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版高血壓防治指南,在2022年《中國高血壓防治指南》進行更新。
這份指南旨在為醫師提供科學、實用的高血壓防治建議,以減輕高血壓對公共衛生的負擔。
最新高血壓定義
成人高血壓定義為:
門診血壓測量值收縮壓≥140毫米汞柱(mmHg)和/或舒張壓≥90 mmHg;24小時動態血壓監測平均值收縮壓≥130 mmHg和/或舒張壓≥80 mmHg;
家庭血壓監測平均值收縮壓≥135 mmHg和/或舒張壓≥85 mmHg。
最新高血壓的分類
- 正常血壓:收縮壓<120 mmHg且舒張壓<80 mmHg。
- 正常高值:收縮壓120-139 mmHg或者舒張壓80-89 mmHg。
- 高血壓:一級高血壓:收縮壓140-159 mmHg或者舒張壓90-99 mmHg。
- 二級高血壓:收縮壓160-179 mmHg或者舒張壓100-109 mmHg。
- 三級高血壓:收縮壓≥180 mmHg或者舒張壓≥110 mmHg。
這些食物和藥物也會引起高血壓
1. 食物:
- 高鹽食物:攝入過多的鹽會導致體內鈉水平升高,增加血液容量,從而導致高血壓。包括鹹肉、腌制食品、速食餐等高鹽食物應該限制攝入。
- 高脂食物:過多的飽和脂肪和膽固醇攝入可能導致動脈壁堆積脂肪,增加血壓和心血管疾病的風險。這些食物包括紅肉、奶酪、黃油等高脂肪食物。
- 咖啡因:攝入過多的咖啡因(例如咖啡、茶、碳酸飲料和巧克力)可能會導致血壓升高,尤其對某些敏感的個體來說。
2. 藥物:
- 可升高血壓的非處方藥:一些非處方藥物,如含有假麻黃鹼的感冒藥、非甾體類抗炎藥(NSAIDs)和某些減肥藥,可能引起高血壓。
- 荷爾蒙藥物:某些激素類藥物,如口服避孕藥和皮質類固醇,也可能升高血壓。
這裡列舉的只是一些常見的食物和藥物,個體對它們的反應可能有所不同。如果您有高血壓或正在接受治療,請諮詢醫生或藥劑師的建議,以了解哪些食物和藥物適合您,並遵循他們的指導。同時,維持健康的飲食習慣和生活方式對於控制高血壓也非常重要。
高血壓如何診斷?
根據《中國高血壓防治指南》,高血壓的診斷通常是基於多次在不同時間下測量的血壓值,具體標準如下:
1. 血壓測量
- 血壓測量應在安靜的環境中進行,患者應在測量前至少休息5分鐘。
- 患者在坐位下,胳膊放鬆並置於心臟水平位置進行測量。
- 使用經過校準和驗證的血壓計,並確保使用適當大小的袖帶。
2. 血壓測量次數
- 建議在至少兩次不同的場合(最好是兩次以上),每次測量至少2次血壓,且間隔1-2分鐘,然後取平均值來評定血壓水平。
- 如初次測量即為高血壓,需短期內複查確認。
3. 血壓水平
- 根據指南,成年人血壓正常值為:收縮壓(SBP) < 120毫米汞柱(mmHg)且舒張壓(DBP) < 80 mmHg。
- 高血壓通常定義為:SBP ≥ 140 mmHg 或 DBP ≥ 90 mmHg。
4. 自我監測與門診監測
- 對於血壓界限區域或有高血壓風險的個體,建議進行家庭血壓監測。
- 門診血壓監測通常用於高血壓的診斷與管理。
5. 動態血壓監測
- 動態血壓監測(24小時動態血壓監測)可以提供全天候的血壓變化情況,對高血壓的確診具有重要意義。
6. 其他檢查
- 在確認高血壓診斷同時,還應進行一些其他相關檢查,以了解是否存在器官損害或其他共存的心血管風險因素。
這些診斷標準有助於及時識別和治療高血壓,從而減少併發症的風險。
如何治療?
根據《中國高血壓防治指南》,高血壓的治療包括非藥物治療和藥物治療兩個方面。
治療的目標是降低心腦血管事件的風險,並改善患者的生活質量。
- 非藥物治療
非藥物治療是高血壓管理的基礎,適用於所有高血壓患者,主要包括:
1. 健康生活方式
- 控制體重,保持健康的身體質量指數(BMI)。
- 增加身體活動,如每周至少進行中等強度運動150分鐘。
- 健康飲食,增加果蔬攝入,減少鹽(鈉)攝入,限制飲酒。
- 戒煙和限制二手煙暴露。
2. 心理社會因素干預
減壓、放鬆訓練、行為療法等,幫助應對生活壓力。
3. 睡眠管理
保證充足的優質睡眠。
- 藥物治療
在非藥物治療的基礎上,如果血壓未能達到控制目標,需開始藥物治療:
1. 選擇適合的藥物
主要的抗高血壓藥物類別包括利尿劑、β受體阻滯劑、鈣通道阻滯劑、血管緊張素轉換酶抑制劑(ACEI)或血管緊張素II受體拮抗劑(ARB)以及直接腎上腺素抑制劑等。
2. 個體化治療計劃
考慮患者的年齡、性別、併發症、共存病、藥物耐受性和偏好來選擇藥物。
初始治療可單一使用一種藥物,隨後根據血壓控制情況和患者反應調整劑量或聯合使用不同機制的藥物。
3. 血壓控制目標
通常建議將收縮壓控制在140毫米汞柱(mmHg)以下,舒張壓控制在90毫米汞柱(mmHg)以下。
對於某些特定人群,如老年人、糖尿病患者、慢性腎病患者等,可能有不同的血壓控制目標。
4. 監測與調整
定期監測血壓,並根據血壓控制情況和藥物耐受性調整治療方案。
綜合評估心腦血管風險,必要時調整治療策略。
5. 併發症管理
檢查並管理與高血壓相關的靶器官損害和心腦血管風險。
6. 長期管理
高血壓病是一種需要終身管理的慢性病,患者需與醫生合作,持續跟進和調整治療。
具體的治療計劃應由醫生根據患者的具體情況制定。患者在接受治療時,應遵循醫療專業人員的建議,並定期複診和監測血壓。
如何預防
以下是根據《中國高血壓防治指南》內容總結的一些預防高血壓的措施:
1. 健康飲食
增加膳食中的果蔬攝入,減少油脂和鹽的攝入量。
控制體重,避免肥胖。
減少飲食中的飽和脂肪和膽固醇的攝入。
2. 限鹽限酒
減少食鹽的攝入量,成人日食鹽攝入量不宜超過5克。
適量飲酒或者戒酒,男性每日飲酒量以不超過25克的酒精為宜,女性以不超過15克的酒精為宜。
3. 增加身體活動
每周進行至少150分鐘的中等強度有氧運動,或者75分鐘的高強度有氧運動。
結合肌肉力量訓練,每周至少進行2天。
4. 保持健康體重
目標體重指數(BMI)在18.5到23.9之間。
腰圍男性應小於90厘米,女性應小於85厘米。
5. 戒煙
不吸煙,並避免吸入二手煙。
6. 精神狀態調節
減少精神壓力,學習壓力管理技巧。
保持積極樂觀的心態。
7. 定期監測血壓
定期自我監測血壓,特別是有高血壓家族史和其他心血管疾病風險因素的人群。
8. 及時就醫諮詢
如出現血壓升高等情況,應及時就醫並遵循醫生的指導。
上述措施可以幫助個體降低患高血壓的風險,並且對於已經患有高血壓的患者來說,這些措施也同樣重要,有助於控制血壓,減少併發症的風險。重要的是,預防和治療高血壓需採取全面的生活方式干預措施,必要時藉助藥物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