補充能量最好的方式:讀書
憂愁非書不釋,
忿怒非書不解,精神非書不振。
作者:洞見yebo
《論語》中記載,春秋時期,閔子騫拜孔子為師。
剛來時,閔子騫臉色乾枯蠟黃,整個人無精打采;一段時間後,他變得神采奕奕。
孔子好奇地問他是什麼原因。
閔子騫回答說,來到這裡後,每天大量讀書,精神慢慢就好轉起來了。
長期閱讀,讓他始終精力充沛,全身心投入到治學當中,成為孔門十哲之一。
作家俞東升說,書是心靈的取暖器,沉浸於書海,精神就有了依託,內心也添了力量。
書讀多了,你才能保持積極昂揚的狀態,將生活過得熠熠生輝。
對任何人而言,讀書,都是補充能量最好的方式。
當你能量不足時,不妨看看下列書單,幫你補充心靈營養,積蓄自身能量。
1
讀心理學書籍,補充情緒能量
作家赫爾岑說:
書籍是最有耐心和最令人愉快的夥伴,在任何情緒低落的時刻,它都不會拋棄你。
書籍是最有耐心和最令人愉快的夥伴,在任何情緒低落的時刻,它都不會拋棄你。
讀書是掃除陰霾、治癒心情最好的途徑。
當你感到焦慮或抑鬱之時,不妨讀讀以下10本心理學書籍,給自己的情緒不斷充電。
1.《鈍感力》渡邊淳一
人為什麼總是會感到痛苦?
渡邊淳一在《鈍感力》一書中回答:因為你太敏感。
過於敏感的人,就容易受到外界和他人的影響,最終陷入自我否定、精神內耗的沼澤地。
你只有收起敏感的觸角,內心遲鈍一點,才能活得輕鬆。
讀懂這本書,學會凡事不亂想,不在意,把情緒的開關握在自己手中,才不會被外界的風吹草動所影響。
2.《當下的力量》埃克哈特·托利
本書被《紐約時報》評為當代最具影響力的心靈讀物之一。
作者托利在書中說,我們一直都處在大腦控制之下,生活在對時間的永恆焦慮中。
我們忘不掉過去,更擔心未來,總是會因為各種事心煩意亂。
但實際上,我們只能活在當下,過去和未來只是一個無意義的時間概念。
努力活在當下,你才能獲得平和,找到真正的歡樂,擁抱真正的自我。
3.《如何控制自己的情緒》奇普·康利
本書作者康利是著名企業家,他曾墮入消極情緒的黑暗世界,數年間無法自拔,甚至到了死亡的邊緣。
後來,他發現了情緒方程:
遺憾=失望+責任感;
絕望=苦難-意義;
焦慮=不確定性×無力感;
幸福=想要擁有的÷擁有想要的。
遺憾=失望+責任感;
絕望=苦難-意義;
焦慮=不確定性×無力感;
幸福=想要擁有的÷擁有想要的。
你身上所有的情緒,其實都是有跡可循的。
讀懂此書,可以幫你找到情緒失控的源頭,從而做出調整,走出痛苦。
4.《心的重建》露易絲·海
這是一本關於愛和失去的書,是一本感受傷痛後的自我療愈之書。
作者以自身經歷,講述了自己分手、離婚、失業、流產等經歷,並告訴我們如何化解傷痛帶來的負面情緒。
本書告訴我們,要學會正視並接納自己的感受,不與壞情緒對抗。
通過對自我的肯定,在合理宣洩中,一邊排解負能量,一邊重建身心的秩序。
5.《不抱怨的世界》威爾·鮑溫
這是一套震驚世界的心靈勵志書,它深刻揭示了抱怨與負面情緒成正比例的關係。
抱怨,往往會引發憤怒、失望和沮喪等壞情緒,最終摧垮自己。
而想要保持穩定的情緒,必須學會轉變心態。
埋怨自己的人,要試著接納自己;抱怨他人的人,要試著反省自身;
戒掉抱怨,你的情緒才能平和下來,整個人的狀態也會變得積極向上。
6.《蛤蟆先生去看心理醫生》羅伯特·戴博德
這本書被譽為心理諮詢入門書,全網銷量逾300萬冊。
蛤蟆先生一度被焦慮和抑鬱困擾,它失眠、酗酒,仿佛墜入了無底深淵。
幸運的是,在心理諮詢師蒼鷺的指導下,蛤蟆先生最終走出了情緒困境,重獲新生。
作者告訴我們,你的情緒,只與你自己有關。
只有主動改變自己,積極自愈,方能擺脫壞情緒的枷鎖,活得輕鬆自在。
7.《我們內心的衝突》卡倫·霍妮
卡倫·霍妮是一位美國心理學家,同時也是一名與抑鬱症抗爭多年的病人。
在本書中,她講述了幾種內心矛盾衝突的模式,並一一給出了衝突的解決辦法。
作者結合自己的親身經歷,給出的結論是:
直面自己的內心是痛苦的,但是只有直面,才有可能活出自我,找回內心平衡和情緒穩定。
讀完本書,你就不會再逃避,反而會用勇氣將自己從負能量中打撈出來。
8.《也許你該找個人聊聊》洛莉·戈特利布
我很喜歡書中的一句話:所有困境,其實都有出路。
讀了這本書你會發現,其實連諮詢師自己也是需要尋求幫助的,因為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難題。
只是作者做到了大多數人做不到的一點,那便是真誠袒露。
她也在告訴我們:不要害怕袒露自己,我們因真實而被愛著。
疲累之時,不妨找些朋友傾訴,及時清理情緒垃圾,把負面情緒排出去,才能保持身心的舒暢。
9.《停止討好》邁克·貝克特爾
作者貝克特爾,是人際關係方面的專家,但其實他也曾長期身陷討好模式不能自拔。
這本書算是他自愈過程的記錄,他用親身經歷告訴我們:
「你可以成為真正的你,而且你仍然可以當一個好人。」
當你身心足夠健康,可以關注他人、幫助他人時,你會感到發自內心的滿足與平和。
10.《象與騎象人》喬納森·海特
本書的作者是著名心理學家,積極心理學領袖喬納森·海特。
海特將情緒比作大象,把理智比喻成騎象人。
唯有制服並駕馭這頭大象,才能避免淪為情緒的奴隸。
將本書多讀幾遍,遇事冷靜面對,理智引導,你才能做情緒的主人。
2
讀經管類書籍,補充認知能量
林語堂說,沒有養成讀書習慣的人,是受著他眼前世界所禁錮的。
不讀書的人,只能受困於眼前的方寸之地;書讀得多了,見過的世界足夠廣闊,你才能不斷突破認知邊界。
讀懂以下10本經管類書籍,幫你開闊眼界,提升認知。
1.《窮查理寶典》查理·芒格
這本書是每一個投資者必備的工具書,也是幫助提升工作、生活決策水平的智慧寶典。
芒格是巴菲特半個世紀的合伙人和導師。
這本書全面收錄了芒格的個人傳記與投資哲學,以及過去20年來他主要的公開演講和媒體訪談。
通過這本書,你可以學習芒格的成事之道,不斷擴展你的認知邊界。
2.《心》稻盛和夫
本書是日本經營之聖稻盛和夫概括一生實踐哲學的重要著作。
通過對半個世紀經營復盤,稻盛和夫將一切成功都歸結於利他之心。
稻盛和夫告訴我們,想要成事,必須戒掉自私之心。
贈人玫瑰,手有餘香,學會成全別人,方能在互利互惠中實現共贏。
3.《經營者養成筆記》柳井正
本書作者是優衣庫創始人柳井正。
在書中,他道出了幾十年來秘而不傳的管理經驗,記錄了成就經營者的28大守則。
它能幫助剛進入社會的學生,拋棄學生思維,走向名企。
幫助工薪族從高層角度思考,創造績效增長途徑,邁向更高平台。
4.《卓有成效的管理者》彼得·德魯克
如果你也正陷入瞎忙當中,不妨讀讀這本書。
本書是現代管理學之父彼得德·魯克的心血之作,全球暢銷1000萬冊。
它教導我們怎樣管理時間,如何思考並做出正確決策。
吃透本書,你也能從容面對工作中的困難與挑戰,成就屬於你的一番事業。
5.《麥肯錫晉升法則》服部周作
無論你是初入職場的小白,還是已經工作多年的職場老手,這本書都值得你拿來研究。
作者成為項目經理時,打破了麥肯錫最短晉升紀錄。
在這本書中,作者拆解了47條日常工作生活中切實可行的準則。
讀完這本書,你會學到成長的方法,和做事的思維,讓自己的能力不斷進階。
6.《哈佛的6堂獨立思考課》狩野未希
在這本書中,作者將哈佛大學提倡的「思考要訣」具體方法化,提供了很多思考方法:
比如建立自我意見、從多種角度看待問題、及時反省……
把它們運用到工作中,你思考問題的方式會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
獨立思考能力決定了你的競爭力,這個瞬息萬變的社會,只有提升你的獨立思考能力,你才能脫穎而出。
7.《黑天鵝》納西姆·塔勒布
本書提出過一個著名的「黑天鵝理論」:
這世上唯一不變的就是變化,每一種事物、每一個行業,都遲早會迎來那隻黑天鵝。
如何應對變化帶來的危機?
作者指出,我們需要跳出自身的局限,持續生長,保持進化的能力。
面對不確定的環境,不斷更新自己,打破自己,才能立於不敗之地
8.《高效能人士的7個習慣》史蒂夫·柯維
如果你想提高自己的工作效率和生產力,那麼這本書是必讀的。
本書介紹了7個高效能人士的習慣,分別是:
積極主動、以終為始、要事第一、雙贏思維、知彼解己、統合綜效、不斷更新。
這七個習慣,關聯起來,便是人生自我修煉的七個信條。
只要堅持下去,必能幫你提高工作效率、改善人際關係、實現自我成長。
9.《認知覺醒》周嶺
在本書中,作家周嶺通過深邃的思考,從腦科學、人類學的角度重構了我們的認知世界。
他指出了大腦進化的三大曆程:本能腦、情緒腦和理智腦。
並且他還提出7大底層概念,大腦、模糊、元認知、匹配、深度等,還有20個成長關鍵詞:焦慮、耐心、感性、自控力……
讀懂這本書,教你一步步打破認知桎梏,開啟屬於你的覺醒元年。
10.《影響力》羅伯特·西奧迪尼
本書作者羅伯特·西奧迪尼,被譽為「影響力教父」,這本書也是他最負盛名的作品。
該書從實踐技巧的角度,深度剖析影響力的邏輯、交換、說明等各要素。
除此之外,書中還給出了六大影響力法則,分別是:互惠原則、承諾和一致、社會認同、喜好、權威和稀缺。
閱讀此書,可以提高你的影響力,構建屬於自己的影響圈層,更好地成就事業。
3
讀文史類書籍,補充精神能量
曾在雜誌里讀過一段話,非常贊同:
不讀書的人,精神是貧瘠的,這種人只要一經歷低谷,就會猶如風中的麥子,一吹就倒;
而善讀書的人,他們的精神世界就像一棵屹立的樹,在絕境中也能開花結果。
不讀書的人,精神是貧瘠的,這種人只要一經歷低谷,就會猶如風中的麥子,一吹就倒;
而善讀書的人,他們的精神世界就像一棵屹立的樹,在絕境中也能開花結果。
當你讀過的書越多,內心就越發堅韌,能夠看淡生活的苦辣酸甜,坦然接受生命中的黯淡與榮光。
讀懂下面10本文史類書籍,給你無限的力量與生機,幫你抵禦世間悲苦。
1.《萬曆十五年》黃仁宇
本書選取了明朝萬曆十五年為切入點,以「大歷史觀」的眼光,分析了明代社會之癥結。
並以紀傳體的形式,道盡了大明王朝的興衰歷程。
撥開張居正、海瑞、戚繼光等大明名人悲劇的面紗,你會發現這是時代與人性交織的惡果。
當你見證了歷史的興衰,看透了人性的幽暗。
也許就不再為人情冷暖而痛苦,不再為人生浮沉而焦慮。
2.《明朝那些事兒》當年明月
作品對明朝十七帝、王公權貴和小人物的命運進行全景展示,對官場政治、戰爭、帝王心術著墨最多,並加入對當時政治經濟制度、人倫道德的演繹。
它以一種平實的語言向讀者娓娓道出明朝三百多年的歷史故事。
讀懂那些歷史人物的命運浮沉,你就不會囿於一時的得失成敗,坦然面對人生的風風雨雨。
3.《愛情和其他魔鬼》加西亞·馬爾克斯
這是馬爾克斯最後一部長篇小說,講述了十二歲女孩和一位中年神父的不倫之戀。
雙方渴望通過愛情,驅散孤獨獲得解脫,結果在公眾與教會的逼迫下,釀成了悲劇。
讀完全書,你就會明白:人生是個孤獨的旅程,不論是親情、友情,還是愛情,總有一天,都會離我們遠去。
與其期盼著他人來救贖自己,不如把命運掌握在自己手中。
4.《平凡的世界》路遙
作為茅盾文學獎的獲獎作品,此書曾被譽為是一本對大學生影響最為深遠的書,是一部激勵千萬讀者的不朽經典。
作品以孫少安、孫少平兄弟倆的奮鬥歷程為主線,全景式地呈現了一代中國青年突破不凡、超越自我的成長史。
這是一部在任何時代,都能永不過時的作品。
或許每個平凡的人,都可以活出屬於自己的不平凡。
5.《活著》余華
本書講述了主人公福貴在一系列社會變革中,遭遇苦難的故事。
在他身上,幾乎凝練了所有人生的痛苦:破產、被拉壯丁、喪妻、喪子、喪孫……
暮年的福貴,除了一頭奄奄一息的老牛,一無所有。
有人說,他在與命運抗爭,想守護屬於自己的愛與溫暖,但命運卻總是不斷地試圖摧毀他。
讀懂福貴的故事,你就能明白,所謂活著,就是咬著牙熬下去。
有時候,能好好活著,就是這輩子最大的勝利。
6.《約翰·克里斯多夫》羅曼·羅蘭
這部小說,被譽為「20世紀最為高貴的小說」。
主人公約翰·克利斯朵夫,慘遭過背叛與羞辱,經歷過陰謀與暗算,一度墜入絕望的深淵。
但命運之錘愈是重擊,他愈是頑強拼搏,不屈不撓。
當我們迷失於人生的渡口,克利斯朵夫或許可以成為一個領航者。
指引我們勇敢地對抗世俗,迎戰生活,在磨礪中讓自己變得更加強大。
7.《月亮與六便士》威廉·薩默賽特·毛姆
在毛姆的筆下,月亮是理想,六便士則代表了現實與凡俗。
小說講述了證券經紀人斯特里克蘭德放棄六便士,抬頭追尋月亮的故事。
通往理想的路從來就不好走,可這並不意味著現實無法改變。
總有一些人,一路披荊斬棘,穿越種種阻礙,親手摘下了心中的月亮。
如果你不想被生活所選擇,不如就從現在起,去做那個主動選擇生活的人。
8.《我與地壇》史鐵生
本書出版後,曾有評論說:1991年整個中國文壇沒有文章,只有《我與地壇》立著。
書中,史鐵生講述了自己在風華正茂的年紀,卻意外癱瘓,絕望之際幾欲自殺,最終卻在文學和寫作中一步步實現自我救贖的故事。
當你迷惘時,能從裡面看見從絕境中逆襲的智慧。
當你痛苦時,能從裡面領悟生生不息的希望。
9.《走到人生邊上》楊絳
人生是一部大書,生、老、病、死是顛撲不破的規律,誰也逃不過。
在本書中,楊絳先生回顧了自己跌宕起伏的一生。
她告訴我們:人生是修行的過程,需要不斷認識自己,洗鍊自己,磨鍊自己。
在人生的困苦中,唯有修心煉性,從容面對,才能將所有的苦難都轉化為我們最寶貴的財富。
10.《蘇東坡傳》林語堂
1947年,林語堂先生撰寫的這本《蘇東坡傳》,一經出版,就備受好評。
他用生動的筆墨,記錄下蘇軾傳奇又跌宕的一生。
同時也將一位鮮活樂觀的東坡居士,帶到了世人面前。
如果你覺得生活苦悶彷徨,就去看看此書,相信一切內耗和不安,都能得到治癒、平息。
周國平曾將讀書的快樂,歸為三點:
第一,滿足求知慾;
第二,與活在書中的靈魂交流;
第三,第三也是最重要的,就是在閱讀中,收穫心靈上的豐富和生長。
第一,滿足求知慾;
第二,與活在書中的靈魂交流;
第三,第三也是最重要的,就是在閱讀中,收穫心靈上的豐富和生長。
讀書的意義,在於增長見聞,修煉心性,擴大認知,由內而外地提升你的能量。
憂愁非書不釋,忿怒非書不解,精神非書不振。
煩躁時翻開書本,可以將自己從迷茫中解救起來,從容展開與生活的周旋;
困頓時拿起書籍,不斷用知識武裝自己,即使跌落低谷,也能保持逆風翻盤的底氣。
點個贊吧,如果你感到迷茫、焦躁,就去看看書吧,在書香中汲取豐厚滋養,你就有了面對生活所有難題的勇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