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一縣,歷史悠久且為千年古縣,曾為劉備任職之地

2019-10-12     滄海桑田史海沉鉤

山東省,位於我國華東沿海北端,瀕臨渤海、黃海,不僅為「母親河」黃河入海之地,境內也有「五嶽獨尊」的泰山,不僅為儒家學派的誕生地,也是中華民族和華夏文明的重要發祥地之一,誕生了孔子、孟子、孫武、孫臏、吳起、諸葛亮、戚繼光等先賢。山東,最早指崤山以東、太行山以東,金時才開始作為政區名,明初正式設山東省。

山東歷史悠久,自古為我國政治、經濟、文化等最為發達的地區之一,春秋戰國時期分屬齊魯兩國,因此又被稱為「齊魯大地」,簡稱「魯」。泰山雄踞山東中部,魯西北則為大平原,山東魯西北一縣就地如縣名,不僅以「平原」為名,而且為歷史悠久的兩千多年古縣,更是曾為郡、國之所在,劉備就曾於此任縣令、國相。

東漢末初平初年(公元190年),劉備任縣令的高唐縣被黃巾軍攻破後投奔了公孫瓚,公孫瓚表奏劉備為別部司馬,使其與青州刺史田楷抗拒冀州牧袁紹,因功被任命為平原令,後領平原相。平原令僅為一個縣令,但平原相卻是平原國的國相,在兩漢是相當於太守的官職,是「秩二千石」的大官。

平原縣,位於山東省西北部,為地級德州市轄縣,其地處黃河下游的魯西北平原,地勢平坦,自古為人煙密集之地,現在也是農業大縣,曾獲得「全國糧食生產先進縣」的榮譽。平原歷史悠久,秦時就已置縣,有兩千多年建縣史,歷史上更因劉備曾於此任縣令、國相而聞名全國。

兩漢可以說是平原縣的巔峰時期,平原之地西周初為齊國下邑,春秋戰國時因地處平原而稱平原邑,秦滅齊後於此置平原縣,隸屬於齊郡(後屬濟北郡)。西漢初,劉邦於平原縣置平原郡,平原郡最大時曾轄由平原、高唐、樂陵、重丘、祝阿、安陵、富平等等十多個縣,東漢時曾數次改為平原國,郡、國均治平原縣,劉備於東漢末就曾於此任職。

魏晉南北朝時期建制變化較為頻繁,平原縣先後為平原國、平原郡、東平原郡治所,隋初東平原郡廢,平原縣自此不再為縣以上建制,隋朝及唐初時曾屬德州、平原郡(治今德州),唐中期以後至清初,平原縣均為德州所轄,曾隨德州隸屬於河北東路、山東西路、濟南府等。清初雍正年間,散州不再領縣,平原縣直屬於濟南府。

戰爭時期,平原縣屬冀南區,建國初屬山東省渤海行政區濼北專區,1950年屬新設之德州專區,1956年德州專區撤銷後改屬聊城專區。1961年德州專區復設後,平原縣先後屬德州專區、德州地區、地級德州市。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4XcpwG0BMH2_cNUg1JsG.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