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一家AI龍頭公司將上市,但仍沒解決AI特虧錢這個難題

2023-09-22     AI狐頭條

原標題:又一家AI龍頭公司將上市,但仍沒解決AI特虧錢這個難題

原創 | 知危
BusinessAlert

乘著 AI 的風潮,第四範式要上市了。

9 月 18 日至 9 月 21 日期間,第四範式對外招股,計劃 9 月 28 日在港交所掛牌上市。

第四範式成立於 2014 年,由 80 後戴文淵( 戴文淵曾負責百度搜索廣告系統 「 鳳巢 」 的研發與管理 )創立。

第四範式這個公司名稱來自圖靈獎得主 Jim Gray 的演講,他將科學發展過程歸納為四個 「 範式 」:

第一範式是實驗,以記錄和描述自然現象為主;

第二範式是理論,利用模型歸納總結過去記錄的現象;

第三範式是計算,通過設計算法並編寫程序輸入計算機運行,解決複雜的問題;

第四範式是數據,通過收集大量的數據,讓計算機去總結規律。

這個名字,跟第四範式公司做的業務很契合,據招股書披露,目前,第四範式是中國最大的以平台為中心的決策類人工智慧公司。

眾所周知,只要定語加得足夠長,那麼誰都可以是第一名。

那麼,第四範式這個人工智慧公司,到底是做什麼的?

按照應用領域的不同,人工智慧行業可以分為四大類別:

視覺人工智慧,基於視覺數據識別、追蹤和測量物體,並將信息轉化為洞察和判斷,主要應用是安防,我們熟知的公司有曠視科技、依圖科技等公司;

語音及語義人工智慧,識別、生成和交換語音、文本等語言信息,主要應用是語音輸入法,智能客服等,我們熟知的公司有科大訊飛;

人工智慧機器人,旨在代替人類執行某些重複性高或危險的任務,主要應用是工業無人機、手術機器人等,我們熟知的上市公司有美國的直覺外科,中國的微創機器人等公司;

決策類人工智慧,也就是第四範式乾的活,是通過識別數據中的隱藏規律,幫助決策過程,具體應用包括貸款風險識別、反洗錢等。

根據招股書,目前第四範式已在金融、零售、製造、能源與電力、電信、運輸、科技、教育、媒體、醫療保健等場景落地。

據灼識諮詢報告,在上述四類人工智慧應用中,決策類人工智慧的市場規模是增長最快的。2022 年,中國決策類人工智慧市場的支出規模為 532 億元,預計 2027 年將增長至 2104 億元,年均復合增長率達到 31.7% 。

第四範式確實也吃到了蛋糕。2020 年、2021 年以及 2022 年,第四範式的收入分別為 9.42 億元、20.18 億元、30.83 億元,同比分別增長 105.0%、114.2%、52.7% 。

期間,第四範式的用戶數從 2020 年的 156 名增長至 2022 年的 409 名,年內標杆用戶數( 財富世界 500 強企業或者上市公司 )從 47 名增長至 104 名,每名標杆用戶的平均收入從 1230 萬元增長至 1790 萬元。

雖然又是高科技又是高增長,但實際上,第四範式的錢並不好賺。

首先,隨著收入的增長,第四範式的應收帳款也水漲船高。2020 年、2021 年以及 2022 年的應收款分別為 2.63 億元、7.78 億元和 14.93 億元,占收入的比例分別為 27.9%,38.5%,48.4% 。

這意味著,2022 年第四範式的收入差不多是靠 「 免費試用 6 個月 」 換來的,這種收入增長的質量並不高。

具體來說,第四範式的收入主要分兩塊,一塊是 「 先知平台 」 及產品,一塊是應用開發及其他服務。

先知平台,簡單來說就是個通用 AI 模型,平台研發出來後可以直接賣給不同客戶,後續不用定製。一次開發,持續賺錢。

而應用開發及其他服務,就是針對客戶的不同特點和需求,抽調員工單獨開發項目,每個項目都要重新開發,只賺一個項目的錢( 持續使用會收服務費 )。

兩者比較起來,先知平台的收入可複製性強,是做乘法,收入=1 個平台 × 銷量。而項目型收入,是做加法,收入=1 個項目+1 個項目+1 個項目......,擴張速度、穩定性都差很多。

不巧的是,第四範式的平台收入沒怎麼起來,項目型收入占比越來越高,從 2020 年的 34.3% 提高到今年前 3 個月的 57.8% 。

從利潤角度看,2020-2022 年,第四範式的經營虧損分別為 5.6 億元, 11.7 億元,10.3 億元。

光銷售成本( 硬體組件的成本、技術服務費、員工福利開支 )和研發開支兩項加起來就超過收入,所以第四範式的虧損是沒辦法的事情。

這說明,這類非通用類型的 AI 服務仍然賣不出什麼價格。

而如果加回股份激勵的費用以及贖回負債的利息開支( 與股權回購協議有關,成功上市後不需要支付 ),第四範式虧損會大幅收窄,2022 年虧損減少到 5 億元。

但,股權激勵這 4.3 億元其實是不可能少的 —— 去大公司搞研發,有高額薪水,也有股權,如果第四範式不給大額股權,員工沒有理由去第四範式打工。

至於大量發放股權激勵造成的 「 股權通貨膨脹 」,也就是利潤稀釋,就要由每位股東來承擔了。

正因為自身無法造血,自 2014 年成立以來,短短 8 年,第四範式就經歷了至少 11 次融資。當然,這也可以解釋成投資機構持續看好第四範式的發展前景。

所以,雖然決策類 AI 這個東西的用途顯而易見地可以應用到各行各業上,很有前景,擁有未來。

但,可以肯定的是,登陸資本市場的第四範式,短期內依然需要股東的慷慨解囊。

畢竟,「 未來 」 這個詞,讀作未來,寫作未來,但它的精準釋義應該是:

燒錢,燒出個未來。

撰文:拾月

編輯:大餅

製圖:子曰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4739867fb1cd93876349528eb7bf1976.html