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遠不要被別人的情緒污染

2023-11-28     洞見

原標題:永遠不要被別人的情緒污染

永遠不要被別人的情緒污染

一個爛蘋果,

足以弄壞一筐蘋果。

作者:洞見yebo

1

作家張德芬曾分享過一次經歷。

有天早上,她接到了公司同事打來的電話。

因為供應商那邊出現了問題,導致業務進展不順,同事向她大發牢騷,宣洩不滿。

掛掉電話後,原本心情很好的張德芬,也無端憋了一肚子火。

當時她下樓陪孩子們吃早餐。

女兒早早到了餐桌前,兒子卻在樓上磨磨蹭蹭不下來。

張德芬頓時就怒了,她沖兒子吼道:

「動作這麼慢!在樓上磨那麼久,我應該送你當兵去,把你訓練得動作快一點!」

兒子聽後,立馬反駁道:

「哪裡慢了,今天要穿制服,還要打領帶,很複雜的。」

張德芬更生氣了,對兒子大聲斥責,兒子也毫不退讓,這頓早餐就在爭吵中過去了。

出門時,她突然聽到兒子大聲斥責妹妹,讓她趕快收拾。

張德芬剛想出言制止,突然察覺到這像極了剛才發火的自己。

這時,她終於意識到,是同事的那通充滿怨言和不滿的電話,讓自己變得暴躁,而自己的壞脾氣,又讓兒子的情緒變得非常糟糕。

最終導致家裡的所有人,都染上了彼此的負面情緒,整個家也都充滿了負能量。

原來,負面情緒是會傳染的。

心理學家羅納德·波德爾說:「情緒,可以像流感那樣傳播,傳遞給密切接觸者。」

生活中,每個人的糟糕情緒,都會像流行病毒一樣肆意傳播。

一旦被他人的負面情緒感染,你的生命能量也會隨之不斷消耗。

2

博主艾米講過一段經歷。

艾米在火車站工作,有次遇到一女子忘帶身份證,無法進站。

女子試圖強行進站,被艾米攔住後,便怒吼道:「你真不近人情,耽誤我行程你負責嗎?」

艾米態度溫和地提醒她:我們有規定的,請您辦理相關手續。

誰承想,女子直接破口大罵:你算老幾,輪得上你來教我做事。

被無故臭罵的艾米,心情一下子就變壞了。

那一整天,她都帶著情緒工作,而跟她接觸的幾個同事,也紛紛變得暴躁起來。

情商之父戈爾曼曾說:

情緒具有超強的傳染性和擴散性,不僅能從一個人傳染給另一個人,也會因為一件事蔓延到所有事。

情緒具有超強的傳染性和擴散性,不僅能從一個人傳染給另一個人,也會因為一件事蔓延到所有事。

在壞情緒的傳播下,所有人都會成為受害者。

知名創業導師Darius Foroux,有位朋友,是一家企業的高管。

在這位朋友的帶領下,公司業績一路領先,連續5年完成了利潤的高速增長。

然而到第6年,公司銷售業績忽然急轉直下。

這一巨變與市場毫無關係,全因公司招來的一個新人。

這個新人履歷光鮮,也有不錯的工作能力,可就一點不好:喜歡抱怨和吐槽。

他看不上現行的工作制度,埋怨領導分工不明,抱怨客戶毛病太多……

在他的影響下,其他同事們也開始變得牢騷滿腹,干起活來都提不起勁。

久而久之,曾經熱情洋溢的銷售團隊,逐漸變得壓抑頹廢起來。

這一年,公司業績暴跌。

後來,Foroux的朋友決定解僱他,但團隊卻再也難有從前的活力。

富蘭克林說,一個爛蘋果,足以弄壞一筐蘋果。

想必你身邊也有這種人,他們愛抱怨,很頹廢,總是心灰意懶,消極悲觀。

與之接觸,我們也不免受其影響,喪失好好生活的熱情。

離這種人越近,越是容易被傳染上負面情緒,最後甚至也成為他們中的一員。

一旦被別人的負面情緒,最終毀掉的,可能就是我們的一生。

3

洛杉磯大學心理學家加利·斯梅爾,提出過一個「情緒污染」的概念。

斯梅爾通過研究發現:

那些原本心情舒暢的人,若是同一個愁眉苦臉、煩悶暴躁的人相處,不久他的情緒也會變得沮喪或暴躁起來。

這個過程神不知,鬼不覺,讓人防不勝防。

生活中,有些人就像一個行走的「污染源」,潛伏在你的身邊。

他們身上裝滿了憤怒、恐懼、失望、暴躁等各種負面情緒,急於找到一個地方傾瀉。

一旦你被感染,最終就會被吞噬於負面情緒的泥沼中。

哈佛大學教授馬丁·賽利格曼說:

面對負面情緒,如果你沒有強大的心智去消化,那麼默默疏遠與屏蔽,就是最好的選擇。

《格局》一書中,有這麼一個故事。

有位智者和朋友,在路上遇到一個情緒失控的人,無來由地對他們大發脾氣。

朋友性急,立刻反擊,與那人吵得面紅耳赤。

而智者主動避開,不予爭辯。

最後,那個人發泄完情緒,揚長而去,朋友卻攢了一肚子氣,悶悶不樂。

這時,智者問朋友:「如果有人送你一份禮物,你拒絕接受,那這份禮物最後會屬於誰?」

朋友答道:「當然物歸原主。」

智者微微一笑:「他情緒不好,你除了生氣,更有不接收的權利。」

朋友聽了,恍然大悟。

作家金邊說,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心理邊界,它像護城河,將我們與他人的情緒區別開來。

一個人有清晰的界限感,就會意識到哪些是自己的情緒,哪些是別人的。

面對別人的壞情緒,我們不必做一塊情緒海綿,盲目吸納。

保持一定的邊界感,避免被他人的情緒污染,才是對自己最大的保護。

4

《奇葩說》里,有個詞,叫「情緒自由」。

當情緒實現自由,你才能避免被他人的情緒消耗,過好自己的生活。

而想要徹底掌控自己的情緒,我們首先要建立防護牆,減少他人情緒對你的干擾。

陶勇醫生在《目光》一書中講過自己的故事。

他坦言,自己剛工作時,非常容易受到別人情緒的干擾,給自己造成了很大困擾。

有一次,幾個同事湊在一處閒聊。

護士長說起生活里的不如意,啜泣著抱怨不停;實習生小劉,談起被父母逼婚,情緒很是激動;還有個科室主任,唉聲嘆氣,深表對前景的擔憂……

陶勇越聽越難過,不由悲從中來,也想起自己的傷心事。

結果那天,他心情一直低落,工作也始終不在狀態。

後來,他想了個辦法。

每當身邊有人釋放負面情緒時,他就第一時間離開,到外面走廊上讓自己靜一靜。

屏蔽掉外界干擾,他很快平復了內心,然後平靜地投入工作。

白岩松說:「我們之所以活得很累,並非生活過於刻薄,而是我們太容易被外界的氛圍所感染,被他人的情緒所左右。」

一個人最清醒的認知,是明白別人的情緒,與自己毫無關係。

任何時候,都不要為別人的情緒買單。

多在意自己,少關注別人。

不斷提升情緒免疫力,從源頭上杜絕情緒污染,你才能還生活一片凈土。

很認同這樣一句話:

「生活的意義,不是為別人的情緒找出口,而是為自己的生活找出路。」

人生是自己的,不要盲目接受別人的垃圾情緒,以此消耗自己。

學會將自己的情緒置頂,與負能量的人撇清關係。

當你遠離了別人身上的陰霾,才能讓自己的世界充滿陽光。

點個贊吧 ,做好情緒防護,排除外界干擾,做自己心情的主人。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561deebc70fa1be568c327a6c6bec73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