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遞小哥的福音?奧迪「電動三蹦子」亮相,搭載e-tron同款電池!

2022-06-16     NBD汽車

每經記者 董天意 每經編輯 裴健如

懸掛奧迪LOGO的「電動三蹦子」即將飛馳在印度街頭。

日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從奧迪媒體中心官網(audi-mediacenter)獲悉,奧迪與初創公司Nunam聯合打造的電動三輪車,預計於2023年在印度的試點項目中測試上路。

圖片來源:audi-mediacenter

從奧迪媒體中心官網曝光的圖片來看,該款電動三輪車外觀設計十分醒目,採用黑、紅雙色搭配,整體造型類似觀光遊覽車,全車未設置車門且擁有前後雙排座椅,並在車頭處懸掛有明顯的奧迪四環車標。

圖片來源:audi-mediacenter

有國內網友表示:「乍一看配色,還以為是順豐速運的定製款。」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事實上,該款電動三輪車也是為印度的物流場景打造。據Nunam聯合創始人Prodip Chatterjee介紹,該電動三輪車的設計初衷是為了增加印度婦女的就業機會,「幫助她們在充滿挑戰的生活環境中獲得收入和經濟獨立。」

值得一提的是,Nunam是一家非營利性初創企業,其由奧迪環境基金會資助,主要工作目標是對廢舊電池進行「二次開發」,從而延長它們的壽命並更有效地利用資源。

圖片來源:audi-mediacenter

以上述電動三輪車為例,其搭載的是奧迪e-tron測試車輛上回收的舊動力電池,這也意味著其生產成本較為低廉,最終售價或更為低廉。Prodip Chatterjee表示,車輛中使用後的動力電池仍然存儲有很多能量,對於續航能力和功率要求較低,且整體重量較輕的電動三輪車而言,這些回收的動力電池還是很有用的。同時,將汽車舊電池回收利用,還能一定程度減少對環境的破壞,並提高了電池的利用效率。

圖片來源:audi-mediacenter

「該款電動三輪車具有理想的生態效率。」Prodip Chatterjee表示,雖然電動三輪車並不少見,但市場主流車型通常使用的是鉛酸電池,而鉛酸電池的使用壽命相對較短,且往往更換後沒有得到妥善處理。

Prodip Chatterjee還提到,由於印度的火力發電比例較高,為了減少碳排放,該款電動三輪車可通過太陽能電池板進行充電。「在全年都是『陽光普照』的印度,在屋頂安裝太陽能電池板是再尋常不過的行為,這也將使該款電動三輪車的使用過程接近『零碳』」。

圖片來源:audi-mediacenter

「從長遠來看,電動汽車和太陽能有助於減少印度對煤炭等化石燃料的依賴,減少印度道路上的大量廢氣排放,並為人們提供可靠的電力供應。」奧迪環境基金會主任Rüdiger Recknagel表示,這個項目在許多方面都指明了動力電池回收行業的前進方向。

作為新能源汽車的「心臟」,隨著近年來新能源車保有量的提升,動力電池的回收利用正成為焦點。以國內市場為例,目前廢舊動力電池主要有兩種途徑進行回收處理:一是再生利用,是指將目前市場上鋰動力電池中含有的錳、鋰,以及更為稀缺的鈷、鎳等重金屬資源提取出來;二是梯次利用,即拆解退役電池成模組或電芯,形成小型電池用於低速電動車、電動工具、太陽能路燈,或將多個完整的電池包合併,用於光伏、風能儲能裝置等領域。

據東方證券研報測算數據,預計到2025年,中國動力電池回收利用市場規模有望達到370億美元。光大證券在今年3月發布的研報中認為,三元與磷酸鐵鋰電池回收在2030年將形成千億市場規模。

圖片來源:每經記者 李碩 攝(資料圖)

雖然前景光明,但當下動力電池回收卻呈現「價高者得,小作坊當道」的局面。「儘管政策已明確新能源汽車生產企業承擔動力電池回收的主體責任,但退役電池流向更多受價格導向,且行業缺乏回收企業准入管理。一些操作靈活、規範性差的小作坊式企業經營成本較低,在報價方面具備更強競爭力,導致退役電池較大比例流入灰色產業鏈,正規企業電池回收出現不少困難。」中國汽車工業協會總工程師、副秘書長葉盛基此前表示。

目前在工信部先後公布的動力電池回收白名單企業中,僅有27家動力電池回收「正規軍」。從全國網點來看,在工信部掛名的共有13137個,分別是汽車企業官方回收渠道,汽車企業下屬的拆車公司以及具有再生資源經營許可證等資質的企業。

按照相關規定,進行動力電池報廢回收處理需要符合嚴格的環保規定,從項目立項到環評,再到體系建設不僅需要資本支持,也需要技術實力。「正規企業回收的電池不僅要滿足功能性要求,還要在安全及環保等方面投入大量資金,成本自然比非正規企業高。」電池回收企業格林美股份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張宇平說,有些企業在招標時只看價格,不關心電池是否能得到正規化處置。正規企業因為投資大,面對非正規企業的高回收報價,在競標時往往只能吃「啞巴虧」。

圖片來源:攝圖網-400105948

在中關村新型電池技術創新聯盟秘書長、電池百人會理事長於清教看來,目前政策法規還在探索期,雖然釋放了明確支持電池回收的信號,但沒有真正的體系形成,特別是流通法規體系。其次是溯源管理等監管機制需強化,引導產業鏈上下游加強電池回收協作。

「首先是回收渠道的暢通,在我國車企承擔動力電池回收的主體責任,回收企業需加強與車企的緊密合作,並與電池企業加強電池全生命周期溯源,降低回收成本;其次是通過技術創新,提升材料回收率,提升回收收益。」於清教說。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5809387b133e25a2570de00abb5570e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