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品 | 搜狐健康
作者 | 順義婦兒醫院護理部 劉海蓉
編輯 | 劉家碧
皮膚是人體最大器官,具有屏障、吸收、感覺、分泌和排泄代謝、調節和免疫功能。嬰兒皮膚有皮膚層薄、體溫調節功能差、皮膚細胞含水量多等特點,導致其屏障功能較差,較為脆弱。順義婦兒醫院護理部劉海蓉介紹,照護者宜每天用溫水清洗嬰兒皮膚,並保持皮膚乾燥;衣物宜選擇材質棉柔、更換方便、鬆緊可調的;出門時做好防曬;保證每日攝入足量水分;並儘量讓嬰兒待在溫度適宜的環境。
嬰兒的皮膚有什麼特點?
1、皮膚薄
新生兒表層細胞是單層細胞,皮膚厚度只有成人1/10,皮膚內膠原纖維含量少,屏障功能尚不完善,容易因外力摩擦而受損。
2、對外界刺激敏感且不易修復
新生兒黑色素細胞數量近似成人,黑色素小體激發黑色素少於成人,呈現皮膚白皙狀態。容易被陽光中的紫外線灼傷,不可以到陽光下直曬、暴曬。
抵抗致病菌防線僅靠皮膚表面一層保護膜,是免疫系統的第一道防線,容易出現皮膚過敏症狀,外界物質容易通過皮膚滲透至體內發生感染。
新生兒酸鹼自我控制力較弱,保護皮膚的酸性保護膜如果受損,無法及時修復。
3、易乾燥
新生兒細胞含水量較成年人更高,且新陳代謝和呼吸速度快,水分蒸發較多。皮膚護理不當容易導致乾燥、脫水。
另外,新生兒皮脂分泌少,缺乏阻止水分過度蒸發的保護膜,出汗多易出現皮膚乾燥。
4、溫度調節能力差
新生兒體溫調節中樞發育不完善,皮膚的保溫、散熱能力同樣較差,容易受外界環境影響,常見出汗較多出現濕疹。
嬰兒皮膚如何進行呵護?
1、勤洗皮膚並保持皮膚乾燥
建議照護者每天用溫水清洗嬰兒皮膚。避免各種理化刺激,所用的洗護用品以及護膚品都應選擇溫和無刺激產品。
臀部尤其注意保持清潔乾燥,及時更換尿不濕;更換前用清水潔凈,蘸干水分後塗抹防護油。
2、衣物材質棉柔、更換方便、鬆緊可調
嬰兒及嬰兒照護者的衣物應保證材質棉柔,睡袋、床墊、帽子、口水巾、手套腳套、哺乳衫等應保證平整寬鬆、吸濕透氣、少有凸起、防靜電、抗起球。
宜為嬰兒選擇偏襟衣服,更換方便,鬆緊可調,適應不同體型,翻身自由。下擺宜打開,袖口反包住手防抓傷。
3、外出防曬
紫外線可穿透皮膚表層,破壞皮膚細胞中DNA分子,損傷膠原蛋白和彈性纖維,防曬對於嬰兒的皮膚護理非常重要。
6月內嬰兒不適宜塗抹防曬霜,出門外出避免紫外線照射時間,尤其需要避免夏季10:00—16:00外出。6月齡以上嬰兒外出前30分鐘少量小面積塗抹防曬霜,使用帽子、遮陽傘,寬鬆遮陽衣。
避免在室外停留太久, 2—12月齡嬰兒建議戶外停留時間在10—30分鐘,推車上裝遮陽傘或遮陽簾。
4、攝入足量水分
新生兒(出生後28天內)每日需要30—50毫升水分。母乳喂養可滿足水分需求量,除發熱、脫水、黃疸等疾病狀態外,不需要另外喝水。
4—6月嬰兒每日需飲水50毫升左右,分2—3次飲入。7—9月嬰兒每日需補充水分約150毫升,每日分3次飲入。10—12月嬰兒每日約300毫升,分3—4次飲入。
5、保證環境溫度適宜
嬰兒所處環境宜維持正常體溫最適宜的環境溫度。正常嬰兒的適宜溫度為22—24攝氏度,此時身體耗氧量、蒸發散熱量最少,新陳代謝最低。適宜溫度與胎齡、日齡、出生體重等因素相關。
嬰兒皮膚很脆弱,日常護理尤為關鍵。如果發現異常情況,請及時到醫院就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