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名金鐘獎金獎獲得者奏響泉城!「金鐘之星」古箏藝術盛典11月15日在濟南上演

2023-11-10     天下泉城

原標題:六名金鐘獎金獎獲得者奏響泉城!「金鐘之星」古箏藝術盛典11月15日在濟南上演

濟南廣電·天下泉城客戶端11月10日訊 11月13日—16日,由中國音樂家協會、山東省文學藝術界聯合會、中共濟南市委宣傳部主辦,中國音樂家協會古箏學會、山東省音樂家協會古箏專業委員會、濟南市槐蔭區人民政府承辦的「2023年金鐘之星全國古箏藝術盛典」將在濟南市槐蔭區隆重舉辦。作為本次活動的「重頭戲」之一,「金鐘之星」古箏藝術盛典將於11月15日在山東省會大劇院精彩呈現,屆時將有6名歷屆金鐘獎古箏金獎獲得者進行表演。

曹照照,中國音樂學院古箏專業博士研究生在讀,師從著名古箏演奏家、教育家、中國音樂學院博士研究生導師王中山教授。

曹照照的演奏基本功紮實、技術全面,精準把握傳統古箏流派風格韻味的同時對現代創作箏曲也有著獨到的演繹方式,她的演奏大氣端莊、含蓄內在、意境深遠,具有鮮明的個人演奏風格,音樂細膩、真誠、極具感染力。

本次古箏藝術盛典,曹照照將演奏曲目《如是》。《如是》是由作曲家王丹紅女士創作的古箏協奏曲,作品以崑曲音樂為素材,以「情」為線,結合西方作曲技法,搭建戲劇性的音樂結構,既放大了古箏的表現張力,帶來多層次的情感表達,又以現代化手法,將傳統化延續得淋漓盡致。

程皓如,中央音樂學院古箏專業教師,我國首批、中央音樂學院首位古箏博士。

值得一提的是,程皓如是個濟南姑娘,她4歲習箏,先後師從於趙林老師、著名演奏家、教育家周望教授。作為獨奏家,常年活躍在國內外的各大舞台上,與眾多一線指揮家和頂級樂團在國家大劇院新年音樂會、中國交響音樂季等合作箏協奏曲。

她的演奏技術全面,演奏風格熱情而富有內涵,在掌握傳統古箏流派韻味的同時,還彰顯了對現代古箏作品的駕馭能力及音樂表現的情感張力,是我國青年古箏演奏家中的典範代表之一。

本次古箏藝術盛典,她將帶來曲目《蘭陵王》,據了解,《蘭陵王》是作曲家方崬清為程皓如量身打造的一部古箏與大型交響樂協奏曲,共分為四個樂章,分別用「神秘身世」、「祁山之戰」、「凈面柔情」與「蘭陵王入陣曲」四部分充滿戲劇性,詮釋了一代英雄蘭陵王跌宕起伏的「正能量」光輝形象。

劉穎,第八屆中國音樂最高獎「金鐘獎」古箏冠軍。8歲習箏,師從我國古箏教育家趙曼琴啟蒙。2000年起叩師於我國著名教育家、演奏家、中國音樂學院博士生導師王中山教授並受教至今。

她的演奏追求樸素的自然美,以韻補聲,追求形神統一,在掌握全面技術的前提下,注重剛柔相濟,使音樂富於層次。在國際舞台上以優雅的東方氣質、深邃的音樂詮釋打動國際觀眾,得以高度讚賞。

本次古箏藝術盛典,劉穎將帶來曲目《望故鄉》,該曲音樂素材取自河南豫劇的某些唱腔及過場音樂。作者在不改變古箏傳統五聲音階排列的情況下,試圖通過左手按壓實現多次轉調,恰如其分地表現了「二八」、「流水」等板腔體的精神實質;特別是巧妙運用河南箏派獨有的小顫、游搖等技法,深切表達出了遊子思鄉的真摯情感和河南音樂淳厚濃郁的地方風格。

劉樂,浙江音樂學院國樂系副主任、副教授。第七屆中國音樂金鐘獎金獎獲得者,兩屆央視「十大青年古箏演奏家」蟬聯入選者。

近年來,劉樂積極致力於古箏新作品的創作與推廣,曾世界首演了《開啟》、《醉蓮賦》等十餘首作品。其作品曾入選國家藝術基金項目及多所藝術院校教綱教材,並常年在國內外廣泛上演。

本次古箏藝術盛典,他將演奏曲目《萬里無雲》,該作品是第十三屆中國音樂金鐘獎決賽委約作品,樂曲表現了西行路上,悠然自得、萬里無雲、花雨滿天的浪漫意境。

宋心馨,中國音樂學院國樂系古箏專業教師,目前我國唯一一位集中國音樂界最高等級的三大賽事金獎於一身的古箏演奏家。中國音樂最高獎「金鐘獎」金獎、中國政府最高獎「文華獎」金獎、中國電視最高獎「中央電視台全國民族器樂大賽」金獎獲得者。

她的演奏內心張力極大,激情洒脫的同時不失冷靜,真誠而具深刻性,達到了情感與理性的極致平衡,這已然使其成為中國最具影響力的青年演奏家之一。

本次古箏藝術盛典,她將演奏曲目《蒼歌引》,古時,人們慣以「蒼天」為主宰萬物的「神」。《爾雅·釋天》中又稱:「春為蒼天,夏為昊天。」春乃萬物蒼蒼然生之季節,作為萬物伊始,它既是一天中的清晨,也是人生中的青春,清新而充滿活力。這首作品通過對「春」的感悟,滿懷了對生命的盛讚之情!

任潔,南京藝術學院教授,碩士生導師。中國首位「金鐘獎」、「文華獎」三次金獎獲得者。

任潔曾受邀在全國舉辦獨奏會300餘場,曾作為獨奏嘉賓參加青年奧林匹克運動會開幕式演出。出訪歐洲、亞洲、非洲、美洲、大洋洲數十個國家。她主講的課程入選國家一流本科課程、江蘇省本科一流課程。多部作品獲得國家藝術基金、江蘇省藝術基金資助。

本次古箏藝術盛典,她將帶來曲目《望秦川》。「秋聲萬戶竹,寒色五陵松」,一千多年前的秋天,長安城外的八百里秦川上,詩人李頎臨離長安,眺望秦川。「客有歸於嘆,淒其霜露濃」,詩人把自己的嘆息融在了開闊博大的八百里秦川的視野之中。樂曲採用陝西戲曲同州梆子的音調創作而成,音調蒼遠而富深情,表現出濃濃的鄉情與親情,以及對過往舊事的無限哀思。作品具有濃郁的地方音樂特點,板式變化多樣,音樂對比強烈,感情真摯熱烈。

記者:姜富海

編輯:行之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55cf99cac4e75513b1225e91c3579c6a.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