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小孩背書,是不讓他胡思亂想,是修定
在中國,古聖先賢所求的都是以智慧為主,讀書講求悟性,從小孩就訓練。小孩為什麼教他把書念出來,高聲地念出來,會背了,背了還要背一百遍、兩百遍,為什麼?「是讓他記住」? 那是副作用,那不是真正的意思。真正意思是不讓他胡思亂想,他要不念書他就會胡思亂想,小孩也不例外。這是什麼?修定,叫他背多少遍是修定,他不胡思亂想了。所以你要曉得,這個方法高明極了!記住是副作用,記住記不住沒有關係,只要開悟,終極目標在開悟。
所以那是一種修行的手段,我念一二三四行不行?行,無論念什麼都行,只要把你的思想集中在一個地方。
二、兒童讀經,不重視理解,只是背誦,念得越熟越好
幼稚園,小學一、二、三年級,還沒開,小學四、五、六年級可以,可以讀經。讀經,不重視講解,因為他記憶力好,智慧沒完全開,智慧開在十五歲以後。十五歲以後學習的經論,可以講解、可以討論,可以聽小朋友的心得報告;十五歲以前不需要講解、不需要研究討論,不需要,只是背誦,念得越熟越好。所謂是「讀書千遍,其義自見」。道理在此地。
三、兒童讀經是否也要一部經背三到五年?
聽眾問:兒童讀經是否也要一部經背三到五年?
老教授答:不需要。兒童讀經最重要的是他要能做到,《大學》裡面跟我們講,「物有本末,事有終始,知所先後,則近道矣」。兒童最重要的是倫常的教育,這個一定要從小紮根,這是聖賢的弟子。古時候的人讀書跟現在讀書目的不一樣,古人讀書志在聖賢,目標是作聖人、作賢人。不像現在,現代人讀書的目的在哪裡?目的在賺錢,完全不相同,不會做人。所以兒童教育,一定要懂得教他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