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文讀懂!「2023年金鐘之星全國古箏藝術盛典」含金量為何如此之高?

2023-11-11     天下泉城

原標題:一文讀懂!「2023年金鐘之星全國古箏藝術盛典」含金量為何如此之高?

濟南廣電·天下泉城客戶端11月10日訊 11月13日—16日,由中國音樂家協會、山東省文學藝術界聯合會、中共濟南市委宣傳部主辦,中國音樂家協會古箏學會、山東省音樂家協會、濟南市槐蔭區人民政府承辦的「2023年金鐘之星全國古箏藝術盛典」將在濟南市槐蔭區隆重舉辦。

作為一場集切磋、交流、展示、研討、推廣為一體的藝術盛會,「2023年金鐘之星全國古箏藝術盛典」將匯聚來自全國各地的古箏大師、古箏藝術家及相關專家學者。

11月14日上午,中國音樂家協會古箏學會將舉行全體理事會議,會議將由中國音樂家協會古箏學會會長王中山主持。會上,來自全國各地的古箏藝術家將共同總結中國古箏藝術的發展成就以及商討中國古箏藝術的未來發展方向。

14日下午,活動將舉行「中國箏樂藝術特殊貢獻人物專題研討——戈弘與中國古箏藝術理論研討會」。戈弘是著名作曲家,先後參加過揚州揚劇團、江蘇省揚劇團、江都揚劇團、無錫市錫劇院等單位的戲曲創作。此外,還參加了揚州曲藝團、揚州彈詞和揚州清曲的音樂改革。戈弘長期從事古箏藝術研究,為推動中國箏樂藝術發展作出了重要貢獻。

11月15日,活動將舉行兩場中國箏樂藝術特殊貢獻人物專題研討,分別為:何占豪與當代中國箏樂藝術創作研討會、王國振與中國古箏樂器製作與改良研討會。

何占豪是中國傑出的音樂家,世界著名作曲家,其作品小提琴協奏曲《梁山伯與祝英台》享譽海內外。1959年,該曲初登舞台,奏響了中國民族化交響音樂具有創世紀意義的禮讚。為振興民族音樂,何占豪堅持「外來形式民族化、民族音樂現代化」,一方面努力挖掘中國民間音樂寶藏,另一方面融合西方現代音樂理念與形式,包括探索戲曲音樂的創新。長期以來,何占豪致力於古箏曲創作,是國內創作古箏曲最多的藝術家之一。

在民族樂器製造業中,提起上海民族樂器一廠和廠長王國振無人不曉。王國振自1998年擔任上海民族樂器一廠廠長,他以「文化」為主線,以「品牌」和「創新」為兩翼,推動上海民族樂器一廠從傳統的製造型企業向品牌服務型企業轉型升級,讓中華老字號「敦煌」成為行業領軍品牌。其中,「敦煌牌」古箏成為國內外古箏演奏者的首選產品。

15日下午,文藝志願服務行——「古箏名家公益講座」將走進槐蔭區營市東街小學,上海音樂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祁瑤將與學生及教師進行親切交流、授課,講解古箏演奏及教學中所碰到的問題與解決方法。

其中,11月14日、15日連續兩晚,將分別舉行「盛世箏韻」古箏音樂會、「金鐘之星」古箏藝術盛典音樂會。國內五大箏派名家代表、六名歷屆金鐘獎古箏金獎獲得者將齊聚泉城、一一登場,為泉城市民帶來箏樂藝術盛宴。屆時,濟南市主流新媒體以及抖音、今日頭條等平台也將對活動進行全程網絡直播,敬請關注。

記者:姜富海

美編:馬官民

編輯:柯普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1cb2d281fcff67c669b3b777dc0ec87c.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