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州已略黃公祠,位於潮州義安路鐵巷2號,始建於清代光緒十三年(1887年),祠內以精美的潮州木雕裝飾藝術著稱,集中體現了清末潮汕民居建築的藝術特色。2001年,被國務院批准為第五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潮州黃公祠,原為當地黃姓望族黃已略所建宗祠。祠為兩進建築,兩側有廊軒,後廳有抱廈。祠內隨梁枋及各穿插均裝飾以金碧輝煌的潮州木雕。
己略黃公祠是一座名副其實的潮州木雕藝術殿堂,梁枋兩端飾以形象各異的龍、鳳、獅等祥瑞動物,「銅雀台」、「張羽煮海」、「水漫金山」等戲曲傳奇、民間故事則是木雕創作的主要題材,「韓江麗景」地方風光類也有體現。
。
這些木雕裝飾,在技法上採取了圓雕、沉 雕、浮雕、鏤空等不同手法,突破空間和時間的限的潮州木雕藝術殿堂,梁枋兩端飾以形象各異的龍、鳳、獅等祥瑞動物,「銅雀台」、「張羽煮海」、「水漫金山」等戲曲傳奇、
黃公祠堂房樑上雕刻,民間故事則是木雕創作的主要題材,「韓江麗景」地方風光類制,形象地表現了多層次的複雜內容,在外形色彩上則充分運用了黑漆裝金、五采裝金、本色素雕等三大類表現手法,使整座建築物輕重有別,層次分明,因而被譽稱為「潮州木雕第一絕」。已略黃公詞現被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己略黃公祠以精美絕倫的潮汕木雕裝飾藝術著稱,又集中體現清末潮汕民居建築的藝術特色,是一顆嵌在古城潮州上的明珠,前來參觀的人們無不為它琳琅滿目精美絕倫的金漆木雕裝飾嘆為觀止。
拜亭木載下兩邊裝有十八隻金漆木雕鳳凰,其造型傳神生動、工藝精雕細刻,它同其它內容的金漆木雕融為一體,展現出一個金碧輝煌、精美絕倫的裝飾空間。
這些金漆木雕飾品施於木載下除觀賞外,還能從感覺上把沉重的梁架升騰,減少屋頂空間的壓抑感,十八隻鳳凰,頭上頂著梁,還起著斗拱作用。
祠堂門樓馬面坡屋架裝有《封神演義》人物故事連環畫幅雕飾品,這些石雕飾品,人物造型、結構嚴謹、表情生動、過渡自然,刻劃出西周時期一個轟轟烈烈的歷史場景。
祠堂內雕刻內容多取歷代戲曲故事,栩栩如生。
最具特色是瓜柱間用多層拱枋穿插托墊,具有穿斗梁架的某些特色,同時瓜柱也以多層裝飾過的拱枋相連。整個構架全部上漆描金,突顯了祠堂金碧輝煌又穩重端莊的氣氛。
參觀完潮州己略黃公祠,順著老街來到潮州城中的開元寺。
開元寺位於廣東省潮州市開元路。前身為荔峰寺, 唐代開元二十六年(738年)敕建開元寺,元代稱「開元萬壽禪寺」,明代成「開元鎮國禪寺」,清代以後「開元鎮國禪寺」與「開元寺」並稱,加額「萬壽宮」,俗稱開元寺一直沿用至今。
開元寺亦稱鎮國禪寺,是以唐玄宗年號開元為名的寺廟,為潮州最大的古建築群,素有粵東第一古剎之稱。
天王殿,是開元寺的主要建築,至今仍保留著宋代的建築風格,也是中國古代木結構建築的傑作。
整座殿堂全部用當時最好的木料架築,構件之間的拼接,毫無錘鑿痕跡,始終不受氣候的影響而嚴絲合縫。
從天王殿的32根石柱計算,應為九開間,而大殿實際面闊有十一開間,進深四間,和北京故宮的太和殿一樣的面闊。
在開元寺里供奉著一座紅銅寶鼎,上面有漢文題款:開元寺禪堂香爐一座永遠供養三韓弟子任國祚,這是開元寺曾經培訓朝鮮僧人的實物見證。
當年的開元寺里,來自不同國家的僧侶們在這裡研習佛法,開元寺成為中外佛教文化交流的重要場所。
如今的開元寺依然保留有唐朝時期的主要布局,又融合了各朝各代的建築藝術,琉瓦彩甍丹牆,蔚為壯觀。
漫步其中,香火繚繞,前來禮佛祈福的信眾絡繹不絕。除了潮州古城區的開元寺部分,在韓江大橋東側還有著一座現代新建的開元寺泰佛殿,寺廟不大,但極具泰國風情,。
潮州古城內開元寺,主體大殿建築外觀特別美,周圍龍柱環繞,頂上是很漂亮的白色陶瓷裝飾,印象深刻。
主體大殿雕樑畫棟,飛檐斗拱,龍柱環繞,造型精美,古樸典雅高貴。
殿外的圓雕石刻透雕龍柱,甚為壯觀。
潮州古城內開元寺古樸幽靜,處於鬧市卻靜謐一方,實在難得。很寬敞,喜歡屋頂的嵌瓷。
潮州開元寺,位於潮州古城這一帶,可以和牌坊街、廣濟橋作為一起的路線來參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