濟南廣電·天下泉城客戶端11月14日訊 藝海揚帆新「箏」程,盛世箏韻中華情。由中國音樂家協會、山東省文學藝術界聯合會、中共濟南市委宣傳部主辦,中國音樂家協會古箏學會、山東省音樂家協會、濟南市槐蔭區人民政府承辦的「2023年金鐘之星全國古箏藝術盛典」11月13日-16日在濟南市槐蔭區舉辦。14日晚,「盛世箏韻」古箏音樂會精彩呈現,國內頂尖古箏演奏家與五大箏派演奏名家聯袂奉獻了一場古箏藝術盛宴。
各大箏派聯袂登場
展現古箏藝術蓬勃發展
本場音樂會在山東箏童帶來的古曲《漁舟唱晚》中拉開帷幕。《漁舟唱晚》是中國古箏最具影響力的經典名曲,作品意趣高雅,古風濃郁,讓現場觀眾感受到了清新自然的山野之風。山東箏童們的精彩呈現也收穫了陣陣掌聲,展現出古箏藝術在齊魯大地不斷傳承與創新的發展前景。
山東箏童《漁舟唱晚》
上半場的演出中,來自全國各地的五大箏派演奏名家登場,展現出我國古箏藝術的不同地域風格。
山東箏派傳承人、菏澤學院客座教授韓秀英帶來了一曲《鴻雁夜啼》,該曲通過吟、揉、按、滑等左手技法的繁變,生動刻畫出一隻離群孤雁在曠野中尋伴的淒涼情景,樂曲曲調傷感,肅殺寂寥,讓現場觀眾動容。
山東箏派傳承人韓秀英《鴻雁夜啼》
河南箏派名家代表曹永安帶來河南箏曲《陳杏元和番》,該樂曲內容取材於戲曲故事《二度梅》。描寫的是唐代吏部尚書陳日升之女陳杏元,受奸臣盧杞陷害,被迫前往北國和番途中的悲憤之情。樂曲深沉、憂鬱,感人至深。
河南箏派演奏名家曹永安《陳杏元和番》
廣東客家箏派傳人、星海音樂學院國樂系客座副教授饒蜀行與星海音樂學院國樂系古箏副教授、碩士研究生導師陳蔚旻聯袂帶來了客家箏派箏曲《出水蓮》。該曲音調古樸,風格淡雅,表現了蓮花「出污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的高尚情操。全曲旋律清麗、典雅;速度中庸、悠閒;聽來猶如清風拂面,令人盪氣迴腸。
客家箏派演奏名家饒蜀行、陳蔚旻《出水蓮》
林喬、黃楚英、高百堅三位潮州箏派演奏名家共同帶來了潮州箏曲《寒鴉戲水》。《寒鴉戲水》是潮州傳統樂曲,該曲清新、輕快、引人奮進。樂曲旋律優美,曲調明快活潑,抒寫了嚴寒時候寒鴉嬉戲池塘的歡樂景象,來讚揚敢於笑對寒霜的品格和情操。
潮州箏派演奏名家林喬、黃楚英、高百堅《寒鴉戲水》
守正創新
演奏名家奏響泉城
在新時代背景下,國內眾多古箏藝術家堅持守正創新,聚焦時代主題,緊扣時代脈搏,發揮專業優勢,熔鑄民族文化,當好傳統文化的「推行者」。作為新時代的文藝工作者、文化傳承者,他們致力於弘揚中國傳統音樂文化,用古箏這一古老的民族樂器,講好「中國故事」,傳播好「中國聲音」,展現出繁榮的「盛世箏韻」。
在下半場演出中,來自各專業藝術院校的多位古箏演奏家正是其中傑出代表,他們的演奏兼顧傳統與現代,極致的視聽享受令觀眾沉浸其中。
中央民族大學音樂學院教授張珊、四川音樂學院教授江澹曦共同帶來了《鬧元宵》。中國傳統民族樂器與交響樂隊的配合,在中樂與西樂、傳統與現代間的平衡交融上進行了有益探索,在保留傳統韻味的同時融入當代審美,賦予了樂曲更豐富的時代表達,鮮明生動地描繪出了人們載歌載舞、敲鑼打鼓歡度元宵的民間風俗性熱鬧場面。
張珊、江澹曦《鬧元宵》
上海音樂學院教授王蔚則帶來了浙江箏派著名樂曲《高山流水》,全曲分「高山」和「流水」兩大部分,前半部分讓人感受到了高山的雄偉氣勢,後半部分表現了流水的不同形態:細流涓涓、滔滔流水、奔騰澎湃、滾滾而來,有身臨其境而聞其聲之感。
王蔚《高山流水》
我國著名古箏演奏家、中央音樂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李萌攜弦索備考古曲《海青》登場,其獨特韻味讓現場觀眾陶醉。據了解,古箏的《海青》有南北之分,南派的海青以浙派的《海青拿鶴》為代表,而北派以弦索備考古曲《海青》而聞名。該曲原本和弦子、琵琶、胡琴一起演奏,而李萌改編後的《海青》是一首獨奏曲,具有北方音樂的粗獷、豪氣、淳樸的精神特質。
李萌《海青》
壓軸登場的中國音樂家協會古箏學會會長、中國音樂學院國樂系副主任、教授、古箏演奏家王中山剛一亮相,便收穫了熱烈掌聲。據了解,王中山曾多次在山東省會大劇院舉辦獨奏音樂會。
作為近年來在箏界、民樂界乃至音樂界備受矚目的人物,王中山有「箏壇聖手」之稱。此次他帶來了自己作曲的《春風吟》,此曲借鑑傳統樂曲《陽春白雪》《風雨鐵馬》的部分音調,並以中州古調《慢吟》旋律為基礎創作而成,故名《春風吟》。作品表達了萬物復甦、春風徐來時人們欣喜愉快的心情,抒發了作者對祖國山河的熱愛和讚美之情,謳歌了華夏兒女無懼風雨、砥礪前行的樂觀精神,該曲也讓現觀眾感受到王中山兼顧傳統與現代的藝術追求,在迢迢「箏」途中形成的獨特藝術風采。
中國著名指揮家,中國愛樂樂團常任指揮、副團長,中央音樂學院指揮系教授,中國青年交響樂團首席指揮夏小湯為本場音樂會指揮
濟南廣播電視台主持人任瀟主持活動
箏韻悠長,餘音繞樑。「盛世箏韻」古箏音樂會在熱烈的掌聲中落下帷幕。
編輯:柯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