呢?有時這是人性的問題,是無可避免的。聖人還要去責怪人幾句哩!你就比聖人還聖人了?

所以,想著去杜絕貶低式教育,這是不現實的,我們真正應該關心的,是貶低教育運用的不好,會產生怎樣的消極影響,然後如何去想一些方式,做到趨利避害!

05、貶低教育要是用得不好,會對孩子產生哪些消極影響?

1、形成「退縮型人格」。

一種情況是,孩子性格本身內向,不善於表達,對於家長的「貶低式教育」採用的是全盤接受的態度。因為孩子並沒有完整的世界觀、人生觀,在他的世界裡,家長所描述的一切就是他所認為的一切。所以,在家長高壓式的負面情緒的影響下,孩子會變得封閉、自卑,甚至是多疑,他會認為自己處處不行,認為所有人都看不起自己,最終在孩子長大之後,面對問題會採取迴避的態度,面對現實會採用消極的態度,在與人交流上也會產生阻礙。

2、形成「攻擊型人格」。

另一種情況是,孩子性格外向。尤其是到了青春期的孩子,面對家長的「語言暴力」,自尊心受到打擊之後,他會內心充滿仇恨、叛逆,會將家長、社會視作自己的報復對象,情緒易激動,對他人、社會會採取過激的行為,直接導致出現危害自己和危害社會的行為。

06、如何在「貶低式教育」這件事上趨利避害?

前面說過了,在「貶低教育」這件事上,其實是可以趨利避害的,那麼具體我們的家長應該怎麼做呢?下面君山也給大家提供一點建議:

1、對孩子適當的鞭策是需要的,但是需要注意語言的文明性;

在「貶低式教育」這件事上,髒話、狠話看起來是最有效的,但其實,他最有效的地方僅僅是滿足了家長、老師的發洩慾而已。尤其是對於小學高段和中學階段的孩子而言。髒話、狠話不僅會傷害孩子的自尊心,還極易讓孩子產生對抗、憎恨的心理。你看,你明明是好心,他卻還要恨你,你說你多冤。

除了髒話、狠話以外,我們如果想要對孩子進行規勸,完全可以用更文明的語言。那麼,什麼語言是最文明、有最有說服力的呢?當然是「道理」啦。小學高段和中學階段的孩子,對於是非其實已經有了一定的分辨能力。我們只要耐心一點,肯坐下來和他們好好交流,把道理平平穩穩地擺到他們面前,他們大部分時候是會接受的。如果不接受的話,會是什麼情況呢?肯定他還在氣頭上,這時,想辦法讓他消消氣是第一步。

2、掌握語言的藝術,說話可以委婉一點。

我們家長最容易犯的錯誤就是,太把孩子當自己人,以為還孩子面前就可以毫無遮攔的隨便講話。其實,孩子才是最在意你說什麼,最把你的話當一回事的人。你直來直去的批評,你說的這話可能是無心的,但是孩子卻可能已經認真了。尤其是你的一些狠話,孩子可能會記一輩子。什麼「父子沒有隔夜仇」,很多父子的仇都可以隔幾年、甚至十幾年。

所以,你在和孩子說話的這件事上,必須牢記「惡語傷人六月寒」的道理當你想和孩子說明一件事情的時候:不是靠嗓門,而是靠道理;不是靠棍子,而是靠示範。

如果你找不到這種感覺的話,不妨去想一想這樣的場景。你們單位來了一個新同事,年輕、漂亮、有活力,老闆分配給你,讓你老帶新。你想想,你會怎麼和這位新同事講話。好吧,記住這種講話的方式,然後用到你的孩子身上就行。

3、當孩子犯錯了,你試圖鞭策之前,先閉嘴,聽孩子說點什麼。

孩子犯錯了,你想鞭策他了,這時,千萬提醒一下自己:錯誤是孩子犯的,他是當事人,他了解一切,應該讓他先說。

你要把自己當成一個什麼角色呢?旁觀者、主持人、公正的第三方。你要處理的是事情本身,而不是對孩子造成的錯誤的一種發泄。

還在講的過程中,你努力不說話,這是你消氣的過程,也是孩子不斷認識到錯誤的過程。往往等孩子把整個事件都敘述完之後,事情的對錯就清楚明白了,孩子為了表達自己在這件事上的歉意,往往自己就會想好進行彌補的方式。

比如,很多時候學生打架是因為一時腦熱。你一味罵他,他會腦更熱,會跟你頂著干。但是當你作為一個旁觀者,願意聽他的故事的傾聽者時,他首先會對你有個好印象(傾聽者永遠是受歡迎的),然後願意冷靜下來說說自己的委屈。等委屈吐完了,你稍一點撥,他就會明白,不管多大的委屈,打人終歸是不對的。然後你問他,那該怎麼辦?他自然而然會和你講,「老師,我去和他道歉!」

4、孩子大了,要把孩子當朋友,而不是上下級。

有人覺得,孩子我生的,我就是他絕對的老大。有這種想法,其實是給你的親子交流造成障礙。因為說句實話,上下級天然是有一點「敵對」的意味。就像老闆和員工。老闆都覺得員工懶,員工都覺得老闆摳。兩者有著很難調和的關係。

如果父子間有上下級關係,那麼,孩子就有,「我為你而學」、「你處處都在壓迫我」的感覺,從而不管學習上、還是生活上,都是一種你不情我不願的狀態。每每你要對他進行「貶低式教育」時,他第一個想法就是我遭到了打擊。

而如果你把孩子當成朋友呢?你尊重他、鼓勵他,為他的成功鼓掌。當他出現問題時,你適當的給他指出來,他對你的感覺就會是「良師益友」!

這其中的學問,你其實可以自己去慢慢品味一下。


07、結語:

很多人,一看到文章開頭12歲女孩因為「貶低式教育」離家出走的例子,就紛紛表示「貶低式教育」如何如何不好。但是,君山卻不這麼認為。

「貶低式教育」,說白了是一種「挫折教育」。這種教育運用的不好有其「落後性」,但是沒有這種教育呢?孩子又極容易成為「熊孩子」。

所以,不管哪一種教育,其實並沒有好壞之分,唯一的區別就是你對這種教育方式的「度」上的把握。

今天,君山就和大家討論了家長在「貶低式教育」這件事上應該如何進行趨利避害。希望對大家有用。


你好,我是君山,一線教師,愛談一點教育問題,如果你也喜歡,歡迎關注我,君山期待與你進行交流!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5E_FeWwBvvf6VcSZYCj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