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你的情緒關進「黑屋子」
保持情緒穩定,是一個人最重要的基本功。
作者:洞見yebo
看過物理學家理察·費曼的故事。
有一次在工作室,費曼準備提取一組重要的數據。
沒想到,由於助手的粗心,弄丟了最重要的資料,導致這段時間的心血全都白費了。
所有的人都以為費曼會大發雷霆,闖禍的助手更是緊張得不知所措。
不料,費曼一句話也沒說,而是轉身走進了旁邊一間漆黑的小屋子。
過了一會兒,等到他再次走出來時,只是簡單地吩咐了一句:重來一遍。
接著就開始投入了緊張的工作之中。
後來有朋友問,心血功虧一簣,你就不生氣嗎?
費曼解釋說,當然生氣,但只要去小屋子裡獨自待會,心情也就慢慢平復下來了。
靠著這種方式,每次一遇到問題,費曼總能處理好情緒。
這也讓他得以全身心投入到研究當中,並在1965年獲得了諾貝爾物理學獎。
哈佛教授詹納斯說,一個人為情感所支配,行為沒有自主之權,便只會淪為受命運宰割的奴隸。
生活本就麻煩不斷,任由壞情緒肆虐,只會讓你賠上一切。
情緒快要爆發時,不妨也像費曼一樣,為自己找一個空間,安撫內心,凈化負面能量。
制服那些失控的情緒,你才能占據主動權,將人生掌握在自己手中。
成年人最好的自律,就是學會把自己的情緒關進「黑屋子」。
1
社會學家劉易斯·科塞,曾提出一個「情緒安全閥」理論建議。
他表示,人生中的很多痛苦,都是情緒衝垮理智導致的。
為自己設置一個緩衝地帶,才能在生氣、憤怒時,及時關上情緒閥門,恢復冷靜。
穩住了情緒,遇事才能見招拆招,遊刃有餘。
作家李筱懿年輕時,曾有過這樣一段經歷。
一天晚上,她逛街回家,發現門鎖怎麼也打不開,急得哭了起來。
本來走了一天的路,又累又困,結果回來還碰上這種糟心事。
她覺得又煩躁又委屈,於是馬上拿起電話,打給身在異地的男朋友。
沒想到,男友正在加班,說話有些敷衍。
原本就憋了一肚子火的她,情緒一下子爆發了,直接在電話里和男友吵了起來。
生氣地掛掉電話後,已經是大半夜了,她只好在最近的酒店開了個房間。
在酒店空蕩的房間,她的情緒逐漸平復下來,理智也開始回歸。
她先是給男朋友打電話道歉,然後開始分析問題:
喊家政阿姨過來,用備用鑰匙試試?但現在已經很晚了。
直接找人撬鎖?難度很大並且弄壞門不值得。
權衡之後,她在網上預約了隔天的開鎖服務,然後就直接睡了。
第二天早上,開鎖師傅來後,沒一會兒就將鎖修好了。
茨威格寫過這樣一段話:
安靜是一種很有力量的氛圍,如裝滿液體的瓶子,搖晃過後,一旦靜置就會出現沉澱物。
人也是如此,經過動亂後的冷靜思考,可以凸現出真正的清醒。
安靜是一種很有力量的氛圍,如裝滿液體的瓶子,搖晃過後,一旦靜置就會出現沉澱物。
人也是如此,經過動亂後的冷靜思考,可以凸現出真正的清醒。
盲目衝動行事,只會讓小問題生出更多大問題來。
而當你保持心平氣和,做出最正確的選擇,再棘手的事情,都能有迴旋的餘地。
把情緒關進「黑屋子」,就是給自己一個冷靜的機會。
所謂事緩則圓,懂得緩衝情緒,遇事冷處理,你才能淡定應對生活的種種意外。
2
博主@羅斯講過自己的經歷。
羅斯是一名網頁設計師,有次他接到了一個大項目。
結果設計稿改了十幾版,對方還是不滿意,每次都是這裡挑刺,那裡挑刺。
在一次現場討論中,羅斯直接就怒了。
他剛想站起來發火,一旁的同事趕緊拉住他,將他拽出了會議室。
一肚子不滿的羅斯,便去洗手間洗了把臉。
在那待了會,他原本的滿腔怒火,慢慢地消散了。
他突然想到,如果把這個項目搞砸了,會給公司和自己帶來很大損失。
於是他深呼吸了幾口氣,帶著笑臉回到會議室。
對於客戶的刁難,他不再生氣,而是認真傾聽,並給出專業建議,最終順利通過方案。
奧里森·馬登在《一生的資本》中寫道:
「任何時候,都不應該使一切行動都受制於自己的情緒,而應該反過來控制情緒。」
生活中多的是事端,給自己找個靜默的空間,才能讓情緒及時回歸正軌。
猶太商人瓦爾德,是一位制服商人。
他脾氣暴躁,結果得罪了大量客戶,導致生意很差。
後來,為了控制脾氣,他想出了一個辦法:
每當遇到爭端,情緒激動時,他就一個人跑出去,獨自鑽進車中。
在封閉的車廂里,他默默靜坐十幾分鐘。
等到情緒徹底恢復平和,他才出來,繼續工作。
狹小的車內空間,幫他化解了怒火,也使得他永遠保持冷靜。
沒過幾年,他的生意越做越大,最終成為了當地富豪。
作家馬德說,處理情緒最好的辦法,就是把情緒關進籠子裡。
衝動之下的爆發,容易讓人看不清事情的本質,造成傷人傷己的後果。
與其事後悔恨,不如先找個地方,把情緒關起來。
當你平復下來後,你會發現,人生中90%的事都能被輕易化解。
3
美國著名心理學家安東尼·羅賓斯說過:
「成功的秘訣就在於懂得怎樣控制痛苦和快樂這股力量,而不為這股力量所反制。」
每個人都會遭遇種種不順,總是沉溺其中,只能讓人生陷入灰暗。
學會把自己抽離出來,主動調整,才能將情緒清零,從容招架生活。
美國作家德里羅,曾講述過年輕時的故事。
1958年,22歲的德里羅大學畢業後,進入了一家廣告公司。
但他的夢想是當一名作家。
那段時間,每天下班,他就撲在書桌前,廢寢忘食地進行創作。
他寫了很多小說和詩歌,投出去後,卻被屢屢退回。
有的編輯,甚至在退稿信中嘲笑他根本沒有文學天分。
在一連串的打擊下,德里羅開始懷疑自己。
整個人變得越來越暴躁,經常將寫好的稿子撕掉,還朝家人發脾氣。
不僅如此,他還焦慮得吃不下飯、失眠,很快人就瘦了一圈。
後來父親看到了,對他說,強者是不會被情緒擊垮的,我希望你能平靜下來,不要被情緒影響。
父親的勸導,使他醒悟過來。
此後每當收到退稿信,他就回到自己房間,把門關上一個人待著。
等到心情平靜下來,他便又接著寫作。
就這樣寫了兩年,他接到一家雜誌社的通知,一篇稿子通過了審核。
德里羅也從此刻開始,正式走上了作家的道路。
《看世界》雜誌里說:
專業能力構成了一個人的基本面,處理情緒的能力,卻決定了他的人生高度。
在生活中,我們都會經歷挫敗和考驗。
走不出負面情緒,只會不斷折磨自己,加深生活的苦難。
面對人生隨時襲來的風雨,不妨找一個「黑屋子」,收納並消化自己的壞情緒。
摒除了負能量的影響與消耗,人生變好,也就是自然而然的過程。
心理學家經過研究發現:
事情發生後,大腦會第一時間產生情緒反應,約6秒後,大腦皮層才做出認知處理。
也就是說,從情緒的產生到爆發,中間有一個短暫的間歇。
這期間你什麼都不做,就只能眼睜睜看著自己被情緒淹沒;若能抓住機會,及時地處理、引導,再大的情緒也能消弭於無形。
將自己關進「黑屋子」,其實就是把情緒這把槍關進抽屜里。
遇事多給自己留一方冷靜的空間,多讓自己有一點思考的時間。
在冷靜中拿回情緒自主權,保持內心的穩定,你就能度過生活的重重難關。
點個贊吧,與朋友們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