扯白||張曼玉:安全感就是過好每一天,就是self care好你自己

2023-09-20     藍小姐和黃小姐

原標題:扯白||張曼玉:安全感就是過好每一天,就是self care好你自己

不知道為什麼,這幾年,總是無緣無故想起張曼玉。

她現在在哪裡,過得如何?

我知道這有些荒謬,但,看著香港電影長大的我們,註定是很難忘記Maggie,她當然是無意,但卻深度參與了我們的生命,而且是最珍貴最美好的那一部分。

所以今天看這支3分38秒的視頻,聽到她用她獨有的聲線,緩緩念出那句:Hi,親愛的,你最近好麼?很久沒有和你聊天嘍,很想你……

眼淚都快掉了下來。

是的,還好,Maggie,你好麼?

……那什麼,真是好久不見。

認真算了算,Maggie絕然離開熙熙攘攘的電影名利場已然20年,她的最後一部電影長片,是拍於2003年的《清潔》。

可是,作為這個時代最偉大的電影演員,想得最明白、活得最利落的女人,她卻好像沒有一天離開過我們的生活。從前她是演員、是潮人、是巨星,現在她是倍伴你多年的老友——

看到螢幕上的她,穿著白色香奈兒外套,坐在咖啡館桌邊寫信,咬指甲、顰眉、在大街上快步奔走、公園裡騎車,在草坪上與小狗嬉鬧,姿態輕盈得像一朵雲……

怎麼說呢?老懷甚慰,果然是你,不世出的Maggie張,套用胡式名句:「那就是但凡有一句話,一件事,是關於張曼玉的,便皆成為好。」

「我這邊過得很好,日子過得挺充實的。

「也有可能,是我真正了解我自己了,很清楚自己喜歡什麼、不喜歡什麼,明白了之後,反而生活變得很輕鬆,只需要很簡單的東西就會開心。

「每一個人都可以用自己的方式,去寫出自己的劇本,不需要害怕別人怎麼看。」

「我這邊過得很好,日子過得挺充實的。

「也有可能,是我真正了解我自己了,很清楚自己喜歡什麼、不喜歡什麼,明白了之後,反而生活變得很輕鬆,只需要很簡單的東西就會開心。

「每一個人都可以用自己的方式,去寫出自己的劇本,不需要害怕別人怎麼看。」

很平常的幾句話,從她嘴裡說出來,是那麼的打動人心。為什麼?因為這些話是真的,有真實的生命做底。

要知道這則短片完全是由Maggie自己創作和剪輯的。OLAY對於Maggie這位相交十多年的老友是完全的信任,連腳本都沒有,讓她追隨自己的內心,去記錄她想說的話,以張曼玉的視角,講述她對時間、女性和可能性的理解。

這裡面所有的話都源自一個女生的內心,是張曼玉從自己59歲起起伏伏的人生中領悟到終極體驗。

這麼多年,張曼玉是這個圈子裡最獨特的存在。

從平凡的連卡佛櫃姐,到「花瓶」女演員,再到文藝片女主角,再到影后,再到歌手、剪輯師,再到每天都很充實的City Girl。從18歲到59,有四十年的時間她一直活在聚光燈下,我們親眼見證她的存在與蛻變。

她說話有一種驚人的直接,做事也經常不按牌理出牌,在40歲以後選擇的道路也讓一般人瞠目結舌,但這一點也不妨礙我們感受她身上源源不絕的能量。

她如今身上散出來的那種無以倫比的自信和安全感,就算她穿著最樸素的白衣牛仔,卻好像整個城市,整個全世界都是她的。

一個更迫切的問題浮出水面:是什麼造就了一位59歲影后輕盈飛揚的安全感?要知道她曾經是那樣的害羞、木訥、簡單、直率,一心想要30歲結婚的傻傻的女孩啊。

16歲工作,19歲入行,張曼玉曾經是眾所皆知的「花瓶」。

1983年,她獲得 「香港小姐亞軍」以及 「最上鏡小姐獎」。

美是美的,青春光澤,毎一寸肌膚都經得起攝影機最近的逼視,本色出演都市傻姑娘,《青蛙王子》、《緣份》、《摩登仙履奇緣》……

《緣份》是邵氏1984年的電影,典型的八十年代的青春偶像劇吧,張曼玉和哥哥還有梅艷芳三人組,張曼玉在這部電影里真是美得青春無敵,像黑夜裡閃閃發光的水蜜桃。

這位虎牙少女紅了,順勢還拿下了第三屆香港金像獎 「最有前途新人獎」,算是那個時代的流量新星吧,驟然爆紅,萬眾矚目,演技卻仍然麻麻。

《警察故事》裡面,張曼玉飾演成龍的女朋友阿美。拍第一場戲怎麼也無法進入狀態,成龍當眾怒懟張曼玉:「你知道一秒鐘需要用多少菲林嗎?你知道因為你一個人耽誤了多少人的時間嗎?

二十出頭的張曼玉受不了這種當眾落面,成龍只得耐下心來,一遍又一遍跟她講戲。那一場戲,張曼玉一直拍了三十多遍,還是不好,最後成龍「投降」了:「算了,算了,就這樣吧。」

未紅先驕,演技糟糕,簡直是行走的花瓶,沉迷戀愛,不是這段就是那段,被業內人群嘲,人們甚至質疑她港姐的出身入娛樂圈就是為了嫁入豪門。

是不是每一個初出茅廬的年輕人,都曾被這樣敲打質疑過?大多數人可能就退了,就頹了,像一隻蝸牛,向外面探個頭,哎呀,太不安全了,一下子連觸角都縮到殼裡去了。

要到很久之後我們才會明白,這種退卻其實就是不夠愛自己。

只是因為外界的三言兩語,你放任自己的夢想被狙擊,能量被攔截,你放棄了與更大天地擁抱融合的機會,只是為了讓外界不生波瀾。你到底是把誰看得更重要一點呢?

但張曼玉不一樣。

她不退,她一直拍下去。別人說什麼不要緊,她要做的事情就一直要做,她懂哪些人哪些事是對自己好,她會暗暗的學,她的良師,導演楊凡的勵志名言就是:「你每次經過一些打擊,它都能給你增加很多能量,讓你走向更寬闊的道路。」

1990年,《不脫襪的人》讓張曼玉第一次得金像獎的角色,她在頒獎台上也真敢說:「獎在我手裡,你們講什麼我不理……」

漂亮女孩年輕時只有漂亮,不知道勤奮,但張曼玉卻無比勤奮耕耘人生,建造自己的花園——我們目睹了那個花園完成的過程。

1986年,她在《玫瑰的故事》里演玫瑰,楊凡說這是作者亦舒欽點,因為亦舒有創作者的自覺——「張曼玉一對長腿走出來就煞食。」

不得不說師太眼睛真毒,在這部電影里出現的張曼玉,媚眼如絲,眼似沉星,原本屬於嬌憨那一款的她,突然就風情萬種了。

很少有人提及張曼玉早期自覺閃現自己文藝氣質的是《黃色故事》(1987年),是徐楓投資,張艾嘉參與導演的。

僅僅從哭戲,你就能看到她的變化,從前她演的哭戲是這樣:

張曼玉剛剛出道時就以青春可愛而聞名,哪怕哭看著像笑,觀眾也能原諒她,可是靠著青春可愛的時限很短,過了三十再哭不出來,觀眾怕是沒有辦法開口說原諒了。

她自己說演戲開竅是在王家衛導演的《旺角卡門》,那年她24歲,從這部片子開始,她才明白所謂生活化的表演是怎麼回事。

以前的導演對她的要求就是美:「導演要求我一下子就要迷住人。」至於感情戲,則是有反應就好:「毫無原因地狂喊,像孩子一樣哭、蹦蹦跳跳。」

「而拍《旺角卡門》時,我要尋找感情的深入點。我認識到自己是電影中的一個人,這個人要由思想到動作之間的連接所構成。我慢慢地一點一點地努力去做。」

八八年拍《旺角卡門》之時,張曼玉正與爾冬升處在戀戰當中,對於感情,有一點認識,眼睛裡開始有了一點內容。

張曼玉自述為什麼她可以在王家衛手下變成了一個演員,是因為王導演給了她空間:

「先是琢磨演員、眼神、服裝色彩、物體形態、視覺效果,然後再從這些出發去構思他的作品。和他在一起,我成了一個研究對象。

這種拍電影的方式在香港不常見。在香港,電影飛快地拍飛快地看,速度毫無節制,因為人們不喜歡停頓、沉默以及緩慢,因為人們拒絕接受沉思延續的目光、慢慢演變的面孔。然而,要成為一個名符其實的演員,這一切都是必不可少的。」

「先是琢磨演員、眼神、服裝色彩、物體形態、視覺效果,然後再從這些出發去構思他的作品。和他在一起,我成了一個研究對象。

這種拍電影的方式在香港不常見。在香港,電影飛快地拍飛快地看,速度毫無節制,因為人們不喜歡停頓、沉默以及緩慢,因為人們拒絕接受沉思延續的目光、慢慢演變的面孔。然而,要成為一個名符其實的演員,這一切都是必不可少的。」

《阿飛正傳》最著名的一場戲是,張曼玉求浪子張國榮回來,但王家衛的要求是「無論做什麼,就是不能哭!」最後張曼玉完成了,這動人的一幕就是眼裡充滿了淚水,但一直沒有流下來。

而此片之後,張曼玉終於朝影后的道路一路進發,在《甜蜜蜜》中,她看到豹哥去世的一場,成了哭戲中的經典。

就更不用提她在《花樣年華》中的上佳表演:

張曼玉說和王家衛拍片她覺得很有安全感:「因為我知道他不會把我拍得差勁的。王家衛是特別敏感的,他能看到其他導演看不到的地方,永遠會把我最好的一面拍出來。他不怕花錢花時間,總之要找到最好的一面為止。王家衛為我打開了一扇門, 他使我明白:表演不僅僅是一種陳述,而是要發自內心,需要整個身心的投入,而不是光靠臉部或眼睛。但如果讓我一年拍三部王家衛的片子,我會死掉。」

從前的張曼玉,二十出頭時,她對於未來的安全感幾乎都來自錢和婚姻,對於未來的想像和任何一個普通的香港女孩沒有什麼不同。

「我希望三十歲結婚,婚後不再拍戲,所以趁年輕要多拍一些電影,多儲錢,將來便可以過舒服無憂的生活,我希望一生只結一次婚,結了婚便就不要離婚……

我常常想著,和丈夫住在一棟小房子裡,前面是院子,後面也是院子,孩子在屋前屋後奔跑,我提著籃子到市場買菜,偶爾關廚房裡,會聽到丈夫呼喚我的聲音……」

「我希望三十歲結婚,婚後不再拍戲,所以趁年輕要多拍一些電影,多儲錢,將來便可以過舒服無憂的生活,我希望一生只結一次婚,結了婚便就不要離婚……

我常常想著,和丈夫住在一棟小房子裡,前面是院子,後面也是院子,孩子在屋前屋後奔跑,我提著籃子到市場買菜,偶爾關廚房裡,會聽到丈夫呼喚我的聲音……」

那時她的男友還是爾冬升。

但感情不是你投入多少就回報多少,現實是,反而是演戲給了她最多的回報,二十年的時間,六奪金像,金馬,唯一一個獨得坎城、柏林影后的亞洲女星,在一部一部戲裡,她找到了那個更真實更強大的自己。

她在各種不同的角色里,不斷自我突破。在《新龍門客棧》里她可以風騷如斯,《青蛇》里她可以妖嬈如斯,《宋氏三姐妹》里她可以端莊如斯。

《青蛇》

《宋氏三姐妹》

《花樣年華》則讓她骨子裡的優雅被大眾熟識。她踩著高跟鞋,穿著各式旗袍走在深色調的小巷裡,戴望舒那首《雨巷》簡直就是對她的描述:她是有丁香一樣的顏色,丁香一樣的芬芳,丁香一樣的憂愁,在雨中哀怨,哀怨又彷徨。

不能說這是她表現最出色的一個角色,但這是她最讓人產生代入感的一個角色,她給人世間製造了一個迷夢,恍恍惚惚,又觸手可及。

電影上映後的那幾年,旗袍的銷量都增加不少。張曼玉被貼上這樣的標籤:嫵媚,寂寞,高處不勝寒,宛如一縷詩魂。

然而張曼玉偏要自己打破自己,2003年,她在電影《清潔》里飾演了一個力圖擺脫毒品陰影的搖滾女歌手艾米莉。

因為她說她不想再演女神,她要演一個不那麼好但很真實的女人。

電影《清潔》

從1990年開始,張曼玉一步一步變成現在的張曼玉,她從一個傻乎乎的渴望別人給予安全感的女孩變成了現在這樣一個隨時隨地都能安頓好自己照顧好自己的人。

什麼叫安全感?

心理學上說這是一種從恐懼和焦慮中脫離出來的信心、安全和自由的感覺,是滿足一個人現在和將來各種需要的感覺,是掌控自己的生命的感覺。

2004年,《清潔》讓她奪得坎城電影節最佳女主角獎,但是隨即,張曼玉主動按下了電影的暫停鍵。

她說:「我喜歡電影,但電影不是我的全部。」「如果有我喜歡的電影,我就會把所有時間騰出來,專心去拍它;如果是我不喜歡的電影,我覺得還不如回家燒飯。」

圖源:競報《張曼玉:戲不好不如回家燒飯 有口紅就敢出門》

誰能有勇氣在如日中天的時候,突然放下事業,說要做自己的事。

在內卷的世界裡,這不亞於石破天驚。

這是內心多有安全感的人才能做出的選擇,因為她首先想的不是外界的評價,不是自己的利益,而是要真實地面對自己的心,真實地面對自己的慾望,真實地面對自己的人生,這才是真正的愛自己。

人家在訪談節目裡問她為什麼會進娛樂圈,她心直口快地回答:「就是貪慕虛榮啊。」

曾經一心想要一隻戒指的她慢慢明白了Timing的重要,更明白生命不只有結一次婚不離婚那麼簡單。

她說:「我不會把一段感情和婚姻的結束看作失敗,每一個故事都擁有它特別的意思。而每一次我都會學會一些事,豐富了我對愛情的思想。我會對自己、對愛情了解更加深,下一次我就不會再犯同樣的錯誤。」

這也是她對整個人生的態度吧,他人定義的「成功」或「失敗」,不會消耗她,她活出另一種境界,像林黛玉說的,她只為她的心。

轉身離開電影行業,張曼玉轉向了音樂,面對眾嘲,她也毫不含糊加懟。

張曼玉說:「這麼多年的明星生活,我發現自己離真實的生活太遠了,這樣下去是不對的,我需要這些經歷去積累人生。搭地鐵,我看到了別人的生活,這就是收穫。」

2014年,張曼玉出現在草莓音樂節上,她不是做嘉賓,她要唱歌。這一次,她唱得不太好,評論說她「沒有一句在調上」,奉勸她「還是好好演戲吧」。

幾天後張曼玉有個回應,說:「沒關係,我連著20幾部戲是花瓶,請給我20次機會!」話說得很勵志,但傷害還是有的。

後來她上綜藝,指導年輕人調節壓力,說她因為唱歌,她失去了很多朋友,電影圈的朋友都罵她,當時每天都哭,大家都不明白她為什麼要干這件事,她經過一年的時間才站起來。

如果是普通人,那肯定得咬牙對自己說,永遠,永遠都不再干這件事了。

但是張曼玉說:「那年過了之後,我覺得我自己比較強大,我現在反而什麼都不會那麼怕,為什麼你們幾句話,我就不許再玩這個遊戲,我覺得不公平。所以我還要玩下去。」

這話真是太牛了,麥可·辛格在《清醒地活》里說過安全感在於你放棄過度的控制欲:

「如果你試圖支配人物、地點和事件,以免它們干擾到你,你就會覺得生活在與你作對。你會覺得生活是一場鬥爭,每一天都很沉重,因為你必須控制每一件事情,與它們做鬥爭。你會覺得任何人在任何時候都可能引起你的不安。」

「如果你試圖支配人物、地點和事件,以免它們干擾到你,你就會覺得生活在與你作對。你會覺得生活是一場鬥爭,每一天都很沉重,因為你必須控制每一件事情,與它們做鬥爭。你會覺得任何人在任何時候都可能引起你的不安。」

他說,沒有任何事情值得我們關閉自己的心靈。

過度向外界渴求安全感,人就會像患上「過敏症」一樣,時不時反應過激,難以從容。

所以,張曼玉對我來說,不是一個明星,或者一個演員,她坦誠地向這世界展現了她整個人。

每次看到她與世界相處的方式,都會有一種真切的被治癒的感覺,她讓我們看到了不過分向這個世界渴求安全感後,普世意義上的「成敗」,就無法束縛我們的內心。

在音樂節上唱歌的張曼玉看起來好自由。

不管是現在還是以前,張曼玉一直是那個最玄妙的存在,她真實,坦率,永遠直面生活。

所以,我們可以看到眼前這個大步向前瀟洒疾行的張曼玉。

她面對世界那種自然散發的直接又鬆弛的狀態,並不是一種人設,而是因為她從來不過多地向外界渴求安全感,她的安全感全在自己心中,而要成為這樣的人,做法其實很簡單——

從裡到外,self care好你自己,切切實實過好當下的每一天。

所以,當我們每一次看到張曼玉與世界相處的方式都會有一種真切的被治癒的感覺,因為她讓我們看到了不過分向這個世界渴求安全感後,也不需要去追求絕對的普世意義上的成功,原來還能活出這麼多可能。

原來不用去追求逆齡、時光倒流,人也可以那麼美,原來無論多少歲都能有種很「折騰」很有生命力的追求,只要興致到有渴望,單純地按照自己的心意過活,夢想也可以實現。

這也是為什麼當我看到張曼玉與OLAY合作的「一直是她」短片感到如此治癒動容的原因。

我們毫不懷疑張曼玉本人的感染力,這支視頻輕盈自由的「曼玉跳」甚至還成了熱搜熱詞。

OLAY與Maggie緣分匪淺,至今我們還會想起她作為代言人為OLAY拍攝的經典畫面,肌膚細膩,姿態動人,每一寸婉轉的眼神都在告訴我們什麼是不著痕跡的美。

還記得2011年Maggie拍攝OLAY的新年大片時,對著鏡頭講述到,她感覺整個團隊就是個big family,好像每年都至少要碰一次,每次碰面都很開心。

47歲的張曼玉在OLAY的鏡頭裡全然鬆弛自在地想像她未來十年想要去做的事——想去念書,想學一個樂器,想更早一點去做慈善幫助別人......

現在我們知道,她在屬於自己的時間裡,願望一一實現了,她在各個城市游居,有時學縫紉、有時學電腦、有時搞設計、有時做飯,有時騎著單車穿梭在人群中……

有人寫在機場碰到一位氣質超然的女孩,一個人拉著大大的行李,大步前行,沒有助理,沒有跟班,當反應出這是張曼玉時,只來得及拍下一個纖細的背影……

現世的明星里,沒有一個人,敢於像張曼玉一樣徹底拋下名利的束縛,回歸普通人的正常生活,真正洒脫……

張曼玉曾經放出自己獨自在巴黎大街小巷裡騎車閒逛的照片,實現了她現階段的人生指標,每天活得開開心心輕輕鬆鬆……

這樣的人是不會在意是在幾歲完成,就算快 60 又能怎麼樣呢?姿態依舊可以gracefully(優雅),依舊可以不緊張,不著意,每天都為自己活著的每一天起舞!

圖片來源:《號外》30周年:一路走來張曼玉

所以我想,「一直是她」的不止張曼玉,還有OLAY。

她們都是不曾離我們太遙遠的老友,在如今追求時間倒流、追求肌膚重新回到20歲到30歲的年輕狀態,已經越來越成為護膚理念的主流的時候, OLAY始終在對每一位對時間過敏的女性說——

你不必去害怕時間,不必將自己框束在「什麼時間要做什麼事情」「什麼時間就應該與什麼人在一起」「到這個時候就該到什麼位置」之類的人生時鐘里,人生不是完成任務,無需像得了「時間過敏症」時刻焦躁不安。

這個觀點其實非常超前,也是我們一直想要追尋的。

我們與時間的關係,可以是靜靜的、溫暖的,我們學會在時間的流逝中真正了解自己,清楚喜歡什麼不喜歡什麼。

就像張曼玉一樣,不必遵從世俗與旁人的認可,只是遵從自己的心,找回那些簡單的開心,愛當下的自己,愛擁有無限可能的自己,以鬆弛自然的狀態,療愈「時間過敏」。

或許你也曾對時間過敏嗎?如今的你,還一直是曾經的你嗎?評論區告訴我們這些年時間都給你帶來了什麼吧!

推薦:名利場||趙本山靜悄悄重出江湖,一代名角的起落人生

上文:名利場||李亞鵬景崗山合體賣貨,天后王菲率領的「六年一班」成員境遇大不同……

推薦:名利場||趙本山靜悄悄重出江湖,一代名角的起落人生

上文:名利場||李亞鵬景崗山合體賣貨,天后王菲率領的「六年一班」成員境遇大不同……

作者:黃小姐

責任編輯:阿碗

出品:藍小姐和黃小姐

文字原創,配圖來源於網絡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48fb836ffe2f8052a47fb2b6583b0bce.html



道歉聲明

2023-1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